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时事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病学

打造呼吸病学专科区域医疗中心

2023-05-25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为鼓励和支持卫生健康领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2022年,山东省卫健委确定了首批101个医药卫生重点学科、40个重点实验室。为立榜样树标杆,本报推出巡礼栏目。今天聚焦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病学学科。
  
  
  □徐彬
  
  人体呼吸系统与外界相连,极易受到外界因素,如各种病毒、细菌,各种烟雾、毒物等侵犯,也是近年来各种呼吸道传染病,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甲型流感等肆虐之地,轻则咳嗽、咽痛、鼻塞、流涕,重则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当呼吸系统出现“故障”,就需要一支医学团队冲锋陷阵,以过硬的技术诊治疾病,以创新精神为疾病诊疗提供新策略,以担当情怀培养医学人才,守护生命存续的根本。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滨医附院”)就有这样一支团队——呼吸病学科团队。
  经过40多年不懈奋斗,滨医附院呼吸病学科团队拥有呼吸科病房、RICU病房、呼吸睡眠中心、呼吸内镜室、呼吸专病门诊、肺功能室、呼吸病学实验室等7个医疗单元。学科是国家PCCM三级医院优秀单位、山东省泰山学者设岗学科、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山东省临床精品特色专科、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高校对接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首批呼吸系疾病继续教育基地。高端平台的有力支撑,先进的基础设施,优秀的人才团队,使学科在医疗、教学、科研方面取得成果丰硕,助推学科打造成省内呼吸疾病防治技术服务、高层次人才培养、卫生健康科研和成果转化推广的基地。
群雁高飞
为学科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单靠几个骨干‘大咖’,学科难以长足发展,必须建好人才梯队。”滨州医学院副校长、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一流学科及高水平学科负责人吕长俊表示,医学讲究团队协作、守正创新。从纵向看,代代接力,老中青传承,梯队一定要建设好。
  得益于滨州医学院临床医学高端平台支撑和滨医附院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学科带头人带领下,呼吸病学科团队建设成效显著。据介绍,医院呼吸病学科现有9个专病医疗学组。近三年每年呼吸内镜手术量3000多台,技术质量走在省内前列;各医疗学组组长年富力强,学科发展动力强劲,后劲十足。
  把方向、搭平台、聚英才、促发展。在医院打造的干事创业氛围中,在开放包容、德才兼备的学科带头人带领下,学科注重人才培养和储备,大力加强团队建设,形成了一支业务素质强、技术水平高、老中青结合的人才梯队,培养出了一批学历层次高、临床经验丰富、科研实力雄厚的业务骨干人才。
  目前学科拥有成员192人,医疗人员45名、技术人员14名、护理人员133名。其中,主任医师10名,副主任医师12人。博士学位20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2人,国家级称号人才5名。
  群雁高飞头雁领。在大学直属附属医院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在学科团队的仁心妙术中,呼吸病学科团队核心成员医教研并举,杰出人才涌现,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国家级称号2人,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学科团队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和优秀研究生导学团队称号。
  学科开放床位116张,其中呼吸重症监护室床位8张,年门诊量3万余人次,出院4000余人次,在医院科室综合实力排名中名列前茅。
聚焦危重症
提升诊治水平守护呼吸健康
  从2013年滨医附院呼吸内科获得山东省第一批呼吸内镜三—四级手术资质,到2017年重症肺炎专科被评为山东省临床精品特色专科,再到2020年全国PCCM三级医院优秀单位,2022年山东省高等学校呼吸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首批医药卫生重点学科……
  十年磨剑,滨医附院呼吸病学科不辍追求,一年一个台阶,实力提升步履铿锵,技术创新层出不穷。
  进入新时代,为更好地守护区域百姓呼吸健康,学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不断提升专科诊治能力,不断攻克呼吸疑难危重症,以新技术新项目更好地守护百姓呼吸健康。
  间质性肺病的诊治。间质性肺病病因复杂,治疗困难,预后差,是国际级难题。团队经过长期深入研究,在多方面都有突破性进展。比如,创新性建立了非创伤性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模型,发现并命名了诊断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血液学标记物ITPF,创造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纤维化新药“肺复康合剂”。
  团队拥有国内领先的ECMO治疗呼吸危重症技术。2008年,学科首次在国内将V—V ECMO用于ARDS患者,成功对患者治疗41天。目前学科的ECMO技术在ARDS(尤其重症肺炎导致的ARDS)、爆发性心肌炎、猝死等患者的抢救中发挥着重大作用。近三年开展ECMO救治成功率达75%,多次受邀在全省年会上进行专题讲座;重症肺炎专科被授予山东省临床精品特色专科称号。
  在亚洲睡眠协会理事长、泰山学者韩芳教授的带领下,团队很好地推进了呼吸与睡眠科学研究和产品研发协同攻关,与愉悦家纺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愉悦睡眠健康研究中心”。作为山东省高校对接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该中心探索医疗实验与纺织产业的协同创新机制;与中国石油大学联合研发睡眠检测数据人工AI智能机器判读系统……这些都推进了我国呼吸睡眠学科发展。
  作为黄河三角洲地区最早开展呼吸内镜的科室,是山东省第一批获批呼吸内镜3—4级手术的科室。团队开展了支气管腔内超声非实时引导下联合虚拟导航经气管镜肺活检(EBUS-GS-TBLB),全麻下硬质支气管镜Y型硅酮气管支架置入术,全麻下冷冻肺活检术、全麻下硬质支气管镜气管内肿瘤切除术、内科胸腔镜技术,联合高频电凝术凝固肺大泡及高频电切术离断胸膜粘连带方法治疗自发性气胸等新技术,已成为黄河三角洲地区呼吸内镜诊疗中心。聚焦疑难危重症救治,滨医附院呼吸病学科团队不辍创新,让“轻松呼吸,不再无助”。
执着钻研
临床科研水平不断提升
  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量值五年总榜排名 第67,省内排名第4。参与多项间质性肺病和新冠病毒感染指南的制定。
  2020年,在全国呼吸年会上,滨医附院呼吸病学有2篇论文被评为全国呼吸领域高水平论文,是山东省唯一入围的2篇论文……
  临床科研水平的不断提升,激励着滨医附院呼吸病学科团队成员,在繁忙的临床教学工作之余,为追寻呼吸疾病机制病因、破解疾病密码,不断求索,成果卓著。
  学科团队深入开展了间质性肺病、ARDS、睡眠呼吸障碍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近3年获批国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12项,研究经费近3000万元(包括匹配基金);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山东省医学会科技奖3项;发表SCI论文122篇,合计影响因子415.93分,其中,中科院I区11篇,II区28篇。
  2021年,学科成立黄河三角洲呼吸专科联盟暨呼吸介入专科联盟,构建起呼吸与重症医学技术支持和学术交流平台,为促进医疗、教学、科研、服务和管理的提升和数据的互联互通,为提高慢病防治和重大疾病救治能力提供“呼吸新力量”。
  以“建设山东省呼吸病学专科区域医疗中心,国内一流呼吸病学学科”为目标,滨医附院呼吸病学不断攀登医学新高峰。
  
  
  为鼓励和支持卫生健康领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2022年,山东省卫健委确定了首批101个医药卫生重点学科、40个重点实验室。为立榜样树标杆,本报推出巡礼栏目。今天聚焦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病学学科。
  
  
  □徐彬
  
  人体呼吸系统与外界相连,极易受到外界因素,如各种病毒、细菌,各种烟雾、毒物等侵犯,也是近年来各种呼吸道传染病,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甲型流感等肆虐之地,轻则咳嗽、咽痛、鼻塞、流涕,重则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当呼吸系统出现“故障”,就需要一支医学团队冲锋陷阵,以过硬的技术诊治疾病,以创新精神为疾病诊疗提供新策略,以担当情怀培养医学人才,守护生命存续的根本。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滨医附院”)就有这样一支团队——呼吸病学科团队。
  经过40多年不懈奋斗,滨医附院呼吸病学科团队拥有呼吸科病房、RICU病房、呼吸睡眠中心、呼吸内镜室、呼吸专病门诊、肺功能室、呼吸病学实验室等7个医疗单元。学科是国家PCCM三级医院优秀单位、山东省泰山学者设岗学科、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山东省临床精品特色专科、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高校对接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首批呼吸系疾病继续教育基地。高端平台的有力支撑,先进的基础设施,优秀的人才团队,使学科在医疗、教学、科研方面取得成果丰硕,助推学科打造成省内呼吸疾病防治技术服务、高层次人才培养、卫生健康科研和成果转化推广的基地。
群雁高飞
为学科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单靠几个骨干‘大咖’,学科难以长足发展,必须建好人才梯队。”滨州医学院副校长、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一流学科及高水平学科负责人吕长俊表示,医学讲究团队协作、守正创新。从纵向看,代代接力,老中青传承,梯队一定要建设好。
  得益于滨州医学院临床医学高端平台支撑和滨医附院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学科带头人带领下,呼吸病学科团队建设成效显著。据介绍,医院呼吸病学科现有9个专病医疗学组。近三年每年呼吸内镜手术量3000多台,技术质量走在省内前列;各医疗学组组长年富力强,学科发展动力强劲,后劲十足。
  把方向、搭平台、聚英才、促发展。在医院打造的干事创业氛围中,在开放包容、德才兼备的学科带头人带领下,学科注重人才培养和储备,大力加强团队建设,形成了一支业务素质强、技术水平高、老中青结合的人才梯队,培养出了一批学历层次高、临床经验丰富、科研实力雄厚的业务骨干人才。
  目前学科拥有成员192人,医疗人员45名、技术人员14名、护理人员133名。其中,主任医师10名,副主任医师12人。博士学位20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2人,国家级称号人才5名。
  群雁高飞头雁领。在大学直属附属医院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在学科团队的仁心妙术中,呼吸病学科团队核心成员医教研并举,杰出人才涌现,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国家级称号2人,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学科团队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和优秀研究生导学团队称号。
  学科开放床位116张,其中呼吸重症监护室床位8张,年门诊量3万余人次,出院4000余人次,在医院科室综合实力排名中名列前茅。
聚焦危重症
提升诊治水平守护呼吸健康
  从2013年滨医附院呼吸内科获得山东省第一批呼吸内镜三—四级手术资质,到2017年重症肺炎专科被评为山东省临床精品特色专科,再到2020年全国PCCM三级医院优秀单位,2022年山东省高等学校呼吸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首批医药卫生重点学科……
  十年磨剑,滨医附院呼吸病学科不辍追求,一年一个台阶,实力提升步履铿锵,技术创新层出不穷。
  进入新时代,为更好地守护区域百姓呼吸健康,学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不断提升专科诊治能力,不断攻克呼吸疑难危重症,以新技术新项目更好地守护百姓呼吸健康。
  间质性肺病的诊治。间质性肺病病因复杂,治疗困难,预后差,是国际级难题。团队经过长期深入研究,在多方面都有突破性进展。比如,创新性建立了非创伤性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模型,发现并命名了诊断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血液学标记物ITPF,创造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纤维化新药“肺复康合剂”。
  团队拥有国内领先的ECMO治疗呼吸危重症技术。2008年,学科首次在国内将V—V ECMO用于ARDS患者,成功对患者治疗41天。目前学科的ECMO技术在ARDS(尤其重症肺炎导致的ARDS)、爆发性心肌炎、猝死等患者的抢救中发挥着重大作用。近三年开展ECMO救治成功率达75%,多次受邀在全省年会上进行专题讲座;重症肺炎专科被授予山东省临床精品特色专科称号。
  在亚洲睡眠协会理事长、泰山学者韩芳教授的带领下,团队很好地推进了呼吸与睡眠科学研究和产品研发协同攻关,与愉悦家纺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愉悦睡眠健康研究中心”。作为山东省高校对接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该中心探索医疗实验与纺织产业的协同创新机制;与中国石油大学联合研发睡眠检测数据人工AI智能机器判读系统……这些都推进了我国呼吸睡眠学科发展。
  作为黄河三角洲地区最早开展呼吸内镜的科室,是山东省第一批获批呼吸内镜3—4级手术的科室。团队开展了支气管腔内超声非实时引导下联合虚拟导航经气管镜肺活检(EBUS-GS-TBLB),全麻下硬质支气管镜Y型硅酮气管支架置入术,全麻下冷冻肺活检术、全麻下硬质支气管镜气管内肿瘤切除术、内科胸腔镜技术,联合高频电凝术凝固肺大泡及高频电切术离断胸膜粘连带方法治疗自发性气胸等新技术,已成为黄河三角洲地区呼吸内镜诊疗中心。聚焦疑难危重症救治,滨医附院呼吸病学科团队不辍创新,让“轻松呼吸,不再无助”。
执着钻研
临床科研水平不断提升
  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量值五年总榜排名 第67,省内排名第4。参与多项间质性肺病和新冠病毒感染指南的制定。
  2020年,在全国呼吸年会上,滨医附院呼吸病学有2篇论文被评为全国呼吸领域高水平论文,是山东省唯一入围的2篇论文……
  临床科研水平的不断提升,激励着滨医附院呼吸病学科团队成员,在繁忙的临床教学工作之余,为追寻呼吸疾病机制病因、破解疾病密码,不断求索,成果卓著。
  学科团队深入开展了间质性肺病、ARDS、睡眠呼吸障碍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近3年获批国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12项,研究经费近3000万元(包括匹配基金);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山东省医学会科技奖3项;发表SCI论文122篇,合计影响因子415.93分,其中,中科院I区11篇,II区28篇。
  2021年,学科成立黄河三角洲呼吸专科联盟暨呼吸介入专科联盟,构建起呼吸与重症医学技术支持和学术交流平台,为促进医疗、教学、科研、服务和管理的提升和数据的互联互通,为提高慢病防治和重大疾病救治能力提供“呼吸新力量”。
  以“建设山东省呼吸病学专科区域医疗中心,国内一流呼吸病学学科”为目标,滨医附院呼吸病学不断攀登医学新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