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村大众 > 头版

机械化降成本有益菌提质量产业化增效益

中国最大西洋参主产区迎来“参”改

农村大众报记者戎宁通讯员张小寒王海政

2016-10-17 作者: 来源: 农村大众
  10月,又到了文登西洋参的收获季。文登区的广袤田野上,一台台收获机行驶在田间,藏于沃土间4年之久的西洋参显露出金色的“腰身”。
  从30多年前的8粒种子开始,成长为中国最大的西洋参主产区,文登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发动了一场“参”改。
播种机械化
效率提高30倍

  10月15日,文登区西洋参种植户王文智正在地里查看参苗的生长情况。去年,王文智购进一台西洋参播种机,拿出5亩地做起了试验。文登西洋参以三年参和四年参为主,去年种的参今年正在遮荫棚下生长。
  “文登西洋参除了播种和搭棚,其余环节都已实现机械化。”75岁的王文智是文登最早种植西洋参的一批参农,现任文登西洋参协会的会长,“原来种参十个人一天种一亩地。我试的这种播种机,一个人一天就能种两亩半到三亩参,是原来效率的30倍。现在来看参苗长势还不错,明年可以大面积推广。”
  比起东北地区的山地,文登以丘陵和平原为主的地形更适合机械化,这也吸引了很多东北人来文登种植西洋参。据王文智估算,现在文登种参的参农,东北人占了大约1/3。
以有益菌
实现零药残

  “新药典”,是记者在采访时听到最多的一个词。这部去年12月实施的2015版《中国药典》,对中药材的安全性控制水平大幅提升,特别加强了对铅、铬、汞、砷等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限控。
  新药典的严苛使得优质参成为香饽饽。今年3月,文登成立了西洋参产业发展办公室,引入国内高层次检验、检测机构,对西洋参按重金属、农药残留区分等级。只有符合《中国药典》标准的产品,才能贴上“文登西洋参”地理标识标签,这也进一步叫响了文登西洋参品牌。
  王文智去年拿出40亩地做试验,以有益菌代替杀菌药,“用这种方式种出来的参几乎没有药残,如果大面积推开,以后可以达到零药残。”
突破“坚壁”
向产业要效益

  曾几何时,文登西洋参“墙内开花墙外香”,参农只能看着自己辛苦种出来的高品质西洋参被运往广东、北京等地,贴上种种标签,摇身一变数倍身价,收益却与自己无关。
  “原来我们都是卖鲜参,厂商直接到地头上收。前几年鲜参最贵的时候能卖到90块钱一斤,现在三年参一斤降到了30块钱,利润有所下降。我们开始找加工厂代加工,烘干以后切成片,价格能高不少。”文登区张家产镇高家口村参农时述本说,周边大大小小的加工厂已有40多家。
  王文智说,与迅速扩大的西洋参种植规模相比,文登西洋参加工企业相对较少,参农收益少,对文登西洋参品牌也是一种削弱。这条产业短板,随着西洋参细胞破壁技术发展补齐。在文登与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共同成立的中科文登生物技术教育培训基地,技术人员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研发,现在已经成功破解了皂苷提取、西洋参细胞破壁等一系列技术难题。破壁后的西洋参营养物质吸收率可达96%以上。
  西洋参破壁之后价值倍增。西洋参细胞破壁粉、西洋参含片、西洋参功能饮料、西洋参膏等本土企业的深加工产品不断推向市场,赢得好评。“如果跳出文登西洋参农业种植视角,以大健康产业视野审视,5000多吨的年产量进行深度加工,产业突破百亿的目标并不遥远。”文登颐阳酒业公司董事长于海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