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大众日报>要闻 今日关注 A3

尼山论坛是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

——访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组委会副主席赵启正

  • 日期:20100827
  • 作者:记者 赵 琳
  • 来源:大众日报
  •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本报记者 赵  琳

    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如今又身兼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组委会副主席之职,作为公共外交专家的赵启正,如何看待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8月 26 日,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

    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重要的国家,在政治舞台上也走到了中心。中国在经济上是一个出口大国,不断向世界输出“中国制造”,但在文化上却是一个进口国,文化贸易和文化交流方面,存在严重逆差,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力和国际地位并不相符。“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严重‘入超’。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紧紧抓住尼山论坛这个机会,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文化。”

    首届尼山论坛将围绕“儒家文明与基督教文明” 展开对话,加上不少学者此前屡将孔子与耶稣相提并论,这导致很多人以为:尼山论坛是宗教之间的对话。 赵启正极为反对这种提法。“ 尼山论坛不是宗教对话,而是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 ” 他介绍, 2005年,他曾与美国宗教领袖路易·帕罗展开对话,并由此著成《江边谈话:一位无神论者和一位基督徒的友好交流》。他认为:文明之间的交流碰撞超然于宗教交流。“首届尼山论坛,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圣经·旧约》中有一句话被信徒奉为黄金定律,“你想别人如何对待你,你就得如何对待别人”。这句话很多中国人都有所耳闻。孔夫子也有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圣经》的话带有宗教性,能让信徒信仰;孔夫子的话没有宗教性,也能让人信仰。赵启正称这种信仰为“文化信仰”。文化信仰和宗教信仰的区别就是宗教信仰有一个神,而文化信仰没有神,只有人。不同的宗教信仰之间会有差异,而文化信仰越过了神,不必再分这个宗教那个宗教。从这点出发,文化信仰会比宗教信仰更容易得到广泛认同。“这也是为什么尼山论坛不是宗教对话,而是超越宗教交流的文化论坛,是儒家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的对话。”

    如何扭转文化逆差,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赵启正表示,单从增加文化产品的输出数量和质量入手,并不是惟一手段。电影、电视剧、图书、文艺演出只是中国文化的载体。加大文化出口,要重视载体之上的思想性、文化性。欧洲文艺复兴之后,综合实力大为提升,而中国科学技术却发展迟缓,八国联军轰开中国大门之后,采取的最为直接的文化输出方式就是:请中国学者、年轻人踏上他们的土地,感悟他们的文化。回国后,这些人就是西方文化最有力的布道士。赵启正介绍,首届尼山论坛中外学者的比例是 1:1 ,我们要把越来越多的外国专家学者请到中国,让他们了解儒家文化。尼山论坛是一个向世界说明中国文化的重要机会。

    “了解中国文化是全面理解中国最重要的基础。因为在文化上相互理解之后,经济、政治、军事对话就很容易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