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村大众报 > 人文周刊

让农民丰收节唤醒乡村文化自信

2019-09-23 作者: 来源: 农村大众报
农村大众报评论员 李伟
  今天是农历秋分节气,数亿农民迎来了第二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各地正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庆贺这一节日。
  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农民的深切关怀,也是对中华农耕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今年8月,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等13个部门印发了《关于做好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指出,通过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把农民丰收节打造成一个既体现优秀农耕文化传承、又蕴含新时代精神的全国性民俗节日。
  笔者认为,丰收节相关活动,除了形式要丰富多彩,还应该充分挖掘和体现农耕文明和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农业、农村和农民特色,让农民丰收节成为一个文化丰富、受众面广的城乡居民共享的节日。
  中华民族五千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大多数时期是农耕文明。正是以此为背景,才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乡村文明是中华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农村人口不断减少,不少农耕文化和农村优秀传统文化面临断档。彰显农民丰收节的文化内涵,可以为农耕文化传承找到有效载体。
  现在,农民正由一种身份转变为一种职业。农民丰收节的设立,可以提升农民的幸福感、荣誉感和获得感。各地可借助丰收节,进一步唤醒农民对乡村文化的认同和自信,这既有现实基础,也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历史要求。
  在城乡二元化时代,农业生产力落后,农村生活条件差,农民收入低。很多农民都有低人一等的自卑感。“跳出农门”,曾经是众多家长对儿女最大的期盼。目前,各地不断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城乡分界越来越模糊。这些变化正在不断增强农民的自信心。
  其实,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是并行的,可以相互借鉴,但城市文明无法替代乡村文明,乡村文化是割不断的“根”。作为农村人,千万不能轻视自己所处的乡村,说不定,今天还是“土里土气”的乡村景致,明天就会成为城市人“网红打卡地”。吸引城市人的正是那份特有的“乡愁记忆”。
  很多人认为,农业收益低,农村没奔头。最近几年,却有很多年轻人返乡创业,通过种养殖、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电商等途径,成就了一番事业。可以说,当前农村不仅不是创新创业的“荒漠”,反而是很多年轻人实现人生梦想的“蓝海”。
  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主角和主力都是农民。唤醒乡村文化自信,既能激活农民的潜在动力,也能激发更多人返乡投身到乡村振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