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村大众报 > 头版

创新提升“三个模式”,写好扶贫大文章

——潍坊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纪实(上)

2020-10-23 作者: 来源: 农村大众报
  寿光市双王城无土栽培示范项目。
  潍坊是农业大市,是农业产业化发源地。改革开放以来,潍坊探索形成了“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坚实的农业产业优势,为潍坊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打下了良好基础。
  今年以来,潍坊坚持把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两场战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紧紧抓在手上,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以问题清零和质量提升为主线,全力补短板、强弱项,坚决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全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在脱贫攻坚战中,潍坊市充分发挥蔬菜等产业优势,作好产业扶贫这篇大文章。
立足优势
作产业扶贫大文章

  产业扶贫能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头戏”。 
  潍坊是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源地。如今已经成为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蔬菜生产和销售集散地,是京津地区的“菜篮子”,也是供港蔬菜和出口日韩的农产品基地。
  在脱贫攻坚战中,蔬菜产业依然唱主角。
  9月中旬,记者走进寿光市扶贫蔬菜产业园的高标准大棚,一个月前定植的樱桃番茄已经开出淡黄色小花。“再有40天就能上市,都是定点供应北京等大城市的超市,价格能比普通农户种植的高50%。”负责园区管理的寿光市瀚兴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玉江说。
  4年前,瀚兴蔬菜专业合作社与寿光市扶贫办合作建设潍坊市首家扶贫蔬菜产业园。产业园占地320亩,总投资1200万元,其中扶贫资金投入520万元,建设了高标准蔬菜大棚26个,与多家知名超市建立供货关系。2017年以来,园区蔬菜年产量达到150万公斤,年纯收入达400万元。每年产生的扶贫收益达到60万元。这笔收益用于寿光全市的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兜底保障。此外,园区还为寿光当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提供了80个工作岗位。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寿光依托现代蔬菜产业优势,把产业扶贫与兜底保障相结合,筹集扶贫资金近2800万元,重点打造了8个农业园区,年实现扶贫收益222万元,惠及贫困群众2.8万名。
  地处山区的临朐县,则立足山区产业优势,探索建立了“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以党支部为主导,发动贫困户至少加入1家合作社,努力实现贫困户“聚在合作社、富在产业链”。
  在发展合作社的过程中,临朐县总结推广了沂山伏峪蚂蚱、牛寨乡村旅游、隐士生态旅游、嵩山产业扶贫、寺头相亮山楂、九山青杨峪板栗等一批先进产业典型,带动合作社扶贫工作整体提升。截至目前,临朐全县共建成农民合作社1883家,其中省定贫困村建有合作社155家,贫困户入社率达到80%以上,有效带动了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
  据潍坊市扶贫办的数据,脱贫攻坚以来,潍坊全市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共计投入11.43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941个,项目收益覆盖贫困人口12万人次。今年潍坊各级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86亿元,其中市级9260万元,比2019年同口径增长10.78%。潍坊市12个县市区都建立了项目库,县级组建专家组,对项目的科学性、合规性等进行可行性论证,5年共入库项目1949个。2016年以来实施的941个产业扶贫项目全部按照程序从项目库选择,所有产业扶贫项目已按时完成建设并按规定验收。
发力电商等
扶贫新模式

  近年来,电商已经成为各地农产品销售的重要渠道。潍坊市在脱贫攻坚中,借力电商开创消费扶贫新模式。
  2018年5月,安丘市石埠子镇启动乡村赋能工程,设立乡村赋能购销运行电商平台,销售安丘本地特色农产品以及家纺等工业产品。依托乡村赋能电商平台,石埠子镇为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逐户开设独立标准网店,实现了一户一店。每个店铺均与线上平台实现数据、信息、产品互联。跟一般网店不同的是,贫困户的网店并不需要自己忙活。每个贫困户店铺,都会形成一个二维码,顾客通过扫码识别就可进入店铺选择商品并下单。所有销售的商品都通过镇级线上平台负责供货、包装、售后。销售收入除去成本后的收益归贫困户所有。
  去年以来,安丘在全市实施乡村赋能工程。通过采取“党委领导、政府搭台、企业运作、村户开店、能人出力”的模式,整合辖区内外农业资源、人脉优势,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渠道,开展团购、家乡代言等活动,加快农产品上行和消费品下乡。目前,电商平台销售的农特产品达到80多种。
  依托乡村赋能工程,安丘市40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均获得收益,最高达5万元;全市6603户享受政策贫困户平均增收1322元,最多的收益达3200元。
  寿光市坚持消费扶贫与扶贫品牌建设相结合,“禹王蔬菜”“文家坡韭菜”“双王城草编”等寿光扶贫品牌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已认定扶贫产品15家84种,2020年上半年,消费扶贫总额达8.1亿元。
  高密市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总投资5亿元的浙江正泰新能源社会扶贫项目,租用贫困户的屋顶实施光伏发电。建成后预计带动贫困户和即时帮扶户约10000户,每户每年增加收入600元—800元,签约带动增收年限20年。目前,已实现了730户农户增收71万元,村委创收35万元。
  “有了这些太阳能,俺们家一年又能增收800多块钱。”秋收时节,高密市姜庄镇伊家长村贫困户李祥波,在院子里翻弄新收下来的玉米。李祥波家屋顶上的太阳能光伏板,一个月前由浙江正泰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安装。公司租用李祥波家的屋顶,按每年每块光伏板租金20元支付。按照协议,8年之后,光伏板的产权和收益,将归农户李祥波所有。
创新提升
“三个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潍坊探索出商品经济大合唱、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社区化等经验,形成了“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有力推动了农业农村改革发展。
  潍坊市把决战脱贫攻坚作为创新提升“三个模式”的优先任务。聚焦贫困户脱贫和贫困村退出,持续加大工作力度,聚焦脱贫质量巩固提升,全力补短板、强弱项,筑牢乡村振兴基础。
  去年,潍坊按照“五通十有”标准,全市投入2.99亿元用于贫困人口脱贫质量巩固提升,337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用电保障率达100%,主要道路与邻近公路顺利连接通达,客运公交化改造比率达到84%。在提升基础设施的基础上,优先推进贫困村美化、亮化。全市已累计完成农村改厕66.3万户,创建美丽庭院8万个,清理残垣断壁8000多处。实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打造“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培育和规范提升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988家,探索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强村富民双赢新路子。目前,全市337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村集体收入都超过5万元,并全部实现“五通十有”,村容村貌、生产生活、乡风文明、幸福指数都有了明显改善。
  昌乐县营丘镇通过发展基质栽培有机生姜项目,带动了贫困户脱贫,也为乡村振兴打下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在已有扶贫产业项目的基础上,潍坊市不断探索创新产业模式,探索推广了诸城“三区共建”(生产园区、生活社区、生态景区)、寿光“六化发展”(生产标准化、农业园区化、蔬菜品牌化、农民职业化、乡村宜居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新模式,将辖区内产业扶贫项目吸收纳入,通过新模式的引领带动,贫困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贫困户收入稳步提高,为乡村产业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潍坊着手重点抓机制衔接。借鉴脱贫攻坚经验做法,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按照中央统筹、省抓推进、市县抓落实的体制机制,层层落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责任。
  眼下,潍坊正在积极稳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融合,在确保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提升“三个模式”,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