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区域全部细化到地块、小班,“一山一案”落实管护措施

孔孟之乡再添一抹绿

2023-03-21 作者: 孟一 来源: 大众日报
■植树添绿正当时
  □ 本报记者 孟一

  3月12日,泗水县苗馆镇的凤凰山和鱼山上,到处都在种树。
  地处泗水县城东部的苗馆镇,山地丘陵地貌占到了全镇总面积的78%,老百姓口中的“山光、水浊、田瘦、人穷”,直白地道出了曾经的区域发展困境。经过近几年坚持不懈的植树造林、荒山绿化,濯濯童山如今已是满目苍翠。
  这一天,济宁又一次把市直机关单位义务植树活动选在了这片山地上,在4800多名志愿者两个多小时的辛勤劳动下,黑松、黄栌等树苗被一一栽进垒好的鱼鳞坑中,一片新的希望开始了孕育。而这只是济宁市强力推进“荒山绿化三年(2022-2024)行动”的一个缩影。
  去年完成荒山绿化4.6万亩,今年刚开春又率先整出11836.1亩土地、植下4146.5亩新绿……如此大规模的荒山植绿,对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加速前行的济宁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
  种树,是推动山区村乡村振兴的先决条件,也是把人从贫瘠山地上解放出来的最有效方法;而由“黑”变“绿”的发展方式转变,则是绿色发展理念在“孔孟之乡”的落地生根、鲜活实践。
  2022年,济宁市锚定打造“科学绿化试点示范先行区”目标,充分发挥林长制引领作用,全面启动“荒山绿化三年(2022-2024)行动”,并将全市荒山绿化分为尼山区域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区域、交通干线可视范围荒山绿化区域和市域其他荒山绿化区域三大区域,因地制宜、分区施策,突出重点、整体推进,荒山绿化总量全省第一、平均成活率95%以上,尼山项目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验收,“林长制”评价获得全省优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成绩的背后,是一锄头一锄头刨出的树坑和一桶一桶挑上山的水。“没路修路,没电架电,没土运土,没水就分级提水上山……”谈到荒山绿化过程中那些不为人知的艰辛,济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庆峰直言,荒山绿化不比平地植树,不仅条件特别艰苦,种树、护树的难度也都很大。如果没有科学的统筹规划和强有力的推动机制作支撑,荒山染绿注定举步维艰。
  对此,济宁市将荒山绿化纳入全市指挥部作战体系,成立由常务副市长及两位副市级领导分别任指挥长、副指挥长的荒山绿化工作指挥部,专人专班、集中办公,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以镇村为主体,按照乡镇负责、村级落实的原则,整合资源、资金和项目,以工程造林带动地方群众参与的荒山绿化路径。再加上林长网格化推进、挂图作战、山头质量分级等工作办法的应用,荒山绿化得以全面高质量推进。
  今年,济宁市在编制印发《尼山区域荒山绿化景观提升方案》《济宁市荒山绿化2023年工作实施方案》、计划完成荒山绿化及绿化提升1.74万亩的基础上,将新一年的造林区域全部细化到地块、小班,“一山一案”落实管护措施,市县指挥部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常态化开展造林质量指导检查,确保荒山绿化卓有成效。
  在荒山绿化工作实施过程中,济宁市还坚持“造”“管”并重,建立完善专门绿化队伍、专门设施、专门设备、专门管护队伍、专门资金等“五个专门”荒山绿化造管护全链条保障机制。同时,积极推动荒山绿化与乡村振兴、农民增收有机结合,把荒山绿化工程打造成生态工程、富民工程和民心工程。仅以尼山项目为例,项目累计带动就业30.2万人次,实现群众增收近3200万元。如今,随着对荒山绿化长远效益的深度挖潜,荒山绿化的“济宁模式”正加速成型,而荒山中持续释放的生态红利,也为孔孟之乡高质量发展再添一抹绿。
■植树添绿正当时
  □ 本报记者 孟一

  3月12日,泗水县苗馆镇的凤凰山和鱼山上,到处都在种树。
  地处泗水县城东部的苗馆镇,山地丘陵地貌占到了全镇总面积的78%,老百姓口中的“山光、水浊、田瘦、人穷”,直白地道出了曾经的区域发展困境。经过近几年坚持不懈的植树造林、荒山绿化,濯濯童山如今已是满目苍翠。
  这一天,济宁又一次把市直机关单位义务植树活动选在了这片山地上,在4800多名志愿者两个多小时的辛勤劳动下,黑松、黄栌等树苗被一一栽进垒好的鱼鳞坑中,一片新的希望开始了孕育。而这只是济宁市强力推进“荒山绿化三年(2022-2024)行动”的一个缩影。
  去年完成荒山绿化4.6万亩,今年刚开春又率先整出11836.1亩土地、植下4146.5亩新绿……如此大规模的荒山植绿,对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加速前行的济宁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
  种树,是推动山区村乡村振兴的先决条件,也是把人从贫瘠山地上解放出来的最有效方法;而由“黑”变“绿”的发展方式转变,则是绿色发展理念在“孔孟之乡”的落地生根、鲜活实践。
  2022年,济宁市锚定打造“科学绿化试点示范先行区”目标,充分发挥林长制引领作用,全面启动“荒山绿化三年(2022-2024)行动”,并将全市荒山绿化分为尼山区域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区域、交通干线可视范围荒山绿化区域和市域其他荒山绿化区域三大区域,因地制宜、分区施策,突出重点、整体推进,荒山绿化总量全省第一、平均成活率95%以上,尼山项目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验收,“林长制”评价获得全省优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成绩的背后,是一锄头一锄头刨出的树坑和一桶一桶挑上山的水。“没路修路,没电架电,没土运土,没水就分级提水上山……”谈到荒山绿化过程中那些不为人知的艰辛,济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庆峰直言,荒山绿化不比平地植树,不仅条件特别艰苦,种树、护树的难度也都很大。如果没有科学的统筹规划和强有力的推动机制作支撑,荒山染绿注定举步维艰。
  对此,济宁市将荒山绿化纳入全市指挥部作战体系,成立由常务副市长及两位副市级领导分别任指挥长、副指挥长的荒山绿化工作指挥部,专人专班、集中办公,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以镇村为主体,按照乡镇负责、村级落实的原则,整合资源、资金和项目,以工程造林带动地方群众参与的荒山绿化路径。再加上林长网格化推进、挂图作战、山头质量分级等工作办法的应用,荒山绿化得以全面高质量推进。
  今年,济宁市在编制印发《尼山区域荒山绿化景观提升方案》《济宁市荒山绿化2023年工作实施方案》、计划完成荒山绿化及绿化提升1.74万亩的基础上,将新一年的造林区域全部细化到地块、小班,“一山一案”落实管护措施,市县指挥部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常态化开展造林质量指导检查,确保荒山绿化卓有成效。
  在荒山绿化工作实施过程中,济宁市还坚持“造”“管”并重,建立完善专门绿化队伍、专门设施、专门设备、专门管护队伍、专门资金等“五个专门”荒山绿化造管护全链条保障机制。同时,积极推动荒山绿化与乡村振兴、农民增收有机结合,把荒山绿化工程打造成生态工程、富民工程和民心工程。仅以尼山项目为例,项目累计带动就业30.2万人次,实现群众增收近3200万元。如今,随着对荒山绿化长远效益的深度挖潜,荒山绿化的“济宁模式”正加速成型,而荒山中持续释放的生态红利,也为孔孟之乡高质量发展再添一抹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