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村大众报 > 山东新闻

城乡统筹关注民生

滨城建设乡村振兴样板区

2019-12-04 作者: 吕晓滨 王敬芳 李荣新 来源: 农村大众报
  沿黄生态保护工程,
开启乡村振兴新路径

  在滨州市滨城区南首的黄河岸畔,滩区内全长40公里的车行道、骑行道两条道路并行而建,将滩区18个村庄与36个农业企业、园区串连在一起,不仅成为市民近郊旅游的观光路,也成为乡村振兴的致富路。
  每到初夏,荷花、油菜花竞相绽放,花香弥漫,景色宜人;观光小火车穿梭于花海之中,让人流连忘返,尽享大自然的清新之美。
  将沿黄滩区打造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带”“休闲娱乐旅游带”“沿黄生态景观带”。自2017年来,滨城区加快沿黄开发建设进程,并作为实施乡村振兴和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点工程来抓,构建起“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开发格局。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3亿元,被命名为省级农业科技园。昔日的藕塘、涝洼地,如今变为城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其中,滩区重点打造的1200亩的十里荷塘景区,共栽植80个品种26万余株观赏荷苗,建成游客服务中心、观光火车、荷花仙子喷泉音乐广场等项目,累计吸引游客40余万人次。民俗文化村改造提升完成4个,“粮林果蔬”四个万亩片区已初具规模,中裕“滨州黄河岸”绿色蔬菜基地、国昌生态园等项目叫响了“滨城黄河岸,绿色农产品”品牌。沿黄生态经济带日益成为引领滨城农业“新六产”融合发展的“新样板”。
  搬出黄河滩,住上新楼房。18个村筑台,7个村外迁。
  在滨城区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安置工程——黄河馨苑项目现场,一番繁忙景象。作为全省唯一一个滩区居民外迁至主城区的安置项目,建设18栋20余层的安置楼,目前12栋已封顶;配套建设一处公共服务中心,一座幼儿园,总建筑面积42.1万平方米,预计明年10月份滩区7个村居1664户5420名滩区村民实现搬迁入住,圆梦滩区搬迁。18个旧村台改造提升工程已进场施工;45.34公里临时撤离道路完成29.64公里,二期15.7公里完成招标和施工合同签订,年内全部完工,明年全面完成迁建任务。
棚户区改造,
拓宽新旧动能转换空间

  抓棚改就是抓民生、抓发展、抓环境、抓新旧动能转换。
  自南向北,视觉转向滨城区中部的主城区,在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生活便捷的黄金地段,一个个棚改安置区高楼林立,错落有致。或依公园而建,或靠交通要道而立。
  2017年,滨城区启动棚户区改造三年集中攻坚行动,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为民算好“三笔账”,统一制订拆迁补偿安置方案,一个标准评到底,一个算盘算到底,在创新实践中蹚出一条“为民棚改、阳光棚改、和谐棚改”新路,从而破解拆迁“第一难”,得到省市领导的肯定与点赞。去年,在中国改革2018年会暨改革开放40年地方改革创新40案例高层研讨会上,滨城区棚户区改造工作新机制成功入选改革开放40年地方改革创新40案例,并作为全省唯一单位在年会上作典型发言。
  一手抓棚改,一手抓安置区建设。滨城区坚持拆安并进,目前棚户区改造累计完成97个项目、10300多处院落、320万平方米的棚改拆迁任务,刷新了棚改速度,闯出了滨城经验。去年3月底,总投资69亿元总建筑面积196万平方米的北海新城、白鹭水岸、北镇新苑等“六大棚改安置区”同日开工。仅一年多时间,一期工程123万平方米,76栋楼主体已全部封顶,进入装饰装修阶段;二期工程已陆续启动,明年将实现村居群众回迁入住。在建设滨城人民美好生活家园的同时,为新旧动能转换腾出发展空间,注入新的活力。
产业振兴,
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将目光投向滨城区北端的中裕集团和杨柳雪红色教育基地。
  一条集高端育种、订单种植、小麦加工、废弃物利用、生态养殖、蔬菜种植、冷链物流、餐饮商超终端服务等十大产业板块为核心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横跨一二三产,把一粒粒小麦“吃干榨净”,衍生出500多种产品,跻身全国小麦粉加工企业30强、挂面加工10强行列,成为目前国内最完整的农牧循环经济产业链。
  绿色、低碳、循环,从土地中来,到土地中去。中裕集团三产融合发展模式成为全国粮食产业标杆和“新六产”示范企业。
  作为粮食产业“滨州模式”的典型代表,中裕集团采取产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扶贫模式,精准助力脱贫攻坚和产业振兴。对订单种植基地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施肥、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割,统一加价收购“五统一”管理模式,建立264个综合服务网点,783名专业服务人员进行全程服务。同时还实行免费供种、免费播种、免费收割、最后加价15%进行收购“三免一加”优惠政策,使农民每亩增收340元左右,也就是这150万亩的订单种植基地带动周边35万农户,年增收益5.1亿元。中裕扶贫产业园,累计带动全市4600多户9660人实现稳定脱贫。
  去年,总投资24.8亿元的省重点建设项目——中裕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动工建设。计划明年底建成投产,订单种植基地规模将由150万亩扩大到300万亩,带动农户由35万户增加到70万户,带动农民增收从5.1亿元增加到10亿元以上,实现再造一个“新中裕”目标,为农业提质增效、联农带农发挥重要作用。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在杨柳雪不忘初心党性教育基地,依托20世纪70年代杨柳雪作为“全国棉区的一面红旗”,深挖红色文化底蕴,进行整体打造,全方位再现当年战天斗地的艰苦岁月和棉区红旗的辉煌历程。基地开放一年多时间,平均每天有6到8批市内外考察学员前来接受党性教育,累计接待省内外各级党组织近3000个,党员5万余人次,普通访客量突破10万人次。
  杨柳雪镇在红色基因传承中带动经济社会破题发展,走出红色文化旅游业态助推乡村振兴之路,加快打造红色文化名村和红色小镇建设步伐,打造起绿色生态环保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与杨柳雪红色文化产业。
  乡村振兴,依势突围。滨城区高标准编制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81%,同时还充分发挥黄河、徒骇河“两河”流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城郊农业、现代农业、规模农业、旅游农业。统筹推进杨柳雪红色小镇、滨北凤凰古镇、三河湖休闲小镇、秦皇台物流小镇“四个特色小镇”建设,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全力抓好6个省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村镇建设。
  今年前三季度,滨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0.67亿元、增长5.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8.74亿元、增长5.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24亿元;进出口总额完成64.57亿元;引进境外资金9148.69万元;实现到位市外资金36.7亿元。
  农村大众报通讯员 吕晓滨
       王敬芳 李荣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