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村大众 > 旧闻荟萃

抗战中八路军武器制造之谜

日期: 2011-09-30      作者:       来源: 农村大众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人们讲起抗日战争中的八路军,往往称之为土八路,其实土八路并不土。八路军的将领大部分是中华民族优秀的知识分子,整个队伍中,有学识的青年乃是八路军的骨干。仅就战斗在太行山区的八路军流动工作团而言,便是一支人才济济、科技精英集聚、研制成果累累、功勋卓著的科技大军。
从大砍刀到枪械的研制
  八路军流动工作团,是随着以山西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的建设而组建的军工企业,它为八路军开展敌后游击战提供武器装备。为适应游击战的需要,队伍跟随主力部队流动,故称流动工作团,也誉为“驮在驴背上的兵工厂”。
  抗战初期,由于八路军的迅速扩展,许多新战士手中无枪,凭着大砍刀、长矛梭标与日军拼杀,不少人壮烈牺牲。身为流动工作团领导人的八路军军工部部长刘鼎急战士所急,用曾在德国、苏联学到的军械制造知识,从根据地的客观条件出发,很快设计出我军步枪的结构图,召集黄崖洞兵工厂厂长程明升、梁沟兵工厂厂长陈志坚、工程处工程师郭栋材、唐成仪等一批科技人员研究在兵工厂制造步枪的问题,并责成黄崖洞兵工厂副厂长刘贵福具体组织实施。
  刘贵福原为太原兵工厂造枪分厂钳工,有13年的制枪经验。1937年11月太原沦陷时,他带领15位技术骨干投奔到根据地兵工厂,先后任技师、副厂长。他接受任务后,在刘鼎部长的指导下,吸收了捷克式、汉阳式、三八式等国内外步枪的优点,从黄崖洞兵工厂的技术、设备、物资条件出发,立足于适应我军游击作战的特点,经过反复试验,于1940年8月1日研制出一种重量轻、体积小、射击精度高、便于携带、使用灵巧的新型七九步枪。这种步枪比普通型步枪短10厘米,形似马枪,故取名“八一式步马枪”。造枪用的钢材,取之白晋铁路,民兵于夜间破路拆卸铁轨,运往兵工厂。全枪仅3.36公斤,采用三棱刺刀,机动灵活,实战效果优于日本造的三八式步枪。从此,流动工作团的各兵工厂开始批量生产,装备部队,在抗战期间共制造出这种枪一万多支。
  八路军战士有了这些新式武器如虎添翼,在战场上英勇杀敌,越战越勇。八一式步马枪的作战威力,不仅在抗战中优于日本造的“三八式”,而且也优于解放战争时期美国造的步枪。1949年4月,在解放太原的战斗中,缴获了大批美式武器,彭德怀总司令在视察战利品时,拿着阎锡山军队的美国造的步枪说:“这不如我们造的适用,如果我们不是用道轨钢会比这更好。”
从手榴弹到炮弹的研制
  手榴弹是抗战中八路军使用最广泛的杀敌武器,这是因为太行山区煤、铁矿产丰富,手榴弹制造技术比较简单,又易于普及,兵工厂、游击队、民兵都能制造。八路军战士几乎人人都配有手榴弹,但手榴弹投掷距离短,只适应近战,且杀伤力不强。
  1940年百团大战,我军缴获了一批日军在山地作战中具有较强杀伤力的掷弹筒(五O小炮,即口径为50毫米的追击炮),彭总指示流动工作团要抓紧研制。在技术人员的努力下,掷弹筒很快仿制成功,但五O炮弹难以制造,主要是缺少铸造弹体的灰生铁。外购在敌人严密封锁下根本不可能,只能依靠自力更生解决,时为流动工作团工程处副处长的陆达挑起了这一重担。当时陆达年仅26岁,从小生长在上海,曾就读上海圣约翰大学,1934年留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攻读钢铁冶金专业,1937年抗战爆发后,他毅然放弃了即将期满的学业,在旅德华人抗日联合会的帮助下,年底随杨虎城将军考察团乘船回国,投奔延安,参加了抗日大军。1939年,陆达被调往战争前线,参与太行山区的军事工业建设。为解决生产炮弹的原料,达到批量生产的能力,他深入武乡县柳沟铁厂进行试验。柳沟铁厂原是一座采用当地矿石冶炼生铁,铸造铁锅、铁壶、犁铧等农民生活用品和农业工具的工厂,抗战开始后逐渐增加了手榴弹、地雷等军用品的生产,成为流动工作团的一个重要兵工厂,炮弹批量生产的试验也定在这里进行。
  炮弹结构比手榴弹复杂,它由引信、弹体、弹尾、尾翅等部件组装而成,这些部件的连接主要靠螺纹丝扣,需要进行切削加工,而柳沟铁厂冶炼的生铁是白口生铁(碳化铁),硬度高,质地脆,不能切削加工。如何软化白口生铁,使其能切削加工,成为能否制造炮弹的关键。为攻克这个难题,陆达日夜守候在炼铁现场,与工人同吃同住同试验。他运用从国外学到的德国式白心韧化技术原理和美国式黑心韧化技术原理,同武乡地区传统的生铁焖火技术相结合,在技术工人的配合下,改造了土方炉,创造了火焰反射加热炉,将生铁铸造的炮弹毛胚置入炉内焖火,使弹体表面软化,以达到切削加工的要求。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试验,终于取得成功。
  自1941年4月起,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开始了炮弹的批量生产,当年出产炮弹4万多发。车工甄荣典就是在车削炮弹中,以质量好、数量多、班产达480发的最高纪录,被誉为“炮弹王”,荣获边区劳动英雄称号的。黄崖洞兵工厂制造的五O小炮和炮弹,每年可装备16个团,使八路军对日作战的火力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起点。1942年,他们又开创了八二迫击炮和炮弹的生产,大大增强了我军的战斗力。
从黑火药到现代火炸药
  黑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从宋朝开始用于战争,1000多年沿袭不止。抗战初期,八路军的地雷、手榴弹、枪炮等多数仍用它装填,虽然能杀伤敌人,但威力有限。为了提高作战能力,我们的科技人员从1940年开始,就着手研究现代火炸药的制造。现代火炸药的主要原料是硫酸,它是化学工业的产物,其制造工艺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接触法,装置复杂而又需要细白金粉做触媒;二是铅室法,工艺虽简单,但需要大量的铅板建造铅室。根据地既无白金来源,也无铅板可取,这两种方法都不能采用。
  我们的科技人员依据硫酸的制造原理,就地取材,探索新的制造工艺。1940年7月,晋察冀工业部工作人员在调研中发现当地的老百姓用以盛水和储粮的陶瓷缸,具有良好的耐酸腐蚀性能,便以它代替铅板,垒成缸室,成功创造了用缸室法取代铅室法制造硫酸。1941年5月,化学工程师与火药技师采用缸室法建成了制造硫酸的化工厂,开始了硫酸的工业性生产。硫酸是火药之母,它的问世,使现代火炸药走进了八路军的武器库,无烟发射药、硝铵炸药使我军的炮弹、枪弹威力大增。抗战后期,我军生产无烟火药15400多斤,硝铵炸药23500多斤,从而给日军以严重打击。
    (据 《文史月刊》)
  抗战初期,由于八路军的迅速扩展,许多新战士手中无枪,凭着大砍刀、长矛梭标与日军拼杀,不少人壮烈牺牲。身为流动工作团领导人的八路军军工部部长刘鼎急战士所急,用曾在德国、苏联学到的军械制造知识,从根据地的客观条件出发,很快设计出我军步枪的结构图。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