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生活日报>展望 A11

未来10年他们是各领域的领军人

  • 日期:20110101
  • 作者:
  • 来源:生活日报
  •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这不是预测,这只是我们对中国下一个10年美好事物的祝福。  
  未来的10年,中国仍将处于急剧转型期。发展如此之快,以至于各个阶层在快速撕扯下的断裂随处可见。人们期待更专业的法官以彰正义,期待更专业的校长普施教化,期待更睿智的城市规划师让居所变得宜居,期待更多的慈善家救济孤困,期待更湿润的价值体系来温暖灵魂。
  我们力图从这些领域挑选出“领军人物”或者优秀群体,下一个10年,将是他们步入各自事业黄金期的10年。这只是我们虚拟的一个时光之镜,我们相信从镜子中所能阅读到的,不只是一群人在10年后的影像,它也是我们整个社会在10年后的影像。
  慈善业:北师大壹基金公益研究院 培养慈善业专业人才
  慈善业对未来10年中国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受制于体制性障碍,民间慈善的规模依旧羸弱。截至目前,无论公募还是非公募,各种基金会的总量仍然不足2000个,其中年收入超过1亿者更是罕有。  
  与官办色彩浓重的公募基金会不同,因为不具备向公众募捐的权利,众多的非公募基金会只能依靠富人们的个人财富作为支撑。
  所以我们愿意关注“壹基金”,尤其是它的民间色彩。直到现在,挂靠在中国红十字会名下的他们,还是借助其名义与账号向社会公众募捐。
  人才之渴,显然是飞速成长的中国慈善业的另一焦虑。
  现任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曾公开表示,人才问题是中国慈善业的关键问题。人才比资金更加缺乏,人才比资金更为重要。
  所以,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的历史意义恰在于此:一家培养慈善业专业人才的研究院,应该出场来履行它的历史义务了。
  研究院成立后,由从体制内退出的官员王振耀担任院长。
  司法者:死刑复核法官群体 生命权的成色,需要他们坚守
  一群二十七八岁的中国年轻人,职业生涯的开始,就是决定他人之生死。他们常常一手扒着盒饭,一手拿着尸体照片,一开始也受不了,时间久了竟成习惯。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们或者正在往某个看守所的路上,面见被告人讲述冤屈;或者正在抚慰被害人家属悲伤和愤懑交织的内心,对为什么不判被告人死刑,苦苦请求他们的理解。   毕业时,他们可以自主地选择律师、检察官等各种法律职业。他们最终选择了法官,成为死刑复核权收回最高法院后,第一批复核死刑的法官。
  外界很难精确描述他们的贡献。因为死刑数字未曾公开,死刑复核权收回前后,死刑数增减无从比较。不过,下级法院已经感受到了压力,下级法官对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更加谨慎。
  在未来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内,国人生命权和自由权的成色,需要他们坚守。
  健康农业实践者:安金磊 传统的耕作方式被他“捡”了回来
  2000年,农民安金磊在河北衡水的东紫龙村包下了40亩薄田。在村人的侧目中,他坚持收粪沤肥、轮作休耕、间作套种、覆草施肥。不但自己育种,每年让土地交替休息三个月,有些田里甚至有意不锄草,容纳一定的竞争,让草的强大根系捍卫苗的生存。最初的动机,是对稼禾土壤的本能爱惜。
  传统的耕作方式被他“捡”了回来,他损失产量,拒绝化肥和化学杀虫剂,成了不被周围乡亲理解的人。他甚至惋惜鸟类的减少,种下四亩谷子,供养了上万只麻雀。
  但他的棉花在一场大旱后生机盎然,远近闻名。不但产量不损,更在照此耕作6年后,卖出了数倍于市场价格的高价。
  在灾害不绝于耳的今天,安金磊以一人之力,在21世纪初便开始尝试重拾农业的生态属性,并取得了成功。  
     (本版据《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