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时事

拉美左翼执政前景道阻且长

2022-11-1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研究所 章婕妤

  近日,伴随巴西大选落幕,劳工党人卢拉问鼎总统宝座。自2018年开始,包括墨西哥、阿根廷、秘鲁、智利、哥伦比亚、巴西在内的拉美前六大经济体和人口最多的国家陆续被收归于左翼的政治光谱之下,这也意味着左翼掌握了将近90%的拉美国土面积和85%左右的人口和经济总量。此番拉美左翼力量呈集体性崛起之势,似是重演本世纪初拉美第一波“左翼浪潮”的辉煌年代。但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已发生巨大变化,拉美左翼也随之更换了新的血液,也不再同老一辈左翼保持一致和“初心”。
  若将前后两波“左翼浪潮”相比较,第一个明显的不同是二者产生的时机,前者更接近于是天时地利的产物。
  21世纪初,国际社会发生的两件大事基本为拉美左翼政权的巩固和发展奠定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基础。其一是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经济社会巨大的对外贸易需求得以释放,拉美丰富的资源禀赋也顺利同中国广阔的消费市场接轨。同时得益于全球市场不断攀升的大宗商品价格红利,拉美国家经济稳步增长,社会福利水平大幅提高,由此迈入发展的“黄金十年”。其二是美国遭遇9·11事件。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迫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经历大的调整,西半球事务曾一度位列美国外交战略的次要位置,拉美新兴左翼也因此获得了一个培育壮大自身力量的机会窗口。
  当前的拉美左翼面临比二十年前更为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一方面,国际形势不容乐观。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乌克兰危机尚未平息,气候危机、能源危机和粮食危机亦接踵而至。与此同时,拜登政府在《临时国家安全战略方针》中将西半球列为“攸关生死的国家利益”,有意在拉美开辟“第二战场”,同中俄在拉美展开竞争。另一方面,国内形势也难以看好。经济衰退、通货膨胀和债务危机的阴影挥之不去,民众对现任政府“反在职”情绪日益高涨,社会抗议浪潮涌动。同顺风顺水的第一波“左翼浪潮”相比,当下拉美的左翼势力似乎正处于一个“水逆”阶段。
  第二个显著不同是两波左翼群体呈现出相当大的异质性。
  首先,同上一波的激进左翼和温和左翼相比,本波“左翼浪潮”左倾色彩已明显淡化。也就是说,此次拉美左翼意识形态倾向较之前已经减弱。如今在拉美的政治光谱中也开始出现“左的不左、右的不右”的趋势,左翼在一些事务中甚至不排斥采取右派的做法,这一部分左翼又被称为“新左翼”,以2021年上任的智利总统博里奇和2022年上任的哥伦比亚总统佩德罗为代表。博、佩二人的出身背景和从政经历都极具个人特色,但在环境议程和外交政策上却体现出了传统左翼少见的开明。博里奇誓言要将智利建设成为“南美第一个生态政府”,积极支持并参与签署了《埃斯卡苏协定》,这是拉美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环境保护的区域性国际条约。对于将于年底成立的智利国家锂业公司,博政府表示公开欢迎外资进入。佩德罗则决心转变本国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限制化石能源开采和出口,大力发展旅游业等绿色经济。哥政府还突破了美国铁杆盟友身份的限制,实现了与委内瑞拉关系的“破冰”和重建。
  其次,本波“左翼浪潮”内部也存在不同声音,不同国家左翼之间差异性更加明显。比如,在对待古巴、委内瑞拉和尼加拉瓜等传统激进左翼的态度上,同大力支持三国政权的墨西哥洛佩斯政府和阿根廷费尔南德斯政府不同,智利新政府始终保留对委、尼两国的强硬态度,与古巴政府保持一定距离。
  尽管当前拉美左翼同过去相比要异性大于共性,但却同样面临相似的执政困境和挑战。一是左翼新政府的蜜月期普遍较短,支持率呈“过山车”状。《2021年拉美晴雨表》报告显示,拉美地区政府支持率均值在2020年时仅为40%,各国总统支持率均值更是低至32%。二是“府院之争”加剧,国内政治极化程度加重。在多数左翼当权国家,左翼势力在本国国会均不占优,意味着推进有关政策的难度将大大增加,行政效率和政策质量都难以得到保证。三是涉美竞争和合作局面更加复杂。目前拉美新左翼政府对重整区域一体化和促进地区合作表现出极大兴趣,墨西哥、智利和阿根廷政府均有意担起“挑大梁”角色,积极参与拉美地区事务,在次区域组织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美国仍寄希望于通过对古委尼等国意识形态事件的挑拨等以达到对拉美“分而治之”的目的,并不乐见拉美一体化的重振和发展。由此可见,未来拉美左翼的执政前景仍然道阻且长。
  □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研究所 章婕妤

  近日,伴随巴西大选落幕,劳工党人卢拉问鼎总统宝座。自2018年开始,包括墨西哥、阿根廷、秘鲁、智利、哥伦比亚、巴西在内的拉美前六大经济体和人口最多的国家陆续被收归于左翼的政治光谱之下,这也意味着左翼掌握了将近90%的拉美国土面积和85%左右的人口和经济总量。此番拉美左翼力量呈集体性崛起之势,似是重演本世纪初拉美第一波“左翼浪潮”的辉煌年代。但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已发生巨大变化,拉美左翼也随之更换了新的血液,也不再同老一辈左翼保持一致和“初心”。
  若将前后两波“左翼浪潮”相比较,第一个明显的不同是二者产生的时机,前者更接近于是天时地利的产物。
  21世纪初,国际社会发生的两件大事基本为拉美左翼政权的巩固和发展奠定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基础。其一是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经济社会巨大的对外贸易需求得以释放,拉美丰富的资源禀赋也顺利同中国广阔的消费市场接轨。同时得益于全球市场不断攀升的大宗商品价格红利,拉美国家经济稳步增长,社会福利水平大幅提高,由此迈入发展的“黄金十年”。其二是美国遭遇9·11事件。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迫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经历大的调整,西半球事务曾一度位列美国外交战略的次要位置,拉美新兴左翼也因此获得了一个培育壮大自身力量的机会窗口。
  当前的拉美左翼面临比二十年前更为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一方面,国际形势不容乐观。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乌克兰危机尚未平息,气候危机、能源危机和粮食危机亦接踵而至。与此同时,拜登政府在《临时国家安全战略方针》中将西半球列为“攸关生死的国家利益”,有意在拉美开辟“第二战场”,同中俄在拉美展开竞争。另一方面,国内形势也难以看好。经济衰退、通货膨胀和债务危机的阴影挥之不去,民众对现任政府“反在职”情绪日益高涨,社会抗议浪潮涌动。同顺风顺水的第一波“左翼浪潮”相比,当下拉美的左翼势力似乎正处于一个“水逆”阶段。
  第二个显著不同是两波左翼群体呈现出相当大的异质性。
  首先,同上一波的激进左翼和温和左翼相比,本波“左翼浪潮”左倾色彩已明显淡化。也就是说,此次拉美左翼意识形态倾向较之前已经减弱。如今在拉美的政治光谱中也开始出现“左的不左、右的不右”的趋势,左翼在一些事务中甚至不排斥采取右派的做法,这一部分左翼又被称为“新左翼”,以2021年上任的智利总统博里奇和2022年上任的哥伦比亚总统佩德罗为代表。博、佩二人的出身背景和从政经历都极具个人特色,但在环境议程和外交政策上却体现出了传统左翼少见的开明。博里奇誓言要将智利建设成为“南美第一个生态政府”,积极支持并参与签署了《埃斯卡苏协定》,这是拉美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环境保护的区域性国际条约。对于将于年底成立的智利国家锂业公司,博政府表示公开欢迎外资进入。佩德罗则决心转变本国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限制化石能源开采和出口,大力发展旅游业等绿色经济。哥政府还突破了美国铁杆盟友身份的限制,实现了与委内瑞拉关系的“破冰”和重建。
  其次,本波“左翼浪潮”内部也存在不同声音,不同国家左翼之间差异性更加明显。比如,在对待古巴、委内瑞拉和尼加拉瓜等传统激进左翼的态度上,同大力支持三国政权的墨西哥洛佩斯政府和阿根廷费尔南德斯政府不同,智利新政府始终保留对委、尼两国的强硬态度,与古巴政府保持一定距离。
  尽管当前拉美左翼同过去相比要异性大于共性,但却同样面临相似的执政困境和挑战。一是左翼新政府的蜜月期普遍较短,支持率呈“过山车”状。《2021年拉美晴雨表》报告显示,拉美地区政府支持率均值在2020年时仅为40%,各国总统支持率均值更是低至32%。二是“府院之争”加剧,国内政治极化程度加重。在多数左翼当权国家,左翼势力在本国国会均不占优,意味着推进有关政策的难度将大大增加,行政效率和政策质量都难以得到保证。三是涉美竞争和合作局面更加复杂。目前拉美新左翼政府对重整区域一体化和促进地区合作表现出极大兴趣,墨西哥、智利和阿根廷政府均有意担起“挑大梁”角色,积极参与拉美地区事务,在次区域组织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美国仍寄希望于通过对古委尼等国意识形态事件的挑拨等以达到对拉美“分而治之”的目的,并不乐见拉美一体化的重振和发展。由此可见,未来拉美左翼的执政前景仍然道阻且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