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以队伍锤炼塑造沂蒙扶贫新形象

2020-10-21 作者: 来源: 农村大众报

  沂蒙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孕育形成的,是在血与火的考验与锤炼中不断完善的。近年来,临沂市通过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加强扶贫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以沂蒙精神励心、以业务培训励智、以先进榜样励行、以制度保障励本,努力培养出一支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扶贫干部队伍,凝聚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力量。
  说起柴士森,很多人都知道他是2018年费县上冶镇青云村驻村“第一书记”,因扶贫效果显著,被县电视台多次报道过。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一直从事财政工作的“账房先生”。
  2018年,柴士森主动请缨赴扶贫攻坚第一线。在近2年时间里,他用汗水与智慧,把一块块“贫困”的土地变成了“希望”的田野,不仅让农村环境的“面子”有了大改观,更让村民生活的“里子”得到了大提升。
  驱车前往青云村,沿着平坦洁净的沥青路,在村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崭新的社区综合服务楼,西侧是正在建设中的占地15亩的果品销售广场。继续前行,汽车可以直接开到村民家门口。村民房顶上,一排排光伏发电站静静地矗立着,每年“不动声色”地为群众人均增收1000元,为村集体增收3万元。日暮时分,路灯纷纷亮起,照得村里一排排平房分外宁静,田野里繁星点点的太阳能杀虫灯则“默默无闻”地捉着害虫。
  如果不说,没有人会相信,这里在两年前还是出了名的省定贫困村。
  2018年2月,临沂市费县财政局机关干部柴士森带领王涛、张爱民来到了大田庄乡,成为了青云村的驻村“第一书记”。
  来之前,柴士森已经做好了准备,扶贫之路“道路漫长”。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刚来之初,光是进村这条道就很难走,“断头路较多,路面坑坑洼洼,每逢下雨就泥泞不堪。晚上全村漆黑一片,每天晚上入户走访,都得打着手电。”就这样,深一脚浅一脚,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柴士森走遍了村里的每一块田地、每一户村民。
  有过23年财政工作经历的“账房先生”柴士森,很快掌握了青云村的基本情况:年轻人几乎都在外地打工,村民主要以种植果树为主,果树树龄大、品种老;很多贫困家庭都是因病、因残致贫,无劳动能力……没基础、没产业、没劳力,还有其他很多棘手的问题,“要做的事情真是太多了!”柴士森的心情不自觉地沉重起来。
  修路、装路灯和杀虫灯、建排水沟、装自来水、改造广场和卫生室、河道清淤、拦河坝维修、建果品销售市场、建服务楼……柴士森根据走访了解到的情况,一一列出了帮扶“账单”。截至2019年11月底,总投资580多万元,延展、新修3条生产路,硬化了5条路,铺设2.2公里的沥青路,方便村民生产生活,畅通了青云村的内外联系,打通了这个贫困村前进的“动脉”。安装52盏路灯、80盏杀虫灯,让以往每到夜晚就陷入黑暗的村民们“眼前一亮”。2019年6月,投资5万元的改造卫生室投入使用,良好的就医环境和医师水平不仅方便了本村人,还有很多外村病人慕名而来。村广场路面硬化,新装8套健身器械和2个篮球架,方便群众健身娱乐。打了一眼170米深水井,让村民吃上卫生的自来水。新建970平方米的服务楼,集保障村级运转、便民服务、接受咨询、文体活动等于一身。对年久失修的拦河坝进行维修加固。实施村庄绿化1000平方米,墙体彩绘3000平方米。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脱贫攻坚路上最大的“拦路虎”。柴士森发现,很多家庭都因为一个人生病而搭进了全家人的积蓄,又往往因为要照顾生病的人使得另外一个壮年劳力也无法出去打工,成为脱贫的“困难户”。
  “如果能让村民在家门口就有活干,既能赚到钱又能照顾家里,那么贫困就会得到大大缓解。”柴士森琢磨着,青云村水资源丰富,以种果树为主,尤其是种植蓝莓效益较好,“必须要大力种植蓝莓!”心里有了数,柴士森便开始四处奔波外出学习引进蓝莓新品种,扩大种植面积。目前,全村蓝莓种植户每户的改良面积在一亩左右,仅此一项,就为农户增收近50%,户均增收5000元。
  当每户农民手上的“账单”一一兑现,青云村也逐渐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原来全村有贫困户26户、63人,到2019年11月底时已全部脱贫。2019年,青云村已实现集体收入11.8万元。其中包括扶贫利益链接0.9万元,土地承包费2万元,上冶镇扶贫车间利益链接村集体收入4.1万元,豆黄金项目利益链接村集体收入1.5万元,光伏收入3.3万元。
  柴士森利用当过“账房先生”的工作经验,指导村里抓好村财务管理,增收节支,记好账、理好财,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定期公示,向群众交一个“明白账”。
  青云村党支部书记刘学方告诉记者,有了柴书记的帮助,现在村“两委”班子非常团结,村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村里变美了,群众变富了,村民高兴了,村干部的工作也好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