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月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修订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优化预警发布条件和应急响应措施

2022-11-24 作者: 陈晓婉 来源: 大众日报
  □记 者 陈晓婉 
   通讯员 鞠 琳 报道
  本报济南11月23日讯 今天,省生态环境厅发布1-10月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并介绍今年冬季大气污染防治举措。今年前10个月,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72.7%,国控地表水断面优良水体持续向好。
  环境空气质量方面,1-10月全省PM2.5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33微克,同比改善8.3%;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平均为3.98,同比改善4.3%;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72.7%,同比改善2.0个百分点。16市中威海、烟台、青岛等3市环境空气质量相对较好,淄博、菏泽、聊城等3市相对较差;烟台、威海、泰安等3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情况相对较好,枣庄、菏泽、东营等3市变化情况相对较差。
  地表水方面,全省153个国控考核断面中,优良断面117个,占比为76.5%,同比改善8.5个百分点。16市中济南、淄博、枣庄等3市水环境质量相对较好,菏泽、滨州、德州等3市相对较差。泰安、滨州、济南等3市水环境质量变化情况相对较好,威海、东营、潍坊等3市变化情况相对较差。
  进入冬季,大气扩散条件变差,叠加燃煤取暖排放的影响,全省空气质量改善压力加大。我省坚持“冬病夏治”,做好落后产能淘汰、清洁取暖改造等工作,提前为冬季腾出污染排放空间。“今年以来,全省淘汰燃煤机组34台116万千瓦,关停11家轮胎生产企业退出落后低效产能1980万条,农村地区已完成清洁取暖改造146万户。”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处副处长董克兵介绍。
  应对可能的重污染天气,今年我省将继续采取差异化的应急减排措施。目前16市完成了应急减排清单修订工作,纳入清单的企业全部“一企一策”明确了不同预警条件下的应急减排措施,具体到生产线和工艺环节,确保减排措施可操作、可核查、可监测。将涉及民生保障、外贸出口的企业和重大工程项目纳入保障清单,保障应急期间正常生产、建设。2022年度的重点行业企业环保绩效分级工作,目前已完成对292家新申报企业的审核,审核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统筹重污染天气应对与经济稳大盘、民生保障,今年我省修订了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董克兵介绍,结合国家要求和我省应对重污染天气工作需要,我省开展了新一轮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修订工作,对预警发布条件和应急响应措施等内容进一步优化,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力争以最小成本实现最佳应对效果。
  □记 者 陈晓婉 
   通讯员 鞠 琳 报道
  本报济南11月23日讯 今天,省生态环境厅发布1-10月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并介绍今年冬季大气污染防治举措。今年前10个月,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72.7%,国控地表水断面优良水体持续向好。
  环境空气质量方面,1-10月全省PM2.5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33微克,同比改善8.3%;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平均为3.98,同比改善4.3%;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72.7%,同比改善2.0个百分点。16市中威海、烟台、青岛等3市环境空气质量相对较好,淄博、菏泽、聊城等3市相对较差;烟台、威海、泰安等3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情况相对较好,枣庄、菏泽、东营等3市变化情况相对较差。
  地表水方面,全省153个国控考核断面中,优良断面117个,占比为76.5%,同比改善8.5个百分点。16市中济南、淄博、枣庄等3市水环境质量相对较好,菏泽、滨州、德州等3市相对较差。泰安、滨州、济南等3市水环境质量变化情况相对较好,威海、东营、潍坊等3市变化情况相对较差。
  进入冬季,大气扩散条件变差,叠加燃煤取暖排放的影响,全省空气质量改善压力加大。我省坚持“冬病夏治”,做好落后产能淘汰、清洁取暖改造等工作,提前为冬季腾出污染排放空间。“今年以来,全省淘汰燃煤机组34台116万千瓦,关停11家轮胎生产企业退出落后低效产能1980万条,农村地区已完成清洁取暖改造146万户。”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处副处长董克兵介绍。
  应对可能的重污染天气,今年我省将继续采取差异化的应急减排措施。目前16市完成了应急减排清单修订工作,纳入清单的企业全部“一企一策”明确了不同预警条件下的应急减排措施,具体到生产线和工艺环节,确保减排措施可操作、可核查、可监测。将涉及民生保障、外贸出口的企业和重大工程项目纳入保障清单,保障应急期间正常生产、建设。2022年度的重点行业企业环保绩效分级工作,目前已完成对292家新申报企业的审核,审核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统筹重污染天气应对与经济稳大盘、民生保障,今年我省修订了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董克兵介绍,结合国家要求和我省应对重污染天气工作需要,我省开展了新一轮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修订工作,对预警发布条件和应急响应措施等内容进一步优化,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力争以最小成本实现最佳应对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