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社报系报刊 >>      
北京奥运会上的中国文化元素解读:
《茉莉花》的流传史
日期:20080822   作者:   来源:本报讯
 
    在北京奥运会的颁奖典礼和文艺晚会上,时常响起一首大家熟悉的乐曲《茉莉花》。那优美动听的旋律和耐人寻味的意蕴倾倒了世界各国和地区不同肤色的人们。在中国人心目中,听到《茉莉花》的旋律大家不会有黄土高坡、山川峻岭和牛羊草原的景象,而是想到了江苏一带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象,这已形成根深蒂固的印象了。《茉莉花》到底是哪里的民歌?这首中国特色的民间小调是如何走向世界的?近日,《南方周末》刊登了李邑兰和鞠靖采写的文章,对《茉莉花》的流传史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和解读。

    1926年4月25日晚,歌剧《图兰朵》在灯火辉煌的米兰斯卡拉剧院举行盛大首演,中国民歌《茉莉花》成为贯穿全剧的主旋律之一,世界著名指挥家托斯卡尼尼(A.Toscanini)正全神贯注地指挥着他的乐队。

    歌剧演到第三幕,忠心耿耿的侍女柳儿(Liù)为了保护她暗恋的主人卡拉夫(Calaf)王子,决定牺牲自己的生命。托斯卡尼尼在柳儿去世的送葬进行曲后,突然放下指挥棒,并示意乐队停止演奏,面对全场愕然的观众说:“QuiilMaestrofiní”(大师就写到这里),未完的《图兰朵》就此戛然而止。因为普契尼在写到此时,于1924年11月29日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医院因癌症与世长辞,他的手中还有36页未完成的草稿,由指挥家托斯卡尼尼推荐的作曲家阿尔法诺(Alfano)续完。

    《茉莉花》是普契尼1920年从他的朋友、曾经出任意大利驻中国领事的法西尼(Fassini)公爵家的八音盒中“捡”来的宝贝,他将这首“很中国的音乐”多次用男声合唱、女声合唱、交响乐队等形式巧妙地运用在歌剧里,还改编成合唱曲《月亮出来了》。

    借着《图兰朵》的盛名,这首在中国早已家喻户晓的民歌《茉莉花》远播海外,为越来越多的近代观众所熟知。

    “黑鸭子”的另类版本:作者为“冯梦龙”

    在《茉莉花》的各种演唱版本中,词作者一栏一般都是空缺或者写着“佚名”,而“黑鸭子”组合演唱的版本却有些特别,这个版本的词作者写的是“冯梦龙”,明朝著名的讽世小说“三言”的作者。

    “黑鸭子”这样的标注是不无道理的,因为今天人们所能见到最早的与《茉莉花》相似的歌词,正是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 冯梦龙收编在《挂枝儿》中的一首有词无曲谱的《茉莉花》:“闷来时,到园中寻花儿戴。猛抬头,见茉莉花在两边排。将手儿采一朵花儿来戴。花儿采到手,花心还未开。早知道你无心也,花,我也毕竟不来采。”歌词中除了“采一朵花儿戴”这个细节与现在的《茉莉花》一样以外,其余词句都不同,还不能作为《茉莉花》“老前辈”的佐证,但至少说明了茉莉花在明代后期就已成为人们口头咏唱的对象。很少人知道的是,出产民歌《茉莉花》的中国在汉代以前是没有茉莉花的,这种长着“复瓣小白花,小巧玲珑,清香四溢,素洁光润”的植物是“舶来品”,原产印度和波斯湾一带,一千多年前由阿拉伯和印度传入我国,最早见于福建、广东。在西欧人眼里,茉莉花的花语是和蔼可亲,菲律宾人则把它作为忠于祖国、忠于爱情的象征,并推举为国花,每逢有贵宾到来,常将茉莉花编成花环挂在客人项间,以示欢迎和尊敬。如今,我国茉莉花的种植面积已经占到世界种植面积的65%,年产量居世界首位。

    清朝乾隆二十九至三十九年间(1764-1774) 的戏曲剧本集《缀白裘》是现在能见到的最早刊载《茉莉花》“前身”歌词的出版物,是由玩花主人选辑、钱德苍增辑的木刻本。此刻本尽管没有曲谱,仅是当时民歌流传的记载,却是对后来的流传具有“基础”意义的歌词。在《缀白裘》第6集卷一《花鼓》一折中的《花鼓曲》中,共有12段唱词,前两段词为:“好一朵鲜花,好一朵鲜花,有朝一日落在我家,你若是不开放,对着鲜花骂。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的花开赛不过了他。本待要采一朵戴,又恐怕看花的骂。”《花鼓曲》从第三段起唱的是《西厢记》中“张生戏莺莺”的故事。有趣的是,晚清来华的英国领事克里斯托夫·托马斯·嘉德乐却误以为《茉莉花》的故事原型出自《金瓶梅》,是描述西门庆和邻居李瓶儿之间的轻佻事。

    后来的人,有的只用《花鼓曲》第一段唱词的重叠句“好一朵鲜花”,便称为《鲜花调》,也有从第二段唱词“好一朵茉莉花”为基础发展的,便称为《茉莉花》,但二者都属于“同宗”民歌。清道光元年(1821年,另一说道光十七年1837年),有一位“贮香主人”编写了一本小百科知识全书《小慧集》,其中收录了“箫卿主人”的《鲜花调》工尺谱,这是国内关于《茉莉花》最早的歌谱。其歌词是:“好一朵鲜花,好一朵鲜花,飘来飘去落在我的家,我本待不出门,就把那鲜花儿采。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卉怎及得他,我本待采一朵戴,又恐管花人来骂。”

    民歌不可能有发源地

    今天在中国最普及的《茉莉花》词曲有两个版本,其中之一是江苏版民歌《茉莉花》,另一个版本是约翰·巴罗在《中国旅行记》里所记载的《茉莉花》。普契尼在《图兰朵》中对巴罗版的《茉莉花》进行了重新编曲,让此歌风行西方,继而又“东归”中国。1998年9月,导演张艺谋将《图兰朵》搬到了北京紫禁城太庙连演九场,吸引了全世界艺坛的目光,也再次掀起了国内外传唱《茉莉花》的高潮。北京迎奥运的文艺晚会和颁奖的背景音乐中也使用了巴罗版的《茉莉花》。

    事实上,《茉莉花》早在清乾隆时期就在中华大地广为流传,至今多少年来,民歌小调《茉莉花》已经在各地方言语调、风土人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衍生出各种风格的《茉莉花》、《鲜花调》上百首,在《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江苏卷》( 以下简称“江苏卷”)中,就收集有流行于扬州、苏州、泗阳、徐州的《鲜花调》5首,六合、兴化的《茉莉花》2首,在扬州清曲、扬剧、南京白局、锡剧、徐州琴书等戏曲、曲艺中也有《茉莉花》、《鲜花调》流传。而在大多数省份的民歌集成中,也有《茉莉花》,它们的词曲都大同小异,显然是出于一个“母体”。民族音乐学家冯光钰先生将这种由一个“母体”,派生出众多“子体”的同一宗族民歌的现象称为“同宗民歌”。

    但是一直在国内流传的江苏版《茉莉花》却被一些人看成一个突生异变的产物。从2000年开始,有媒体报道中出现了“民歌茉莉花发源于南京六合”的说法,并引用1998年出版的“江苏卷”为证,似乎之前各种版本的《茉莉花》与它毫无关联。还有人以此要求民歌《茉莉花》的版权,并为各种场合使用和改编《茉莉花》设置障碍。这种做法遭到了江苏民歌界的集体反对。江苏省歌舞剧院一级作曲路行和原扬州歌舞团团长戈弘告诉记者:“民歌小调不可能有发源地。”对于多数中国人来说,讨论《茉莉花》的发源地似乎并没有太多的实际价值。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那个“民歌唱不够”的年代,程桂兰用苏州吴侬软语演唱的江苏版《茉莉花》成为全国21个省份“每周一歌”同时播放的歌曲,在恰当的时候填补了人们精神文化的匮乏。

    《茉莉花》是民歌,它只发源于人民之中,它不是任何人的专利。正如1994年在北京的“弘扬民族音乐,保存、保护民间音乐遗产学术座谈会”纪要中所指出的,“一首经典民歌是一阕千古绝唱,无不关乎民心民气,寄乎国情国魂,如此无形之财无价之宝,任何人无权将其卖断、买断。”各地人民都享有使用民歌《茉莉花》的权利,各地办茉莉花节、牡丹花节和所谓的“发源地”,并不存在什么必然的关联。

    《茉莉花》被赋予了特别的象征意义

    “你们唱的《茉莉花》唱得好,唱得有中国味。你们知道吗,你们唱的这首《茉莉花》就是我家乡的民歌。”2006年4月29日,正在肯尼亚进行国事访问的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其下榻饭店会见了内罗毕孔子学院全体师生,当师生们唱起《茉莉花》时,自小生长在江苏泰州的胡锦涛感慨地留下了这样一番话。回味历史,人们似乎不得不留意这样一个事实:作为一首在江苏广为流传的民歌,《茉莉花》的传播与祖籍江苏的中国领导人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并在某种程度上被赋予了特别的象征意义。

    1965年,祖籍江苏淮安的周恩来率团出席万隆会议十周年纪念活动。临行前,周恩来嘱咐随行的前线歌舞团一定要带上女声小合唱《茉莉花》。会议结束后,在中国驻印尼大使馆举行的送行晚会上,听到《茉莉花》的周恩来十分高兴,在两度学唱《茉莉花》之后,他说:“不要唱了,不要唱了,再唱,我真要想家啦!”自从十多岁离开淮安,其时周恩来已经54年没有回乡。

    1997年7月1日,在香港回归仪式上,中方军乐团第一首演奏的歌曲就是《茉莉花》,这首曲子是由扬州籍的江泽民亲自点定的。在以国家主席身份举行国宴时,江泽民还亲自指挥军乐团为来宾演奏这首民歌。此后,江苏版民歌《茉莉花》就频频在中国许多重要事件和重要国际场合中出现。同年十月,在为欢迎江泽民主席访美而举行的音乐会上,美国交响乐团演奏了《茉莉花》;1998年6月,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男女二重唱《茉莉花》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文艺晚会上响起。同样举世瞩目的时刻,1999年12月19日,澳门回归,《茉莉花》再次在中葡澳门政府政权移交仪式上奏响。2001年10月,中国首次承办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也是由《茉莉花》的旋律拉开文艺演出序幕的。2008年5月7日,中国爱乐交响乐团到梵蒂冈为教宗本笃十六世演出,返场曲选的也是《茉莉花》。

 
 
 >>               【收藏此页】打印】【关闭
 
     
 
 本版主要新闻  
     
 
  《茉莉花》的流传史 
  《国学及其当代价值》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