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同向发力,同频共振

山东财经大学改革发展渐入佳境

2022-12-0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通讯员 于洪良
   本报记者 王桂利

  今年上半年,山东财经大学25项成果获得山东省第九届教学成果奖,其中特等奖、一等奖数量居省属高校首位;9月,该校创新创业教育学院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11月,该校申报成功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一项成果首次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合并组建10年的山东财经大学,始终把教育、科技、人才放在优先和突出位置,统筹一体抓,同向发力,同频共振,高质量发展如虎添翼,改革发展渐入佳境。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在省属教育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荣获“优秀”等次。
立德树人
严把教育质量关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该校注重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把课堂变成思政与专业无缝衔接的金课。在课程思政建设上,该校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大思政格局,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立德树人协同效应。目前,已立项校级思政培育课程165门,完成10个专业类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和182门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2门课程获评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9门课程获评省级本科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该校积极引导教师努力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严格执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以课程教学、教材建设、教学研究与改革、团队运行和管理机制建设等为平台组建教学团队,定期开展教学示范活动和教研活动,推广集体备课、教研,激发教学组织集体智慧和活力,提升教师教学和教研水平。同时,以“双一流”建设为牵引,坚持本科教学中心地位,提升专业课程建设水平,把教学建设作为学院“一把手工程”,严把教育质量关。目前,该校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一流专业建设点占招生专业总数的63.46%,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比例达到了48.08%;省级一流本科课程8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2门。
  自2015年以来,该校实施的进千乡村、千社区、千企业的“三千计划”,每年立项2000多个项目支持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乡村、社区、企业开展社会实践,“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该校连续两年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精准对接需求
提升服务社会能力和水平

  该校紧盯山东以及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制定科研发展规划,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制定修订一系列科研管理制度,出台《山东财经大学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成果认定及量化管理办法(试行)》等管理制度,确保科研人员的创新激情和活力,促进高层次、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近五年,该校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110余项,其中重点项目近10项,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4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余项,获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50余项。该校教师在《中国社会科学》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近80篇;获得社科类省级以上科研奖励近100项,其中山东省社科成果重大成果奖和一等奖10多项。
  该校成立山东省社会治理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研究院、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黄河商学院等科研创新平台,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提升服务社会能力和水平。近年来,该校获批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高校智库、省重点智库等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11个,校级科研创新平台42个。值得一提的是,该校先后出版服务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系列研究报告100部,这些成果呈现出系列化、品牌化与高端化特色,得到了广泛认可。
念活“人才经”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该校遵循“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积极“以才引才”“精准引才”“大师+团队”,实施高端引领,坚持引进人才“走出去,请进来”,建设优秀人才“蓄水池”,用好用活各类人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通过制定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预聘制人才引进实施办法》《特聘岗位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延揽、培育人才的得力措施,该校先后引进学术带头人等高水平人才44人;双聘终身教授等24人;引进优秀青年博士159人。同时,加强人才自主培养,坚持“做大增量”和“激活存量”并重,新增立项山东省高校青创人才团队15个、山东省和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各1个。
  该校制定了《校领导联系高层次人才办法》《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管理办法》,面向高层次人才“一对一”个性化、精准化服务。积极破 “五唯”,突出实际业绩,注重发展潜力,为青年人才直接评审高级职称开通快速通道,单列优秀青年博士申报副教授、教授计划。优秀青年博士职称申报单列计划,预聘制人员参加本年度同级别职称评审,综合评价,不设限额。该校作为“2021年度山东省人才工作表现突出单位”,被省委、省政府通报表扬。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对此,该校党委书记王邵军深有体会地说,“时代越是向前发展,教育、科技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加凸显。对国家而言,要以教育科技人才支撑现代化强国建设,而具体落实到我们高校,就是锚定‘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统筹谋划,协同攻坚,通过抓教学、重科研、强人才,紧扣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做文章,以学校的高质量内涵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 本报通讯员 于洪良
   本报记者 王桂利

  今年上半年,山东财经大学25项成果获得山东省第九届教学成果奖,其中特等奖、一等奖数量居省属高校首位;9月,该校创新创业教育学院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11月,该校申报成功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一项成果首次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合并组建10年的山东财经大学,始终把教育、科技、人才放在优先和突出位置,统筹一体抓,同向发力,同频共振,高质量发展如虎添翼,改革发展渐入佳境。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在省属教育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荣获“优秀”等次。
立德树人
严把教育质量关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该校注重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把课堂变成思政与专业无缝衔接的金课。在课程思政建设上,该校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大思政格局,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立德树人协同效应。目前,已立项校级思政培育课程165门,完成10个专业类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和182门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2门课程获评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9门课程获评省级本科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该校积极引导教师努力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严格执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以课程教学、教材建设、教学研究与改革、团队运行和管理机制建设等为平台组建教学团队,定期开展教学示范活动和教研活动,推广集体备课、教研,激发教学组织集体智慧和活力,提升教师教学和教研水平。同时,以“双一流”建设为牵引,坚持本科教学中心地位,提升专业课程建设水平,把教学建设作为学院“一把手工程”,严把教育质量关。目前,该校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一流专业建设点占招生专业总数的63.46%,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比例达到了48.08%;省级一流本科课程8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2门。
  自2015年以来,该校实施的进千乡村、千社区、千企业的“三千计划”,每年立项2000多个项目支持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乡村、社区、企业开展社会实践,“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该校连续两年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精准对接需求
提升服务社会能力和水平

  该校紧盯山东以及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制定科研发展规划,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制定修订一系列科研管理制度,出台《山东财经大学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成果认定及量化管理办法(试行)》等管理制度,确保科研人员的创新激情和活力,促进高层次、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近五年,该校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110余项,其中重点项目近10项,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4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余项,获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50余项。该校教师在《中国社会科学》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近80篇;获得社科类省级以上科研奖励近100项,其中山东省社科成果重大成果奖和一等奖10多项。
  该校成立山东省社会治理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研究院、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黄河商学院等科研创新平台,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提升服务社会能力和水平。近年来,该校获批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高校智库、省重点智库等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11个,校级科研创新平台42个。值得一提的是,该校先后出版服务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系列研究报告100部,这些成果呈现出系列化、品牌化与高端化特色,得到了广泛认可。
念活“人才经”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该校遵循“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积极“以才引才”“精准引才”“大师+团队”,实施高端引领,坚持引进人才“走出去,请进来”,建设优秀人才“蓄水池”,用好用活各类人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通过制定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预聘制人才引进实施办法》《特聘岗位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延揽、培育人才的得力措施,该校先后引进学术带头人等高水平人才44人;双聘终身教授等24人;引进优秀青年博士159人。同时,加强人才自主培养,坚持“做大增量”和“激活存量”并重,新增立项山东省高校青创人才团队15个、山东省和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各1个。
  该校制定了《校领导联系高层次人才办法》《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管理办法》,面向高层次人才“一对一”个性化、精准化服务。积极破 “五唯”,突出实际业绩,注重发展潜力,为青年人才直接评审高级职称开通快速通道,单列优秀青年博士申报副教授、教授计划。优秀青年博士职称申报单列计划,预聘制人员参加本年度同级别职称评审,综合评价,不设限额。该校作为“2021年度山东省人才工作表现突出单位”,被省委、省政府通报表扬。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对此,该校党委书记王邵军深有体会地说,“时代越是向前发展,教育、科技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加凸显。对国家而言,要以教育科技人才支撑现代化强国建设,而具体落实到我们高校,就是锚定‘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统筹谋划,协同攻坚,通过抓教学、重科研、强人才,紧扣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做文章,以学校的高质量内涵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