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大众日报>关注玉树 抗震救灾特别报道 A3

今天,我们还在一起读书

——玉树州三完小复课首日

  • 日期:20100420
  • 作者:记者 张国栋
  • 来源:大众日报
  •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本报记者 张国栋

    “今天,我们回到了可爱的校园,我们又能在一起读书了。” 19日上午9 时许,步入玉树州第三完全小学坍塌的校门,远远地便可听见操场上学生们整齐的朗诵声。

    19日,玉树三完小复课第一天。这座玉树州学生数量最多的学校,在地震5天之后,终于告别沉寂。

    走进校园,穿过两侧破败的教室,左侧就是操场,临时教室就在这里。副校长文明,沿着并排而立的 6个帐篷来回逡巡,琅琅的读书声让他布满灰尘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告诉记者,玉树三完小6个年级共有64个班、3100多名学生,这些学生不仅来自玉树州和青海其他地区,还来自四川甘孜、西藏昌都,甚至河南等地。地震中,共有 28名学生罹难,所有的教室全部成了危房。

    走进三年级的帐篷,一位女老师听着学生的诵读,眼泪不断地涌出来。她是三年级九班的班主任白马永措。她告诉记者,班里有两名学生丧生。“这两个孩子虽然学习不是太好,但真的好乖啊。扎西求英唱歌很好听,连老师们都喜欢听她唱歌;臧巴旦加很懂事、很勤快,每次下课,不管是不是他值日,他都抢着去打扫卫生。”白马老师沉浸在了回忆中,“孩子们,老师再也见不到你们可爱的笑了。”擦干眼泪,她重新回到学生中间说:“来,同学们,我们和扎西求英、臧巴旦加同学一起读书……”

    在操场旗杆下面,一名小男孩呆呆地望着正在同老师、家长做户外游戏的同学们,眼里漾满了泪水。文明告诉记者,他叫江永江措,地震中他的父母全部遇难,只剩了爷爷一个亲人。老师到他家里通知复课的时候,失去儿子的爷爷不让去,生怕再失去小孙子。或许灾难能让人一夜间变得成熟,最后,还是以前不愿意上学的孙子说服了爷爷,来到了学校。

    “感谢好心人啊,让我们学校在受这么大损失的情况下,这么短时间就复课了。”文明说,受帐篷数量限制,此次复课的学生有600多名,其他学生将在本月底板房学校建起的时候全部复课。

    文明所说的好心人,就是北京仁爱慈善基金会。基金会提供帐篷,与学校老师们一起连夜搭建起了教室。基金会秘书长林启泰告诉记者:“我们还发现很多孩子在地震中心理受到损伤,此次基金会前来的志愿者中,都有在汶川地震灾区工作的经验,尤其是在心理疏导方面,因此,他们在接下来的时间将与学校配合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文明再次激动地表示感谢。

    走出学校,旁边倒塌的校墙上写着:“有书读,就有力量。有学校,就有希望。”

    (本报玉树4月1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