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村大众报 > 山东新闻

六个统一五位一体

“6+5”乡村振兴的莱城实践

农村大众报通讯员许俊华徐永伟尚庆宗

2018-11-28 作者: 来源: 农村大众报
  ▲南部山区正迅速崛起。
  ▲莱城区农村生活污水一体化治理。
  莱芜市莱城区以生态振兴为统揽,一张蓝图绘到底,形成“五位一体、六个统一”的生动格局。得益于此,乡村工作的主客体关系发生积极转变:农民从盼发展、要帮扶变为同发展、共助力,自觉自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莱城的实践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探出新路。
“六个一体化”
撑起生态振兴

  柿满枝头金秋爽,菊花争艳枝头俏。10月1日,牛泉镇祥沟村第二届文化旅游菊花节顺利开幕,30余种近10万株菊花芬芳盛开,为南部山区旅游又添一好去处,本届菊花节持续了一周,不少游客到祥沟村欣赏“百花齐放”美景。
  谁曾知道,几年前,这里还是远近闻名的穷村:四面环山,人们靠天吃饭;道路不通,丰收也难增收;村集体收入多年为零,但凡有点本事的都外出务工,只剩妇女老人留守村中。
  莱城区委书记马保岭说,那时不只祥沟,许多村都这样。每年国家和地方投入巨资用于改善农村环境,但“政出多门、撒芝麻盐”的方式很难见效。碎片化农业资金“大水漫灌”,攥不成拳头精准发力,不仅成为村庄环境“脏乱差”,村民生活“空虚化”的主要原因,也影响了党委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为解决问题,2017年3月,莱城提出“生态优先、五位一体”乡村振兴计划。马保岭说,他们从影响农村生态环境最突出的生活污水、垃圾、道路以及村容村貌差等问题着手,实施生活污水处理、水资源管理、农村垃圾处理、农村道路管护、城乡绿化、村容村貌提升“六个一体化”工程优先推动生态振兴。整合34个部门的力量,同频共振,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机制,投入并吸引资金5亿余元。
  一湾财政活水激起农村改革发展春风。围绕厕所革命,莱城区探索出了农村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新路径,分类分步骤处理农民生活污水。如今,口镇下水河村经过改造,污水治理设施上面建起了人造绿地,原来的臭水沟棚盖后建起了文化长廊,水变清了,空气变好了,四处是花香了,到处是绿树了,环境变美了。
“雁归计划”
驱动人才振兴

  “乡村要振兴必须人才先振兴,没有人才的支撑就不可能出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马保岭说,要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关键要打破要素从城市向农村流动的体制和机制障碍,积极引导人才、资本、技术等城市优质资源向农村流动,实现城乡要素双向融合互动和资源优化配置。
  为此,莱城区融情融资融智,通过打造以“高端人才+归雁人才+大学生村官+新型职业农民”的金字塔型人才结构,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渠道,让一大批品行好、能力强、感情深的“新乡贤”回乡创业、带民发展;借助组织机制,引导他们成为“产业发展的领头雁、乡村治理的引路人、回乡创业的新农人”。
  牛泉镇庞家庄村支部书记亓宪瑞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大学毕业后,在上海一家台资企业工作。一次偶然机会,他发现土特产在大城市很有市场,便萌生创业想法。“那时我常想,一个山里娃大学生,要能把家乡特产卖到大都市,带着乡亲一起致富,才对得起这片土地。”亓宪瑞说,经过调研,他发现山楂干在江浙沪很有市场,而家乡正好盛产山楂,质优价低。
  思路既定,着手行动。他从两万元起步,向家乡赊购鲜山楂,经过粗加工再销售,竟很快得到市场认可。随着销量增加,他改进工艺,很快年加工能力就达60万斤,销售额近百万元。掘到第一桶金后的亓宪瑞没忘初心。他联合6个老乡,回乡创办莱芜市凯瑞山楂种植合作社,吸引600余农户,流转4000多亩土地入社。随后,借助互联网平台,在全国范围内指导十万人从事山楂产业,面积超过5万亩。
  2011年,亓宪瑞组建莱芜万邦食品有限公司,成为全国首个山楂干企业标准的制定者,带动35个合作社和工商户共同致富。目前公司已累计安置劳力过万人,发放工资过亿元,产品稳居全国市场份额的第一位。亓宪瑞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山楂大王”。
  在亓宪瑞带动下,六十多名大学生放弃大城市的优厚待遇,在这片希望田野激扬青春,成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农民”。承载着全村百姓的希望的亓宪瑞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在莱城,万邦并非个例。得益于“基在农业、利在农民、惠在农村”的创业软环境,越来越多“能人”从背井离乡的漂泊中返回家乡,用自身阅历和资源,把脉家乡找穷根,对症下药开良方,为家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奉献才智和力量。
“三大板块”
点亮产业振兴

  “六代人,两百年,一世传承,齐鲁飘香。问君,可想一品?”早在明清时期就家喻户晓的莱芜齐鲁干烘茶,曾一度改变人们对“北方无茶”的认知。期间因种种原因沉寂多年。如今,借助乡村振兴的东风,干烘茶第六代传人吕守祥继承祖业,在“南茶北引”发祥地莱城区莲花山上,探索创新,开始了齐鲁干烘二次创业的崭新征程。
  如今,占地1260余亩的齐鲁干烘千亩生态茶园,由“南茶北引”老茶园、百亩精品示范茶园、生产加工培训车间与科普园三部分构成,成为集茶叶良种繁育、技术指导、规模化生产示范、精细加工展示、观光旅游接待、茶知识传播和茶文化宣传及产品回收销售于一体的生态示范园区。依托园区建设的茶旅小镇成为莱城文旅兴区、内涵提升的又一有力支撑和示范平台。
五福茶旅小镇在充分展现莱城区乡村探索的同时,也对主政者的政治担当作了生动诠释。马保岭说,“乡村振兴不能一蹴而就,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善学善思、善做善成。务必在‘科学、长效、高标准’上下实功;头脑要清,因地制宜想问题;眼光要远,立足长远做规划;境界要高,高端定位谋发展。”
  实践中,莱城结合当地地域空间小、人口密度大、交通基础好的特点,提出“三大板块+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城乡融合发展思路。
  首先,将全区划分为以产业为核心的北部新城、以宜居宜业为主的主城区和以旅游休闲为主的南部旅游区“三大板块”。其间以外环路串联,十五分钟“生活圈”初见格局。其次,建设中德清洁能源、五福茶旅、山楂之恋等特色小镇,辅以每年递增四十个的美丽乡村,实现全区村庄全覆盖。此外,田园综合体初现成效,涌现出万邦、赢泰、菊香苑等一批先进典型,使“望得见星空,闻得见草香,听得见鸟鸣,在农业劳作中感受创造的价值,在农耕文化传承中获得切实利益,在田园牧歌中找到乡愁乡情”的朴素理想渐成现实。
“三个工程”
引领文化振兴

  抓实抓好文化振兴这一灵魂,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组织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采风、书画展、文艺演出等系列文化活动。开展2018年“莱城之恋”广场舞大赛,参赛人数达2000余人,并作为山东体育频道的广场舞大赛分会场进行了比赛和录制。联系山东歌舞剧院组织开展“高雅艺术进基层”活动演出交响乐、歌舞等节目7场,完成了冬春文化惠民季演出活动150余场,继续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完成电影放映2400场次,进一步繁荣活跃城乡文化生活。以文明实践为主要内容,举办了文明实践中秋文化艺术节、农民丰收节等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活动,提升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水平。
  实施文化传承工程,传承发展红色文化。深入挖掘吐丝口战役、刘仲莹故居、山东省党工委旧址、小三线等丰富的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资源,加强革命历史文化教育基地建设。壮大发展文化产业。加快709文化产业园、嬴秦文化产业园等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建设。鼓励重点文化企业调整经营思路和产业结构,扩规模、强总量,加快实现文化强区目标。支持嬴泰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参加全国第十四届深圳文博会、山东省第七届文博会,积极申报文化产业项目。
  实施乡村文化人才培育工程。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区文联成立书协、作协、美协、音协、舞协、摄协等六个协会组织吸收各协会会员590余人,分别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2次。结合莱城地方文化特色,抓好“莱城文化英才”工程,继续抓好省“齐鲁文化之星”培养选拔管理工作,深入实施“四德工程”,村村建立文化大院、农家书屋,村村建立红白理事会,崇德尚文、厚养简丧、喜事新办成为农村新时尚。
“三力”齐发
助推组织振兴

  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组织振兴。莱城区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从组织建设、班子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入手,出实招、用实力,以组织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提升组织力,筑牢基层组织“桥头堡”。把组织力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着力点,通过健全责任落实机制,全面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一是探索推行议事联合制,每月固定一天,由镇和村两级、党员和群众代表共同议事,提高村级工作透明度。制度推行以来,50%以上的村每月召开两次以上会议,党员参会率普遍提高到80%以上,有关农村干部的信访量年均下降15%。二是组织实施定期督查制,抽调专门人员,每两个月对村级班子运转情况、村级制度落实情况、会议召开情况、会议记录情况等方面进行督查,对存在问题的村定期“回头看”,督促整改问效。
  加强战斗力,培育乡村振兴“领头羊”。把农村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紧紧抓住选、育、管三个关键环节,打造过硬带头人队伍。一是在提升能力上下功夫。换届后,按照“党课+培训+交流”的模式,采取区委书记、组织部长上党课,党校教授、市直部门专家讲业务,座谈交流、分组讨论理思路的方式,对“两委”成员进行了集中高频次培训。二是在规范管理上下功夫。统一印发《党内组织生活有关制度汇编》《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记录簿》等,出台实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规范》《村干部履职“十规十戒”》《村干部廉洁从政警示录》等制度,对村级工作事项和村干部行为进行规范,推动村级工作依法依规,督促村干部廉洁履职。
  增强凝聚力,画好乡村振兴“同心圆”。把增强党员凝聚力作为乡村振兴的立足点,做好党员发展、教育、考评工作,强化党员队伍建设。一是严格党员管理。结合“灯塔——党建在线”有关功能,为每名党员建立电子档案;推进党员档案规范化管理制度,从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到党员转正、日常参加组织生活等实行全程追踪,目前已为17000余名党员建立档案。二是抓实党员教育。通过“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设立党员示范岗”等方式,创新党员组织生活,强化党员作用发挥;通过建设红色教育基地,搭建党员干部日常教育平台,丰富理想信念教育内容和载体;通过“莱城组工”微信公众号和灯塔党建在线等平台,整合党员教育资源,让信息多跑路,让党员少跑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