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村大众 > 头版

◎评说“试点承包地有偿退出”三题之二

有偿退地,前提是让农民没压力

□农村大众报评论员段新勇

2015-08-17 作者: 来源: 农村大众
  对试点承包地有偿退出,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村产业研究室主任张元红等人认为,退出承包权是永久的。就是说,有偿退出跟转让不同。转让,农户放弃的只是承包期限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而有偿退出,则是农户从此放弃了承包权;村里以后再怎么调地、分地,也跟退出的农户无关了。
  对有意退地的农民来说,这是个不小的压力。
  去年年底,笔者回农村老家,邻村的亲戚说起有人要卖地;价格是2万多元一亩。笔者特意问了一句,这是不是转让?回答说不是,而是谁买了就永远归谁。在老家,这价格不算高。亲戚所在的村,养灵芝的特别多;卖地的农民靠贩运灵芝发财,在市(地级市)里买了房,觉得把地卖了更省心。
  这事在村里引起了挺大的动静。有人挖苦他,卖地是败家子儿才干的事。也有人劝他,“花无百日红”,卖地不如租出去,这位农民最终取消了卖地的打算。他也认为,自己户口还在村里,入的还是新农合,缴纳的是新农保;在市里看病,新农合的报销比例很低,还得回县里、乡镇审核。这么折腾,年轻时没啥,老了可吃不消。
  据笔者了解,这次卖地未成,最终挡住他的不是对土地的感情(这是很少见的),不是买房、教育等难题,而是现实生活的理性。理性告诉他,当城里人,还没那么容易。
  最近,网上有关“承包地有偿退出”的评论不少,有种评论认为,到2020年我国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民落户城镇,要促进人的城镇化,让农民退出土地意义重大。但在笔者看来,推进城镇化,其目的不在于数字成绩,而在于让更多的人生活得美好、幸福。而农民是否永久性退出耕地,跟能不能变成市民,没有任何逻辑关系。
  农民愿意守住土地,原因很多,较为明显的是,土地承载着最低的社会保障功能。对已经在城里站住脚的农民来说,没有完善的社保兜住未来生活的底儿,进了城也不算有根。由此可见,隔在农民与市民之间的不是土地,而是还未弥合的城乡二元结构,尤其是城乡之间难以对接、严重失衡的社保体系。
  另外,守住土地,对不少农民来说,还等于守住了一份赖以谋生的稳定职业。愿意脱离农业的农民,尤其是年轻农民,进城定居必然要面临就业压力。要消解农民退地的顾虑,必须得考虑如何解决进城农民就业问题。这并不是要求城市为其提供职位稳定、收入也高的工作,而是要让进城者有谋生的资本和能力,以及能够上进、可以提升的空间。
  当然,退地给农民带来的压力远不止此。这些压力,不光普通农民有,“有稳定非农就业收入、长期在城镇居住生活的农户也一样。要让农民退地,前提得让他们没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