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经济导报>头版 A1

2011“薪情”有点落寞

  • 日期:20111219
  • 作者:
  • 来源:经济导报
  •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导报评论员 兰恒敏

    2011年即将过去,大家“薪情”如何?

    人民网以《回顾2011:您的收入增加了吗?》为题做了个网上调查。截至12月18日10时30分,共有5224人参与投票,其中回答“收入大幅提高”的占2.3%,“收入小幅提高”的占8.1%,“收入没变化”的占33.6%,“收入降低了”的占56%。“收入没变化”和“收入降低了”合计约占90%。

    不对吧!不是说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吗?不是说居民收入的增幅要高于GDP 的增幅吗?为何这么多人认为自己的收入不升反降呢?

    能上网投票的以机关、事业、企业职员居多,所以投票反映的主要是中产或“伪中产”阶层的收入变动情况。如果请农民或农民工等弱势群体投票,数据可能不会这么惨。根据国家统计局报告,今年前3季度,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实际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3.6%,即农村人均收入增幅高于城镇人均收入增幅约1倍。在这一年中,“相对”来说市民比农民过得差。

    但即便如此,数据显示城镇居民的收入还是增长的,为什么九成人拒绝承认这个现实呢?根据统计局数据,前3季度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同比增长11.9%,转移性收入增长11.2%,经营净收入增长30.4%,财产性收入增长23.4%。可见,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占了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大部分。而10月、11月、12月三个月,随着我国经济形势日趋严峻和股市暴跌,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应该是大降的。特别是股市,截至12月15日,深沪股市总市值较年内3月份高点蒸发了2万多亿元。财产性收入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大幅亏损,连工资增长的利益也赔进去,总体感觉当然是收入降低了。

    2011年提高了个税起征点,算是给国民让利。但必须指出的是,提高起征点带来的居民收入的增加,勉强够弥补物价上涨对居民财富的侵蚀而已,居民总收入的占比并没有提高。至于财政在住房、医疗、社保、环境、教育等民生方面的投入增加,只是改善了国民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而已,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并没有增加,“收入没变化”和“收入降低”自然成了多数人的感受。

    富人还是有的。据报道,临近圣诞节,到香港“血拼”的内地客成了一大景观,“内地客一次消费上百万元是很常见的。”这些富豪内地客以新贵企业家、官太太、富二代等居多。不仅香港,美国、欧洲、日本等地也频频出现中国富豪团购奢侈品的咋舌场面,搞得外国人一个劲艳羡富有的中国人。纯属美丽误会。

    往上看,富裕阶层够不到;往下看,弱势群体多收入一两百元不忍心去攀比,“中等收入者”成了尴尬的一群。“中等收入者”不仅是承上启下的稳定中坚,而且直接决定了中国消费结构乃至经济结构升级的成败。提高消费拉动力,一切“创造良好消费环境”的政策都是皮毛,最关键的是有钱消费,有钱不花是傻子。如果政策把主要着力点放在“让居民如何花钱”上,而不是“让居民有钱花”上,那政策就是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