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经济导报>区域·活力临沂 C1

3年利用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资金4.5亿元,建医院修校舍……

沂蒙百姓受益“红色资金”

  • 日期:20140519
  • 作者:
  • 来源:经济导报
  •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革命老区转移支付的一笔笔资金,对沂蒙老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发挥的积极作用和资金使用效益越发明显,被赞誉为“红色资金”、“民生资金”

    导报讯(记者 刘慎平 张义国 通讯员周升海)一首《沂蒙山小调》唱出了千万沂蒙人民艰苦创业的精神和自强不息的品格,一笔笔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资金的注入,推动了沂蒙大地民生事业的持续改观。教育医疗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等一系列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瓶颈,正在迎刃而解。走进临沭县白旄镇卫生院,记者看到了一个成熟医院的高标准配备,有序安静的输液大厅、专业规范的病房、干净整洁的楼道,与城里大医院相差无几。据院长吴红雨介绍,该病房楼建筑面积1515平方米,项目合同金额155万元,其中使用革命老区转移支付136万元,自筹19万元。“以前我们看病住院就上县城,镇卫生院病房楼盖好后能在镇上住院了。医生水平、住院条件不比城里差,还节省了出去看病的时间和路费。”正在住院的张女士告诉记者。“2012年7月病房楼建好后,方便了群众就近就医,稳定了农村卫生队伍,规范了农村医疗市场。”吴红雨说,基本解决了周边群众看病难、住院难的问题,直接受益人数超过4万人。进入莒南县第五小学时,主教学楼上“中国革命老区项目”标志格外醒目。记者更是被美丽的校园、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高标准配备的阅览室所震撼。“以前孩子在石桥完小简陋的平房上学,现在这所新学校有全县一流的教学设施和老师,这么好的环境,孩子们舒心,我们家长也放心。”五年级二班学生韩希晓的妈妈说。“自2011年起,我们连续3年使用老区项目资金投建莒南五小,先后共拨付2450万元。”莒南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财政局局长尚江涛向记者介绍。学校严格参照省级规范化学校的标准建设,不仅有效解决了开发区所属村居中小学危房改造问题,让开发区所属企业以及十字路街道部分村居的适学儿童享受到了更好的教育资源,同时还优化了开发区的招商引资环境。“我是来给俺村向供电部门申请照明表的,镇上便民窗口都在大厅里,来盖章办事方便多了,以前挨个单位跑很费事啊。”临沭县蛟龙镇相小湾后村党支部书记相言志告诉记者。相言志所说的大厅就是蛟龙镇便民服务大厅,是2012年革命老区项目,使用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资金160万元。“服务大厅的建成,进一步推动了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搭建了优质高效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平台,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通道。”蛟龙镇纪委书记李严勋说,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部门及相关的服务项目,统一纳入中心,实现进一道门、一个窗口、一处审批、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办结,全面解决所在乡镇农民群众办事难的问题。革命老区转移支付的一笔笔资金,就像一场场酣畅的“及时雨”,滋润着沂蒙大地。随着这笔资金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已投资项目的相继建成,其对沂蒙老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发挥的积极作用和资金使用效益越发明显,得到了沂蒙老区群众的普遍欢迎,被赞誉为“红色资金”、“民生资金”。“特别是2011年我市被确定参照执行中部地区有关政策以来,上级对我市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近3年间,我市已争取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资金4.5亿元,本着‘雪中送炭、钱尽其用’的原则,把资金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和群体,先后用于62个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临沂市财政局预算科科长苗晓峰说,“为切实把这项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我市建立健全管理办法,力求使这项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苗晓峰介绍说,一是分配好,采用因素法分配,确保资金惠及每一个县区,落实到具体项目;二是利用好,以项目为抓手,确定优质项目,确保集中有限财力解决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突出问题;三是监督好,明确市、县各级责任和项目管理流程,专款专用,对项目完工后实施绩效评价,有效杜绝资金被挤占和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