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村大众 > 专版

张庄村依山建洞种植鸡腿菇

50个土洞,年增收100多万元农村大众报记者兰姬慧通讯员贾传亮

2015-01-22 作者: 来源: 农村大众
  平阴县孝直镇张庄村,是当地的一个典型山区村,全村现有山地面积约为全村总面积的1/3。近年来,张庄村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依山建土洞,种植鸡腿菇,拓宽了越来越多村民的致富之路。   1月8日,记者走进张庄村的一个100米长的土洞。洞内潮湿阴暗,若不借助照明设备,很难辨清脚下的路。在忽明忽暗的灯光下,一个个圆形的黑色“土堆”沿洞内两侧整齐摆放,有的土层表面铺满了一层白色的绒丝。土洞主人孔令梅介绍,这些土堆就是菌包,上面的白色绒丝就是菌丝。“鸡腿菇就是在这上面长出来的。”孔令梅说。   今年53岁的孔令梅算是村子里思想超前,爱赶“时髦”的女人了。她告诉记者,在种鸡腿菇之前,自家种了15年的旱作西红柿,面积不大,只有三分地,赶上了好年景,一年纯收入3000元左右。张庄村村党支部书记赵传方介绍,村里的人均耕地面积虽然有2亩多,但水利条件不完善,多数为旱地。长期以来,村里的老百姓种的最多的就是玉米、小麦等大田作物和旱作西红柿。   而在平阴县,最早挖土洞种蘑菇的是孔村镇北毛峪村。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这个同属山区村的村民便尝试在土洞里种植蘑菇,并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逐渐形成规模种植,成为该村的一大特色产业。   2010年年初,孝直镇张庄村组织村民前往考察学习,意外发现了村里山地里隐藏着巨大的财富。“两个村的地理环境基本相同,而土洞里常年恒温18摄氏度左右,又不见光,非常适合菌类生长,还能帮助村民增产增收。”赵传方说。   于是,考察结束后,张庄村便紧锣密鼓地开始了统一规划协调,鼓励村民挖洞寻“宝”。孔令梅正是第一批参与其中的代表。她告诉记者,2010年年初,通过村里的统一安排,自家投资了2万多元挖出了两个长100米深的土洞。当年9月,又从莘县引进了菌种,开始在土洞里种植鸡腿菇。   孔令梅给记者算了笔账:一个土洞一茬能放1300多个菌袋,一年能种鸡腿菇二到三茬,一茬能收获5000多斤鸡腿菇,平均每茬的纯收入6000元左右。“鸡腿菇销路不愁,当地的菜贩子每天都会上门收购,比种旱作西红柿省下不少力气。”孔令梅说。   从2010年至今,孔令梅守着自家的两个土洞,常年种植鸡腿菇。除了换茬时的杀菌、拌料、装料等工作,她每天都要提着木篮子“进洞”捡取已经成熟的鸡腿菇,并在洞外简单去泥包装后,等待菜贩子们统一上门收购。孔令梅告诉记者,两个土洞子平均每年能给自己带来近3万元的纯收入,“比外出打工合适,比种西红柿的效益高。”   据统计,目前,张庄村的土洞已从2010年的七八个发展到现在的50多个。仅此一项,张庄村全村每年增收100多万元。 孔令梅正在给鸡腿菇去泥包装。
因地制宜 才好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