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齐鲁晚报>今日运河 H05

制度没保障 锻炼机会少

医科大学生去社区“不踏实”

  • 日期:20091210
  • 作者:记者 张宏磊 高建璋
  • 来源:齐鲁晚报
  •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当前,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将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包括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建设,作为五项重点改革之一大力推进。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难招人、留不住人的问题依然十分严重,虽然大学生对到基层的认识有了明显转变,但缺乏系统的政策保障,到了社区医院会不会有提升的空间,这些问题更现实地摆在了医学类院校大学生的面前。

发展和待遇学生最关注

    在济宁医学院校园内,记者随机采访了十余位临床、护理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学生表示,在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不失为一个选择,但是顾及基层的工资待遇、将来的发展空间,许多学生表示去基层有些胆怯。

    2008级专升本护理专业学生尹卫芹说,她有去基层工作的想法,但担心的是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成为一名只会打针的护士。

    2005级临床医学7班的邵斌说,到基层工作对于医学类专业的学生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看到的乡镇卫生院设备简陋、病人很少,这样很难给一个本科毕业生好的锻炼、进步的机会,如果社区卫生机构真能向国家支持发展的方向发展,他愿意到社区卫生机构就业。

    有着多年毕业生就业指导经验的济宁医学院学生管理科黄广传科长说,2009年医学院应届毕业生数量近3000人,就业率为80%(包括考上研究生的学生),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未找到合适工作。从目前对毕业生的调查情况看,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学生数量小幅上升,大家普遍认为能下基层就是一个思想的进步。

    日前,该校对800余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调查显示,工作稳定、薪酬福利和未来发展的空间等因素为毕业生就业时优先考虑的因素,而目前毕业生的就业情感中,对较高的社会地位的期望以及国家需要因素的选择已经远低于其他因素。从就业期望地区看,家乡所在县市和本省省会城市或沿海开放城市为毕业生就业的首选,而医疗卫生人才急需的边远或农村地区仅被4.6%的调查对象选择。

    黄科长表示,目前毕业生存在自身定位不准,就业期望值偏高等问题。多数毕业生将工作稳定和薪酬待遇作为选择职业的首要因素,从而产生了自负心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在就业实在困难的情况下可考虑到基层工作,但大部分同学表示条件成熟时会考研或调走。

“进社区”不能只是口号

    济宁医学院临床学院程刚院长表示,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国家医改的一大举措,对于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学院领导、老师一直非常注重到基层工作的宣传指导,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效果并不明显。

    目前,国家关于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配套政策并不明了,基层工作的待遇、保障、今后发展方向都没有明确,缺少对学生的吸引力。

    当前,学生们大都感觉到基层工作与期望有很大差距,更大的问题是,学生下到基层后,如何进步、提高,有没有进一步发展的机会?而且,到基层工作缺乏相应的招考计划,许多学生想去也缺乏途径。

    程院长还表示,到基层工作对医学类院校的学生也是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建议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投资力度,增强基层的软件、硬件设施,吸引更多的常见病、多发病病人,增加对学生锻炼的吸引力。同时,学校也应该增加学生到基层实习的机会,给学生一个认知基层工作的机会。从医生培养角度上看,政策上应出台关于优秀基层医务人员优先选拔到高一级卫生机构工作的规定,真正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到基层工作是今后一段时间医学类院校的重要工作之一,只有在相关政策完善、基层投入到位的前提下,才能吸引一大批的学生到基层工作。同时,让第一批‘种子’扎根发芽,成为众多毕业生的榜样!”程院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