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山东法制报>综合新闻 第二版

清明节,绿色祭扫应成主流

  • 日期:20180326
  • 作者:
  • 来源:山东法制报
  •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黄春景

    3月18日,春雨绵绵,但前往东华塔陵园、南通公墓的祭扫人流未受太大影响。记者了解到, 17日、18日形成今年清明祭扫的首轮高峰,南通公墓和生态故园共迎来了2万名祭扫市民,东华塔陵园也有 2.5万人前来祭祀先人。一束鲜花、一根黄丝带、网上追悼、时空信箱……随着移风易俗、绿色祭扫政策宣传的逐渐深入人心,绿色祭扫成为今年清明祭扫主流。(3月19日《南通日报》)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即将到来,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自觉选择绿色环保祭拜方式的人越来越多。以网络、鲜花作为寄托哀思的祭扫平台,让清明节既节俭又“清明”。曾几何时,清明节祭扫的一些奢侈行为已被舆论诟病,饱受非议,一些地方的清明扫墓名堂越来越多,风气也越扫越浊,使得扫墓变了“味”。而网络、 鲜花这种绿色、环保、时尚的祭扫方式,通过鼠标和鲜花亦能传递情感,对故去亲人表示怀念,应该成为文明祭扫的主流。

    清明祭祀的本义是缅怀亲人、寄托哀思,其形式可以多元化,不必执着于扩坟、烧纸、放鞭炮等传统的祭扫方式。与其忍受燃放爆竹、烧纸等带来的噪音及灰尘,不如选择一些更加健康、绿色的祭扫方式,给自己也给他人营造良好的扫墓环境。其实,思故旧、念亲恩,并非要多喧嚣、多热闹,关键在于静思怀想、心诚意至。如今时代不同了,清新自然的祭祀,才是我们对逝者最好的情感表达。

    我们要看到,近年来雾霾频发,空气质量不佳,在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的现实下,清明节在网络上祭奠先人,确实应该成为许多人们的“绿色”选择。有专家认为,清明祭扫是为了达到“慎终追远,敦亲睦族” 这个目的,只要能达到目的,并不在乎形式。特别是,随着微信普及,微信祭扫已在年轻网民中间悄然兴起。公众只需要在微信上关注一些扫墓、祭奠、祭祀的公众账号,就可以在微信扫墓平台上,为逝去的先人建立墓碑,写下思念,还可以到分享到朋友圈,与亲友共同祭奠逝者,寄托哀思。 可以说,网络为离家的游子们提供了祭奠平台,也赋予了更多的互动功能,这种方式,相比传统方式更值得提倡。

    现在之所以推崇网络、鲜花等方式的绿色祭扫,是有理有据的。据报道,国内各大城市每年清明节的祭扫费都超过千万元,燃烧纸品引发的火灾所造成的损失也是巨大的。伴随着清明节成为法定节假日,祭扫的高峰往往会集中在这三天,短时间内将出现人流、 车流过度集中,给道路交通运输带来极大的压力。其实这一切,完全可以通过绿色祭扫的方式,有效化解。 换言之,只要缅怀先人、 尊老孝亲发自真心实意,鲜花可代替纸钱,音乐可代替鞭炮,网络遥拜可代替舟车劳顿。

    清明祭扫虽是一民俗传统,但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和科技的发展,这种传统也在悄悄地变。更何况,祭祀的本质就是追思先人、教育后人,只要是发自内心的,洒在墓地的酒水和在电脑前流下的思亲泪水,不同样真实么?为了缓解清明节集中祭扫给人们带来的不便和给交通造成的压力,绿色祭祀这一方式应成主流。有调查数据显示,70% 被调查者愿意尝试网络祭扫,说明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正在逐步改变。期待更多的人摒弃祭扫陋习,加入绿色祭扫行列,让清明节的祭扫方式,更加文明、低碳、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