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经济导报>头版 A1

公立医院改革现“潍坊路径”

  • 日期:20100208
  • 作者:记者 杜海 潍坊
  • 来源:经济导报
  •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导报记者 杜海 潍坊报道

    2月4日,立春。此前两天,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恰如一声春雷乍响。

    自去年4月新医改方案颁布以来,经10个月酝酿,公立医院改革的“路线图”终于正式展现。医院改革起步较早的潍坊市,有望成为全国首批试点城市之一。近日,经济导报记者赴潍坊进行了探访。“管办分开不分家”

    5日,一场小雪不期而至,家住潍城区的市民张安国一大早便赶到潍坊市人民医院。腰椎病已困扰了他很长时间。“虽说这个病难治,但治好最多需要花多少钱,我很清楚。”

    原来,根据该院推出的“2009年度按病种付费的限价标准”,一些常见病的患者可清楚了解治病所需的花费。“根据标准,我的病最多花两万块钱。由于有医疗保险和自己购买的寿险等,最后个人只需承担20%左右,算起来不会超过5000块钱。”张安国说,按病种限价收费,减轻了患者负担,又利于规范医疗行为。

    如今,当地部分公立医院对31种常见病制定出诊疗规范和收费限额。而这仅是潍坊市公立医院改革的一个缩影。

实践中,潍坊市一直在积极探索可行的改革路径,“管办分开不分家 ” 便是当地公立医院在改革中的创举。

    所谓“管办分开不分家”,就是管办职能在卫生行政部门内部分开,由卫生行政部门内设机构承担分开的管、办职能。潍坊在市卫生局成立了卫生监督处,作为公立医院的监管机构;同时设立了总会计师管理办公室,代行公立医院“办”的职责。这样,卫生部门的基本职责由“办医”向“管医”转移,用主要精力加强卫生监管。“通过人、事、资产管理权责的相对集中,避免了部门间的责任交叉,减少了推诿扯皮,降低了行政成本。”对此,潍坊市卫生局局长黄进坦言,“政府作为公立医院的主导者、出资人应该行使的权力,如规划权、决策权等得到很好的落实,保证了国有资产的安全;医院领导团队作为公立医院管理者,其经营权、用人权、分配权等都得到了较好发挥。”院长摘掉“官帽”

    如何理顺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潍坊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取消了医院管理人员的行政级别,推行“院长职业化”,原有行政级别全部实行档案管理。

    改革之前,和其他地方一样,潍坊市公立医院的干部、人事、分配和监督机制“分头而治”,财政局管财政拨款,人事局管人,组织部管干部,卫生局管具体事务。而按照改革的设计,卫生局将受财政部门委托,代表政府管理医院的国有资产,卫生行政部门将原来分散的权力集中到自己门下。医院只对卫生局负责,不再疲于应付多头管理。

    由于取消了公立医院的行政级别,院长摘掉“官帽子”,改为卫生局聘任,每届任期4年,在一个医院最多任职两届。

    “我们实行的是院长年度考评制,由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业绩考评体系,并组织考核。年度考评不合格将予以诫勉,连续两年不合格的予以解聘。”潍坊市中医院院长卢洪凯表示,“摘掉‘官帽’,改变了对公立医院院长的任命和考核方式,院长的权力也得到重新规范。”

    据卢洪凯介绍,每年和市卫生局签订的目标责任书中,对他的考核有60多个指标。其中很多涉及社会效益方面,比如控制业务收入、控制病人次均费用等,考核结果将与医院员工薪酬总额和院长年薪挂钩。

    此外,在强化监督权方面,潍坊实行“总会计师委派制”。委派的总会计师受卫生局委托监管国有资产,同时参与医院财务管理,督促医院降低消耗、提高效益。经济导报记者获悉,目前,潍坊市属多家医院已在施行这一制度。以前,院长可自主支配医院经费,现在则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报批。

    “改革前的调研中,我们还发现,卫生资源配置不科学是群众‘看病难’的直接诱因。”黄进说,大医院面对激烈的竞争,纷纷上项目、拼设备、扩规模,使有限的优质卫生资源大部分流向城市。而基层卫生资源数量少、质量低、功能弱、优质资源稀缺的状况不但得不到改善,反而越来越严重。

    于是,在这一轮的改革中,潍坊还鼓励城里大医院去兼并基层医院,并派遣大医院大夫到基层医院进行服务,而且给基层增添一些设备。这样,就让基层的合作制的医疗机构重新焕发了生机,并使得医疗资源重新得以合理配置。

  政府补偿缺位之忧

    随着《意见》出炉,新医改方案最难的公立医院改革终于跨出试点的一小步。由于《意见》仍属原则性表述,并未明确改革的具体形式,这既为试点提供了空间,无疑也考验着试验者的智慧。

    黄进分析,群众“看病贵”实则源于医院运行机制不合理。但政府补偿长期缺位,使公立医院过度依赖自身收入,趋利倾向严重。

    对此,山东省卫生厅长包文辉也指出,公立医院改革的最难点在于医院补偿机制的改革。“现实情况是政府补助在各医院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公立医院的改革要体现其公益性,就要创新体制机制,并控制药品价格。”

    目前,公立医院补偿渠道共有3个——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其中,药品加成收入比重最大,多数医院占到了总收入的40%-50%。在补偿机制上,《意见》已提出将“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实现由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来补偿的机制”。而取消加成,意味着医院将产生很大一个缺口。此前公布的新医改方案以及《意见》中,均未明确如何弥补取消药品加成后形成的“窟窿”,这使得各地对改革持观望态度。

    导报记者获悉,潍坊等地正在进行补偿机制调研和资金测算,研究推进医药分开、逐步取消药品加成、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政策,使试点公立医院逐步实现由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补偿。

    “为推行医改,我们要在60%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稳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地区的二、三级医院也要启动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工作。”包文辉同时透露说。

    “目前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正在推进中,老百姓最关心的是降低就医费用,山东省近期将做药品招标,通过这种方式降低药价,与之相关的配送机制、政府补偿机制也将会制定出来,以达到医院正常运行和降低就医费用的目的。”采访中,山东卫生系统有关人士表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个大工程,仍然需要多部门配合协作。

  记者述评

  补偿不一定非要财政直接掏钱

    2010年,新医改的关键一年。根据国务院刚刚通过的《意见》,新医改开始进入到医院改革的关键环节。

    从各方传递的信息来看,改革不合理的“以药补医”机制和创收机制,增加公益性,应该是各医院改革探索的方向。

    《意见》提到,将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此举对于降低患者就医成本的效果显而易见。但是,对于取消药品加成后,政府如何补助公立医院、补多少以及医疗服务收费如何调整等问题,尚需进一步明晰。

    即便如此,公立医院回归“公益”已经见到了一丝曙光。

    既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路线图”已出,那么,接下来的关键问题是,对补偿机制进行合理设计。可喜的是,一些地方早已展开了先期调研。

    当然,最根本的还是要加大政府公共投入,因为如何实现患者和医院之间的利益平衡,是改革所面临的最棘手、最核心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好,改革就难以推动。而且,很多公立医院投入不足的问题已相当明显。

    但是,解决问题的路径不一定就是财政直接掏钱补贴,也可通过完善城镇医保、农村新农合等社会保障体系来解决,扩大保障覆盖面,既降低患者负担,又可维持医院正常运营。

    按照既定的日程安排,国家将在今年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进行中期评估,2011年总结试点工作,形成公立医院改革总体思路和主要政策措施,随后在全国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从这一安排来看,改革的脚步声正紧。(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