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村大众报 > 生活周刊

初中生边打吊瓶边写作业引网友热议

父母一定要学会“放过”孩子

2020-01-13 作者: 农村大众报记者 魏新美 来源: 农村大众报
  1月2日,武汉东西湖区一所医院,一名七年级男生边打吊针边做作业。他说,快考试了,如果不做作业就完成不了。该视频上网后随即引发热议。
  在感慨男生考试压力的同时,有网友翻出曾经的一个极端案例:浙江宁波一名9岁的男孩,期末考试前在教室里听写单词时,突然眼前一片黑暗,送到医院,被诊断为癔症性弱视。医生解释,这是一种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的精神障碍……网友们纷纷感叹:期末考试饶过谁!
  考试过后没几天,又到了成绩揭晓的时间。想到曾有孩子遭遇的“男女混合双打”,记者忍不住提醒各位父母:无论孩子分数多低,都要“饶”过孩子!
现在的孩子压力大
  现在的孩子,虽然不愁吃喝,但是比大人们小时候压力大得多。
  对几十年前的孩子来说,快乐可能来自一块凉透心的雪糕,来自一件渴慕已久的新衣,来自一场田野和大街上的疯跑,而物质的丰裕、网络的普及让这一切都变得魅力不再。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优胜劣汰的现实让人很容易充满焦虑,在焦虑中工作和生活,不由自主就将焦虑传导给身边的人。这就像击鼓传花,一环环向下传,由强者传向弱者,压力最终会集中爆发在最弱者身上。
  现行的学校教育,绝大部分学校仍在把孩子作为工业产品来制造,以一张试卷来考察所有的孩子。孩子本来生而不同、禀赋各异,因而也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也就成为比较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群体。
  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王极盛团队,曾对2万多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存在抑郁问题的占36.6%,存在不同程度焦虑问题的占28.6%,学习压力感存在问题者占36.6%。
  有问题,不可怕,关键是要减压,把压力控制在适当范围,把问题解决在萌芽。呵护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成长,父母可以说是最后一道防线——这道防线架设不好,孩子的心灵就会随时遭受风吹雨打,甚至肆意践踏。
引导孩子做分数的主人
  作为父母,最重要的是要时时保持觉察,尽量不把焦虑传达给孩子,端正对考试的看法——考试只是对这一阶段老师教授知识的考察,不等于孩子这个人,更不等于孩子的未来。在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普及的今天,保护好孩子的个性和创造性,与把孩子打磨得适应学校考试相比,更能为孩子将来的发展赢得一席之地。
  在调整认知的前提下,父母首先不要盲目再给孩子加压。平常的时候,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不用再给孩子布置额外的作业。面对考试,不要给孩子提这样那样的要求,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合理期待。假设孩子是一棵苹果树,你不要期待结出橙子——即使现在橙子价格高,但明年后年呢?
  其次,要正确看待孩子的分数,保护孩子对考试的体验,引导孩子做分数的主人。当孩子拿回成绩时,不论是否达到你的期待,都对孩子笑脸相迎。要问问孩子,自己对成绩是否满意:如果孩子满意,祝贺他,“考了一个满意的成绩”;如果孩子不满意,给孩子一个深情的拥抱,并告诉孩子,“无论你考多少,我们都爱你”。当孩子因成绩被老师、同学否定时,倾听孩子的心声,同情孩子的感受,“听老师说了这些,你挺难受吧?”“我知道,你一定也想学习好。”另外,还可以给孩子分享自己的经历,让孩子感受到他并不孤独。
  更重要的是,父母要做好孩子压力的调节器。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压力大小与学习效率呈倒“U”型曲线,也就是说,适度的压力下学习效率最高。当孩子压力过低、学习动力不足时,不要抱怨、指责,领着孩子通过接触社会、看书、参加各类活动等,去寻找人生的目标;当孩子压力过大、不能集中精力学习时,鼓励孩子去运动、唱歌,掌握一两种实用的放松方法。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作为父母,为孩子“计”什么?也许,弗洛伊德的这句话,可以作为一个答案——“精神健康的人,总是努力地工作及爱人,只要能做到这两件事,其它的事就没有什么困难。”
  当我们以身示范,教会了孩子“努力工作”和“爱人”,那么将来,无论成为“国王”还是“农夫”,相信他都会家庭和睦、人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