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日报 > 老济南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在民国时期的齐鲁书画界,有一位身怀“六艺”的名家关友声(1906-1970),他不仅在齐鲁画坛名声大噪,还在书法、京剧、琴棋、诗词、饮食等方面颇有造诣,成为文化艺术圈一位奇人。时近清明,不免要缅怀先生。日前,我们来到关友声之子关天骏家,听他聊聊关友声生前的那些事儿——

救张大千于囹圄,邀老舍共赏美食 济南名士多侠义,交友当如关友声

日期: 2012-04-02      作者:       来源: 生活日报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关友声(1906-1970),原名关际颐,字友声,号嘤园主人,济南泺口人,中国现代著名书画家;1928年就读齐鲁大学国学系,1931年与兄关松坪在济南共创国画学社与齐鲁画社,1945年在济南中国艺术专科学校及山东南华学院艺术系任教,1948年任湖南南岳国立师范学院美术教授,后执教齐鲁大学、山东艺术专科学校;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山东分会常务理事、省政协委员;擅长中国画,兼擅书法、诗词、琴棋、京剧。
  ▲关友声题写的漱玉泉。
  【生于富贵,醉心艺术】
习书画·修国学,北上南下把艺学
博采众家之长,成就齐鲁一大家

  关天骏出生于1944年,是关友声的三子。在他儿时的记忆中,父亲很少跟后辈谈当年的奇闻轶事。不过,不少亲友口口相传,那些陈年往事他也积存了不少。
  关家祖居济南城北泺口镇,是晚清济南三大盐商之一。到其父关呈麟一辈,已是城中巨。关家鼎盛之时,从共青团路到芙蓉街的商号中,关家四据其一。生于富贵之家的关友声却无心经商,商业之事全权交由管家打理,自己则醉心书画。
  “父亲才气过人,十几岁时跟着我大爷关松坪学书画。”关天骏说,1928年父亲自齐鲁大学国学系毕业后,便前往北京,拜在国学大师吴秋晖门下学习诗词歌赋。在京期间,他与黄宾虹、齐白石、张大千等京城名画家结识。1935年,关友声南下游学,结识了徐悲鸿、傅抱石、刘海粟等国画大家。
  因博采众家之长,关友声成为当时齐鲁书画界的一代名家。在山水画领域,关友声与黑伯龙并称“关黑”。
【琴棋书画,是个通才】
当票友·与李苦禅合演《清风寨》
写诗词·钱钟书的老父也把他夸

  “人们常说艺术是相通的,我父亲对传统文化几乎触类旁通。”关天骏说,父亲不仅仅书画造诣不凡,在下棋、唱戏、诗词、书法等方面都有所成就。
  关友声棋(围棋)艺精湛,小时候见到家中客人下棋,关友声从旁观看,客人逗他对弈一局,结果被他击败。对他的棋艺,老舍曾点评道:“他到底有多厉害,和他摆盘棋就晓得了。”
  关友声是京剧超级发烧友。“当时只要北京有京剧演出,父亲得到消息,会立即买上火车票赶到北京。”关天骏说道,因常在京剧圈出入,父亲与程砚秋、梅兰芳、俞振飞、裘盛戎等皆有交往,其中与裘盛戎相交最深。关友声一生痴迷于京剧,曾与李苦禅在天津中国大戏院演出《清风寨》,受到圈里名家好评。
  关友声的诗词清新自然,意境别出,有唐宋之风。钱钟书之父钱基博曾称其词“不为剪红刻翠之语,萧疏淡远,如其画境也”。而关友声的书法也造诣极深,是近现代著名的章草名家。
【莫逆之交,嘤园为证】
得罪日伪政权·张大千身陷囹圄
救友心切进京·关友声倾尽全力

  今天恰逢国画大师张大千离世(1983年4月2日)29周年纪念日。巧的是,在此次采访中,关天骏也跟记者介绍了父亲与这位莫逆之交不同寻常的友情。关天骏说,当年父亲去北京学画时,正是受张大千的影响,才由学元四家改学了石涛。
  上世纪20年代,关友声由泺口迁居济南城后,在饮虎池附近安家,给住所取名嘤园。这是一座德式二层洋楼,天南海北的文艺界名流来济时,大都在此落脚。“那时张大千只要来济南,就住我家,少则半月,多则20多天。”言语之间,关天骏对这座已经拆迁的故居颇多留恋。
  抗战时期,张大千曾抵制出任日华艺术画院院长、日伪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等职,他还断然拒绝了日寇所谓的“借阅”明清书画的无理要求。1938年,张大千被抓进日本宪兵队。关友声闻讯立刻筹措资金进京营救。在各界人士的呼吁下,张大千一个月后获释。出狱后的他遍体鳞伤,关友声又照顾了这位挚友半个月之久。临别之际,张大千将他收藏的高凤翰(乾隆时期山东著名画家)赠郑板桥的花卉卷赠予关友声,借古人的友谊比喻二人的患难之交。
【精通六艺,热爱生活】
一见如故·与老舍共寻泉城美食
一段佳话·吃过东坡肉题写聚丰德

  关友声自称身怀“六艺”。关天骏笑着说,其实父亲的“六艺”并非传统的“礼、乐、射、御、书、数”,而是“诗、书、画、弈、戏、吃”。
  1931年,任职于齐鲁大学的关友声与到齐鲁大学教书的老舍相识,性情相投的两人一见如故,很快就成了至交。老舍非常推崇关友声的绘画,说:“中国画里以山水为最难,有真功夫还不够,得有真才力与识见。”1934年,关友声平生唯一一本画集《关友声画集》由北平京城书局出版,于右任为其题跋,老舍作序。
  在旧时的济南城,关友声还有一段“吃”的佳话。那时,关友声与老舍一起,几乎吃遍了济南城所有的饭馆。“他们不仅吃,而且还要探讨好吃在哪里,怎么个做法。”关天骏说,父亲不仅喜欢吃,还要吃出门道来。说到这儿,关天骏讲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小故事。
  1961年,济南有名的老字号“聚丰德”请关友声写招牌,当时不兴笔润,老板就由着关友声点菜。兴许是关友声当时想到了苏东坡,便随口喊了红烧肉的雅称“东坡肉”。当时吃了多少不得而知,有人说是吃了二斤,有人说是吃了一盆,但在那个许多人遵循“低标准、瓜菜代(以瓜菜代替口粮度日)”、物资并不富裕的年代,吃了“东坡肉”的关友声,着实让众人羡慕了好一阵子。
【后记】
承父业·三子关天骏沿袭章草之风
念斯人·孙子关山为他建立官网

  关友声三子关天骏说,自己小时候只是帮父亲研磨、压纸,打个下手,在一旁看父亲作画、练字。1961年,由于当时上大学比较注重出身,17岁的关天骏高中毕业后便开始跟着父亲专心学习书法,并在艺专旁听课程。当时关友声在艺专里有一个宿舍,关天骏就在父亲的宿舍里学习。一开始只是临摹一些传统的书法作品,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之后,关天骏慢慢继承了其父的章草之风。
  受文革冲击,加上数次搬家,关友声能够保留下来的作品并不多。流传下来的为数不多的珍贵遗本,透过泛黄的纸张,仍然散发着岁月的沉香,仿佛向我们诉说着一个书画大家的倾世才华。
  2005年时,关友声的孙子关山亲自为爷爷建立了一个官方网站——关友声网(http://www.guanysh.com/)。如此一来,通过网络这一便捷手段,就能有更多的人来了解斯人、斯事了。
  文/本报记者 吴永功 实习生 周盼  片/本报记者 周青先
  (注:本版资料片由关天骏先生提供,本报记者周青先翻拍,瞿雷先生对本文亦有贡献。)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