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村大众报 > 人文周刊

好一个解自国

2019-12-16 作者: 史佩升 来源: 农村大众报
  史佩升

  好一个解自国!
  这是我初识解自国,特别是在参观了他公司的展厅后,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世界柳编看中国,中国柳编看山东,山东柳编看临沭”。柳编是临沭的传统产业,临沭是“中国杞柳之乡”“中国柳编之都”。2014年,临沭县举办了首届中国(临沭)柳编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并邀请全国各大主流媒体记者前来采访。活动期间,专门安排了部分采访参观点,鲁美达工艺品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我作为分管新闻宣传的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外宣和网管办主任,陪同记者前往。
  我在这之前对鲁美达工艺品有限公司有过了解,也听说公司老总解自国很有思想,公司产品很有创意。可那天,见到解自国、参观了公司展厅后,还是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
  充满智慧的解自国,他们公司展厅的布局设计、产品特点,独树一帜。展厅内的展品风格迥异、琳琅满目,引起记者们的极大兴趣。他们纷纷拿起相机或手机,“咔咔咔、嚓嚓嚓”对着展厅里的展品一阵猛烈扫射。还有不少年轻的记者同志站到展品前照起了合影。
  之后,我与解自国又有过几次接触,接触得越多越感到,这个人身上有故事,浑身充满了正能量。
  近日,我与解自国相约,再一次来到他的鲁美达公司,与他聊起他的创业史,聊起他的企业发展,并与他的家人、职工交谈,与县原扶贫办主任凌宗儒等人交谈。我们聊得很投入,谈的很尽兴。也对解自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我想,乡村振兴需要人才,需要的正是大批的解自国这样的人才!
诚心
  1998年,刚刚中学毕业的解自国踏入社会,干起县农行的信贷员。主要任务是揽储,基础工资300元,多劳多得。他走村串户,并主动到柳编大户家中做工作。他靠腿勤嘴勤真诚服务,赢得客户信赖,业绩突出,每月工资能拿到1000多元。
  2000年,他在自己的家乡白旄镇西朱崔村给柳编企业做起业务员。确切地说,就是放货,就是柳编企业拿到订单,由他们业务员负责走村入户去联系柳编户进行编织生产。
  那时,当地的柳编出口业务少、货源少,柳编户多。为更好地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一个偶然机会,他得知有一家规模较大的外贸企业在苍山县庄坞镇设立了代办处,货源充足,便主动跑去联系。一趟、两趟、三趟,他们终于同意了,但要求必须保证货源、保证质量、保证时间。从家乡到苍山县庄坞镇有几十公里的路程,开拖拉机送货每个单趟需5、6个小时。为了自己的承诺,解自国每一批次都是保质保量地组织好生产,并将自己统一收集起来的柳编产品用拖拉机在下午运到庄坞代办处,交货后,自己再开着拖拉机返回,回到家往往已是深夜。
  一次,有一批货客户要得比较急,代办处通知要求提前组织好货,第二天上午就要送到庄坞。解自国迅速行动,逐户通知,组织好货已是黄昏时分,这时天空下起了小雨雪,气温骤降,雨雪在地面马上结成冰冻。怎么办?他看着天发愁,但还是硬着头皮连夜开着满载柳编产品的拖拉机上路了。天黑路滑,天寒地冻,5、6个小时的路程,硬是跑了10多个小时。
  能吃苦、讲诚信的解自国赢得了同是业务员的邻村姑娘于文艳的芳心。他们走到了一起。
  他们一起放货,收小筐、验小筐,刷货、修货,能自己干的都是自己干。他们说,无论接谁的货,放谁的货,“坑了咱,不能坑老百姓!”
  那时,柳编外贸市场不规范,时常出现柳编企业拖欠货款、并有收了货不给货款的坑农现象发生,解自国和于文艳也都有要不回货款的经历。
  他们深知老百姓挣钱的艰辛,也特别注重自己的信誉。解自国常说,我们宁可自己少挣一点,也要保证老百姓不受损失。
  诚信为本。无论谁,只要编他们放的货,都可以预支货款。这也为他们赢得了好的口碑,也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诚信也能带来商机。2006年,解自国第一次参加了广交会,偶遇辽宁沈阳荟林源公司总经理刘芳筠,刘芳筠向解自国了解柳编制品行情,解自国如实相告,并提出了多条建议。听了解自国的一席话,刘芳筠感到了诚意,提出要解自国直接向他供货。此时,一个大胆的想法在解自国脑海中形成,自己办企业成立柳编公司,保证供货。他们达成了合作协议。
  回到临沭后,他把自己准备成立柳编公司的想法告诉了妻子于文艳。没想到,于文艳直接提出了反对意见。她说,你是一时的冲动,成立公司谈何容易?我们一没有厂房,二没有技术人员,可以说是要啥无啥。
  是啊,妻子说的是实情,要成立柳编公司的主要条件都不具备。怎么办?解自国陷入深深的沉思。
  认准的路就要坚定地走下去。解自国为自己定下调子,先摸索着干,待企业步入正轨发展到一定规模再正式成立公司。
  接到订单,数量放下去,把货收上来,存放需要厂房。没有厂房,一切都无从谈起。没有厂房怎么办?解自国想到了租。经考察,他在邻村租用了一处厂房。
  设计样品、打样品,需要技术人员。他聘用。不会染色,解自国自己反复调试,10遍、20遍,直到无色差为止。挂吊牌,解自国和妻子两人动手。来了集装箱,解自国的父母也动手,全家齐上阵。
  解自国硬是凭着一股干劲,一股豪情,将自己的公司办了起来。
  2010年,解自国正式成立公司,注册名为临沂鲁美达工艺品有限公司。
  谈起公司的取名,解自国讲了一个故事。那是2007年参加广交会时,苏美达公司在解自国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苏美达公司是江苏南京的一家柳编企业,他们在广交会上的展柜多,品种多,规模大,令人目不暇接。解自国羡慕,同时默默下定决心,自己做企业,就要做成苏美达这样的企业,以后成立自己的公司就叫鲁美达公司。
  解自国为近年企业的发展壮大感到自豪。他说,2008年,我们在自己的村里建起了占地5亩的属于自己公司的厂房。仅仅又过了两年的时间,自己的原有厂房也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他又到相邻的青云镇云白常村租用了一家规模较大的柳编企业的厂房。
  到2013年,在城区柳编产业园区建成了占地50亩的厂房及高标准的展厅。
匠心
  “柳编是工艺品,是文化产品,是美的象征。在设计上,首先要美观,要精致,要使其成为艺术品。”
  “我做这件事,就要把它做好,要把它做到极致。”
  鲁美达工艺品有限公司品种之多,设计之精妙,都源于解自国的那份对于完美的追求。
  建厂初期,解自国就十分注重产品的研制开发。他聘请技术人员在设计柳编样品时,无论是外观,还是花色、实用,都是精益求精,直到非常满意为止。
  他们设计的第一份样品就获得成功。解自国带着样品参加订货会,即被客户选中,签订了订货合同。旗开得胜,他异常兴奋。没有想到,样品只有一份,自己没有留图片和其他资料,合同签订了却无法生产。怎么办?他只好联系客户,要他们帮忙传来了图片和数据。现在想起这事,解自国还觉得很可笑,当时只想到自己公司精心设计的样品得到认可,其他什么也没有考虑。
  用工匠精神做好柳编事业。他的匠心,为他实现多赢。
  故事一:合作荷兰团队。
  一个企业如果要做大做强,必须有自己的品牌,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解自国非常重视柳编产品的研发,他组建了自己的研发团队,专门进行技术创新,进行技术攻关,这也是他企业发展壮大的制胜法宝。与荷兰设计团队的合作,更使他如虎添翼。
  2012年,鲁美达公司成立的第二个年头。此时,企业步入正轨、平稳发展。但是,产品品种系列相对单调。此时,解自国敏锐地觉察到,墨守成规坚守原来的产品品类,企业是不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的。他大胆决定,聘请在国际上有较高声誉的荷兰专业设计团队搞研发。
  荷兰团队提出苛刻的条件,经反复谈判磋商,最后达成鲁美达至少出资50万才合作的意向。在当时,这笔费用是高昂的支出。后来的发展一再证明,这是一步极为正确的棋。"谋求创新,实现产品的多元化发展,才能占据市场。"
  荷兰设计师每年都会根据欧洲市场需求,设计新的产品。在每年的展会上,他们都是初期对参展产品的概念进行规划和原材料的准备,中期是做出产品的雏形,并进行完善和筛选,后期是确定参展产品,并对展区进行布置摆放,营造出节日喜庆的感觉。
  故事二:30万美金。
  走进鲁美达工艺品有限公司那700平方米的产品展厅,用树皮做成的圣诞树、墙饰,木块做成的烛台、花盆,树枝编成的风灯、圆环等工艺品,令你流连忘返。
  就是这展厅,解自国在建设布局、装饰风格上煞费苦心。大的格局上突出北欧特色,内容安排上突出产品门类、产品特点、产品的实用性,突出整体的观赏性。仅布展一项,就花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就是这展厅,为鲁美达公司赢得了更多加分,吸引了更多的客户。
  美国的客户到临沭各公司看后,来到鲁美达展厅,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他看到了别样的产品,签订了一单30万美金合同。
  故事三:16个货柜。
  一次,解自国回村见到路边满是堆着从地里刨来的柳根。一个想法在脑海中形成,可以说是突发奇想。柳根是否可以利用?一是柳根量大,村里每家每户都栽植柳条,每3到5年就要更新换代一次,被废弃的柳根越来越多;二是如果把柳根利用起来,能有效解决其影响村容村貌问题;三是采用柳根生产产品,可以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可谓是一举多得。
  解自国回到公司后立即安排人员到村里捡来一车柳根。他与设计人员一同开始了分析研究设计。
  一天、两天,一套方案、又一套方案,经过十多天的连续攻关,设计出了圣诞环、圣诞树造型,随后几天,又经进一步完善、修改,最后定稿。
  制作出样品,生产出产品后,解自国难掩喜悦之情。他说,我们发扬的是蚂蚁啃骨头的精神,这些天我是非常紧张,也非常兴奋,就像十月怀胎一样。
  产品推出后,即大获全胜。圣诞树样品一挂网,马上就被一欧洲客户一次订货16个货柜。
  故事四:新旧动能转换的典范。
  柳根的研发变废为宝,使解自国思路洞开,并以此为突破口实现了产品的转型升级。
  果园修剪下来的枝条,板材加工剩下的边条,残破的树根树皮,废旧的麻绳布条,做柴火用的树根、葡萄枝……这些大伙儿眼中司空见惯的“废料”,经过精心的设计和专业化的加工后,就变身为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出口到欧美等国家,这也是鲁美达工艺品有限公司产品转型升级后带来的神奇效果。
  过去,葡萄藤烧火都不着,扔得到处是。现在,每亩地仅此一项就能实现收入600元。废弃的柳根,现在每斤能卖到3角钱。这些都给当地群众带来了收益。
  公司倡导绿色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实行二次利用,变废为宝。仅此一项,年创汇达600万美元,消化废物料达4800余吨。该公司利用废物料研发的系列圣诞用品在去年临沂市乡土艺人大赛中获得了大奖。
  农民日报驻山东记者站的吕兵兵到该公司采访后称,鲁美达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典范。
善心
  设立加工点。2016年,解自国外出途经玉山镇石河子村发现村里不少老年人在街头晒太阳、打牌,无所事事。他想,在这里如果设立个柳编加工点,让老年人干些力所能及的零活,也能有个收入。解自国与该村的胡尊宝熟识,便与胡尊宝联系,让他牵头设立柳编加工点。加工点设立后,组织起20多个60多岁的老人搞起了柳编加工,每天创收四五十元,目前发展带动就业人员100多人。
  鲁美达公司现在已设立柳编加工点24个,从事人员4000多人。他们的每个加工点都安排有农村贫困户,对贫困户加工的柳编产品货款按提高10%的比例予以扶持,扶持带动了100多户贫困户年创收2万多元,实现脱贫。
  鲁美达公司在2013年全部搬到产业园新的办公区后,原来村里的厂房空了下来。是转手卖掉还是出租?解自国考虑更多的是村里的弱势群体。他选择了继续保留,并安排了近20名年龄大的老年人或者贫困户,常年在这里做一些诸如锯木头、打枪、吊里子等一些比较简单的零活。解自国每年还坚持走访困难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思路决定出路。实干实现多赢。鲁美达公司成立后,曾经一度定位生产西方的节日用品。随着荷兰设计团队的到来,公司的发展理念也发生了变化,他们以创新为基础,更加注重多元化生产,主营业务由柳编工艺系列产品,发展到涵盖木制品、柳制品、枝节制品、根雕制品、布衣制品及家居用品等领域,还拓展开发了布艺系列产品、收纳箱、圣诞系列产品,申请外观专利15个,核心专利1个,有超过1000多个花色品种,年产各类工艺品9000万件套,主要销往荷兰、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
  公司成立以来,规模、效益每年都有大的提升,业绩由几百万元迅速提升到上千万元,现在年实现产值已达5000多万元。
  公司被科技部门认定为高新创新企业,发展成为规模以上企业,成为全省文化创新先进企业,入选全省重点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企业名单,成功入选第八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
  解自国常常在厂区漫步,他参加过清华大学、浙大、上海交大等地的培训,参加了总裁顶层设计培训班的学习,他在不断地提升自己、充实自己。他想的更多的是公司名叫鲁美达,目标不仅是要赶上苏美达,还要超过苏美达。他知道,路尽管长一点,但他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