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文化

文化视点

2022-11-10 作者: 张依盟 来源: 大众日报
传统戏曲与流行音乐的“双向奔赴”
  据文汇报,近日,两首戏曲与流行音乐结合的作品,通过综艺节目走入大众视野。先是在《我们的歌》第四季中,流行歌手张淇与萧敬腾分别用生旦戏腔合作一曲《武家坡2021》,借戏曲元素来为流行音乐舞台带来惊喜。紧接着是央视综艺《拿手好戏》中,音乐剧演员蔡程昱和郑棋元合唱一首昆曲与说唱混搭的《好姐姐》。两个舞台作品引发全网热议,前者更是在节目播出次日先后冲上抖音、快手热搜榜,歌曲则登上QQ音乐飙升榜第一位。观众被流行歌手、音乐剧演员诚恳学习传统文化后带来的精彩演绎所感动,同样也为两首歌将戏曲与流行乐碰撞出的惊艳效果所震撼。
  95后与75后秉持的创作理念或大相径庭,但不管流行音乐创作者跨界时所抱有的绝对“敬畏之情”,还是戏曲新生代试图创新发展的平等“相处之心”,他们致力于实现传统戏曲与流行音乐融合的理想和目标“殊途同归”——探索让传统戏曲与流行音乐“双向奔赴”的过程中,让更多人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
让农民看到更多好电影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目前农村电影交易服务平台年度可供订购影片5000余部,近十年来累计供应新片3400余部,其中包括在城市放映时票房过亿影片300多部。《“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中关于优化供给结构,推动优质公共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的理念,经由一部部新片、大片走进乡村,变成老百姓看得见、够得着的文化消费服务。
  农村电影放映优化升级的关键是从“看得到”向“看得好”过渡,主要措施是实现从室外向室内转移。但是建设独立的放映场所,前期投资大,后期运营成本高,公益放映无法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可持续经营。在公益放映片源供应充足、市场订购稳定、放映标准提升的前提下,如何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农村电影放映优化升级的新路径?一些农村院线不断采取新举措,打造了从室外向室内过渡的轻资产、可复制模式。
  9月20日,在浙江义乌分水塘村陈望道故居,农村电影放映数字化改革省级应用“浙影通”开始全省贯通使用,将形成电影的选、点、接、派、评闭环链条,把观影选择权、话语权、评价权交给群众,让农村群众“看到、看好电影”,展现了公益电影更加美好的前景。
用现实笔触书写乡村振兴
  据今晚报,正在央视一套热播的电视剧《那山那海》,因其质朴的讲述风格和展现的乡村美景、少数民族风情受到观众欢迎。与此同时,《第五名发家》《落地生根》《万物生》《高兴》等多部乡村振兴题材剧待播。这些剧作用现实主义的创作笔触,从不同角度展现乡村变化,传递时代气息,书写着乡村振兴故事。
  作为国产剧中重要的类型,乡村题材电视剧一直备受特定人群喜爱。随着时代的发展,乡村题材剧展现出紧跟时代、以小见大的创作特点。正在央视一套热播的电视剧《那山那海》就是其中的代表。《那山那海》以福建宁德地区山乡巨变为背景,突出表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导下,地方党委政府带领畲族群众发扬“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的精神,实行山海双线并行的发展模式,带动畲族村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实现富裕的故事。该剧用现实主义的创作笔法,以纵深视角切入福建宁德地区的山乡巨变,把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浓缩在畲族雷家三兄弟的“改命”过程中,不仅再现了大山人民的性格与品质,塑造了细腻感人的时代奋斗者,传递了特定时代嘹亮的脱贫声音,也用个体的致富人生、乡村的大力振兴,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使命。
  (□记者 张依盟 实习生 张梦圆 整理)
传统戏曲与流行音乐的“双向奔赴”
  据文汇报,近日,两首戏曲与流行音乐结合的作品,通过综艺节目走入大众视野。先是在《我们的歌》第四季中,流行歌手张淇与萧敬腾分别用生旦戏腔合作一曲《武家坡2021》,借戏曲元素来为流行音乐舞台带来惊喜。紧接着是央视综艺《拿手好戏》中,音乐剧演员蔡程昱和郑棋元合唱一首昆曲与说唱混搭的《好姐姐》。两个舞台作品引发全网热议,前者更是在节目播出次日先后冲上抖音、快手热搜榜,歌曲则登上QQ音乐飙升榜第一位。观众被流行歌手、音乐剧演员诚恳学习传统文化后带来的精彩演绎所感动,同样也为两首歌将戏曲与流行乐碰撞出的惊艳效果所震撼。
  95后与75后秉持的创作理念或大相径庭,但不管流行音乐创作者跨界时所抱有的绝对“敬畏之情”,还是戏曲新生代试图创新发展的平等“相处之心”,他们致力于实现传统戏曲与流行音乐融合的理想和目标“殊途同归”——探索让传统戏曲与流行音乐“双向奔赴”的过程中,让更多人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
让农民看到更多好电影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目前农村电影交易服务平台年度可供订购影片5000余部,近十年来累计供应新片3400余部,其中包括在城市放映时票房过亿影片300多部。《“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中关于优化供给结构,推动优质公共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的理念,经由一部部新片、大片走进乡村,变成老百姓看得见、够得着的文化消费服务。
  农村电影放映优化升级的关键是从“看得到”向“看得好”过渡,主要措施是实现从室外向室内转移。但是建设独立的放映场所,前期投资大,后期运营成本高,公益放映无法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可持续经营。在公益放映片源供应充足、市场订购稳定、放映标准提升的前提下,如何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农村电影放映优化升级的新路径?一些农村院线不断采取新举措,打造了从室外向室内过渡的轻资产、可复制模式。
  9月20日,在浙江义乌分水塘村陈望道故居,农村电影放映数字化改革省级应用“浙影通”开始全省贯通使用,将形成电影的选、点、接、派、评闭环链条,把观影选择权、话语权、评价权交给群众,让农村群众“看到、看好电影”,展现了公益电影更加美好的前景。
用现实笔触书写乡村振兴
  据今晚报,正在央视一套热播的电视剧《那山那海》,因其质朴的讲述风格和展现的乡村美景、少数民族风情受到观众欢迎。与此同时,《第五名发家》《落地生根》《万物生》《高兴》等多部乡村振兴题材剧待播。这些剧作用现实主义的创作笔触,从不同角度展现乡村变化,传递时代气息,书写着乡村振兴故事。
  作为国产剧中重要的类型,乡村题材电视剧一直备受特定人群喜爱。随着时代的发展,乡村题材剧展现出紧跟时代、以小见大的创作特点。正在央视一套热播的电视剧《那山那海》就是其中的代表。《那山那海》以福建宁德地区山乡巨变为背景,突出表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导下,地方党委政府带领畲族群众发扬“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的精神,实行山海双线并行的发展模式,带动畲族村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实现富裕的故事。该剧用现实主义的创作笔法,以纵深视角切入福建宁德地区的山乡巨变,把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浓缩在畲族雷家三兄弟的“改命”过程中,不仅再现了大山人民的性格与品质,塑造了细腻感人的时代奋斗者,传递了特定时代嘹亮的脱贫声音,也用个体的致富人生、乡村的大力振兴,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使命。
  (□记者 张依盟 实习生 张梦圆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