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社报系报刊 >>    
一家纸业巨头的环境友好探索
日期:20081117   作者:   来源:本报讯
 
  新闻背景

    华泰集团1976年成立时,仅是一个社办小厂,而今拥有全球最大的新闻纸生产基地,旗下的华泰股份在山东省同行业第一家A股上市,并已进入中国上市公司30强。环保被华泰视为“生命工程”。他们先后总投资8亿多元,实现了水的全封闭循环利用;现规划百万亩造纸速生林基地,淘汰草浆;将黄河水“北水南调”,建成了1500万立方米水库;利用处理后的达标水灌溉芦苇和速生林,利用处理产生的污泥开发有机肥料,实现了废物的资源化利用。

    ◆导报记者 任旭强通 讯 员 徐守福 广饶报道

    这真的是造纸工厂吗?徜徉在华泰集团的生产车间,经济导报记者脚下是光可鉴人的水磨石地面,机声隆隆,生产线上却几乎看不到工人,十几名操作员坐在控制室的电脑前监测工艺流程,机械手灵巧地在瞬间完成所有包装工艺,全然没有传统纸企的污水横流和刺鼻气味。直至看到纸辊飞转,幅宽11米的巨型纸机连绵吐出洁白的纸张,记者才真切地意识到,这是一家世界级造纸巨头的生产车间。

    从社办小厂到全球纸业巨头,华泰用了32年,基本与改革开放30年同步,华泰走过的历程正是30年间中国企业飞速发展的缩影。从建厂初期朦胧的环保意识,到而今建起绿色生态链,华泰的“环境友好”实践同样也是中国企业环境意识从萌芽到深入的缩影。

    更重要的是,华泰将纯投入的“环保事业” 做成了回报丰厚的“环保产业”。新技术的魅力

    环保通常被视为资金纯投入的事业。但是华泰的实践表明,环保项目同样能够产生可观的经济收益。这种探索的意义在于,为诸多企业提供了一个环保项目市场化运营的范本。

    导报记者在华泰的水处理厂发现,入厂时泛着黑色泡沫的工业废水,经过厌氧生化处理后变得清澈透亮,随后又被输回生产车间重复利用。水处理厂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废水进厂时的COD指标接近3000毫克/升,出厂时降至80毫克/升以内。这意味着处理过的水不仅可用于农林灌溉,甚至已经达到养殖业标准。而水处理留下的淤泥中富含纤维,华泰又用其制作复合包装板。

    “原先的环保是纯投入,现在环保产生了可观的效益。”华泰集团行政总监迟玉祥语气中透着欣喜。水处理厂的厌氧罐每天产生5万立方米沼气,这些沼气被输送至电厂,每年可以替代2万多吨标准煤,年节约燃料支出超过1500万元。

    谈及环境友好的理念,迟玉祥深有感触。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而新技术的应用,又可以为环保项目带来可观的收益。

    华泰在改革开放30年中的治污之路,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在上世纪80年代初,华泰人就有了朦胧的环保意识。当时使用蒸球生产草浆,以草浆生成纤维后造纸,但这种工艺纤维流失严重。于是,华泰人发明了草浆回流系统用以回收纤维。

    迟玉祥解释道,当时主要考虑的是节约资源,而现在来看,其不仅实现了资源的节约,还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环境。因为草浆流入周边水体,就会形成悬浮物,其中的COD指标极高,会严重污染环境。

    这是一种朴素理念形成的环境友好。

    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开始在造纸行业着力推广碱回收技术。因为草浆的连续蒸煮制浆工艺非常落后,不仅会浪费大量资源,更为严重的是污染问题难以解决。制浆产生的最大污染物是黑液,这是一种像石油一样粘稠的物质,如果不处理,其COD指标将高达几万甚至十几万。

    此前,碱回收是个“赔钱买卖”。然而在华泰,“赔钱买卖”再也不赔钱,因为华泰在同行业中第一家甩掉了油枪。碱回收原理并不复杂,黑液中含有木素和烧碱,造纸企业通常用油枪使木素燃烧,剩下的就是烧碱。但华泰通过自主研发,甩掉油枪,使木素持续燃烧,不仅节省了大量燃油,而且回收的烧碱还可以被用来制浆,大大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一举数得。

    碱回收技术的研发,使华泰再尝环保带来的良好收益。当时其第一套碱回收系统收支持平,第二套系统就实现了盈利,真正达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小步快走”的环境探索

    将华泰的环境友好探索放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去考量,更具价值。

    导报记者在华泰的新闻纸车间注意到,其输水管道上标注着一个个箭头。车间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顺向的箭头表示这些水输往下道工序,逆向箭头表示这是上道工序使用过的循环水。造纸用水要循环数次之后,才能进入污水处理厂,而处理后的水又将输回生产车间重复利用。

    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最近10年,华泰造纸产量扩大了20倍,销售收入增长了32倍,总用水量却不足10年前的50%。数字背后是环境友好意识的演进。而今环保已被华泰视为“生命工程”。

    记者的问题是,为何环保被一家企业看得如此之重?

    华泰集团董事长李建华常说的一句话给出了解释——产量是钱,环保是命,我们不能要钱不要命。话语极为朴实,却道出了根本,因为环保直接关乎企业的存亡。

    李建华认为,必须摆正利润和财富的关系。他说,公司资产做到一定规模,企业不仅是股东的,更是社会的,必须承担更多的责任。“污染环境就是对社会的犯罪啊!”李建华的思维,决定了华泰的作为。

    从另一角度看更是如此。一家企业只有符合国家的政策,才会有发展前景,否则终日污水横流,谁会允许你发展?

    审视华泰的环保投入,用“小步快走”来描述更为贴切。迟玉祥形象地说,每年得一次感冒不会得大病。这“感冒”指的是每年的环保投入,要陆陆续续地投,即使国家的要求有所放松,你也不能中断环保投资。虽然对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的企业而言,每一笔投资都要权衡再三,但这种投入决不能少。这些年华泰仅水处理的投资即达8亿元。

    在此背景下,华泰的水处理指标一直比国家标准超前一步。国家对外排水的COD指标要求200毫克/升时,华泰做到了150毫克/升;国家要求150毫克/升时,华泰只有80毫克/升。缘何如此?迟玉祥解释,做企业一定要看清趋势,国家强调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对环保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你应该超前达标。否则国家一旦调整指标,一些企业会因猝不及防而陷入停产甚至倒闭。要知道,污染物排放量的下降必须有个过程。超前达标,华泰就拥有了发展的主动权。从“治标”到“治本”

    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飞速发展期的中国企业意识到,在生产和排放环节治污,仅是中端和末端处理,而源头治理才是治本之策,“先行者”已开始在这一领域的探索。

    华泰也已率先发力。迟玉祥介绍道,造纸污染,关键在于原材料。中国是个木材稀缺国家,原先把原材料定位为以草为主,但草浆造纸不仅能耗高,而且污染非常难处理。基于此,华泰在2000年前后陆续将草浆原料全部淘汰。现在华泰的原料中,自制木浆约占20%,国外进口木浆占20%,进口废纸制浆占60%。这就从根本上截断了污染。

    随后,华泰将目光投向循环经济产业链。他们种植的生态林可以为企业提供木浆,木浆转化为纸制品;造纸产生的排放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废料形成的淤泥可以用作肥料,处理后的水可以用来浇灌生态林;而生态林又可以为造纸提供原料。就这样,原本高污染的造纸业,在华泰被打造成了生态产业。

    然而,真正的环境友好理念从决策者推广到每一位员工心中,需要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必须有制度的制约。我们来看华泰的约束机制。

    他们参照国家环保部门抓企业的方式进行污染的控制。例如,华泰将水处理厂改制为单独运营的公司,使其与生产部门各分厂完全分离。水处理公司对生产车间的用水、排水指标有严格限制,只要超标,生产部门将受到严厉处罚。

    而水处理公司同样受到制约。华泰技术中心设有专门的环保科,其与生产部门和水处理公司相分离。环保科严格监督水处理公司的排放,如果超标,亦将进行处罚。这样,企业内部形成了较好的监督与制约机制。

    与此同时,华泰还设立了独立的电力公司、供排水公司和能源计量部,对全公司资源进行分配、监督、检查和考核;电力公司和供排水公司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按照市场价格进行成本核算。变原来的“供水、供电、供汽”为“卖水、卖电、卖汽”。这样一个市场化的结算方式,使各部门对资源的使用精打细算,对废弃物的排放慎之又慎。

    从治标直至治本,华泰环境友好的探索正走向深入。与此同时,中国企业30年来的环保探索亦为公众所瞩目。这样一个厌氧罐每天可以产生5万立方米沼气
 
 
 >>               【收藏此页】打印】【关闭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