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日照打造“3个3”基层共治机制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治理现代化水平

  9月4日,2022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市场监管总局部委主题日活动“首届食品安全社会共治论坛”在北京举办,以“新力量新机制新格局”为主题就食品安全共治进行深入交流研讨,来自政府、学界、产业界的各方代表参加会议。会上,日照市委常委、副市长张佃虎围绕以人民为中心,运用共治理念就日照市争创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作了题为《打造“3个3”基层共治机制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治理现代化水平》的交流发言。
  近年来,日照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统领,以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为核心,打造“3个3”食品安全基层共治机制,创新基层食品安全开放治理体系,全力保障食品安全,提升现代化治理水平。
  构建“三方”共治主体体系
  一是构建政府多元共治体系。压实党政机关、行业主管部门、议事协调机构各方职责,将食品安全纳入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重要议题,列入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及人大执法检查、政协议政内容,建立书记市长“双组长”领导机制、党政领导班子包保乡镇责任制,形成“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权责一致、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二是构建社会多元共治体系。探索专业人管专业事的工作机制,由市场监管、民政部门牵头,遴选40家行业协会商会创建社会共治示范单位,推选标杆业户担任协管员,推动行业诚信建设;组建全市食品药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吸纳企事业单位49名专家,为食品安全日常监管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三是构建企业多元共治体系。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实施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告知承诺,开展食品生产企业亮标、对标、核标“三标”行动,按照抽考合格率95%以上,加强食品生产企业负责人、质量安全管理岗位人员教育培训,组织食品销售企业人员考核,并向社会公示考核结果。
  搭建“三维”共治平台体系一是构建“矩阵式”智慧监管平台。分领域项目化试点推进,率先在食品种养殖、生产、流通、餐饮等重点环节推行“非现场监管”;在全省率先启动“山东食链”试点工作,上链注册、激活率达100%,建成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智慧监管平台,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建立“日照绿茶”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实现“一码溯源”管理;搭建“放心菜篮子”快检服务平台,实现一级批发市场、大型商超食品快检全覆盖;构建“一库两图三平台”综合监管体系,在全省率先实现学校食堂、养老机构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全覆盖,打造“慧治食安”品牌。
  二是建立“三网叠加”基层监管网格。加快推进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省级试点建设,搭建日照市全科智慧网格平台,实施“沉网工程”,推动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与城市精细化管理、社会治理“三网叠加”,聘用2741名食品安全网格员(协管员),建立分区划片、包干负责的食品安全管理机制,形成“全面覆盖、分级管理、层层履责、责任到人”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
  三是建强“实验室+第三方”技防群组。建设农产品检测中心4个,实现县域全覆盖。围绕群众关注的农药兽药、重金属、添加剂、菌落总数超标等难点问题,加大食品监督抽检力度,严防问题食品流入市场、走上餐桌。今年以来,全市食品抽检达到19175批次,千人平均6.21批次,比去年提升1.1个千分点。依托第三方监测平台对入网餐饮经营业户进行动态监测,实施“以网管网”,提高监管靶向性,全市网络订餐监测项目平均合格率达98.79%,位居山东省前列。
  打造“三层”共治保障体系
  一是建立行政处罚、刑事责任、纪检监察三方衔接机制。探索实施“1+X ”综合协同执法模式,加强公检法等部门沟通联系,建立健全案件查办协作、线索通报、数据共享和联席会议等工作机制。
  二是完善“讲课、宣传、普法”消费教育制度。持续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中小学开设食品安全与营养教育课,主流媒体开设食品安全栏目,各部门持续开展“五进”宣传、“实验室开放日”等活动;在全省率先开通市场监管政务抖音号、视频号,打造科普宣传阵地。
  三是畅通“投诉、建议、奖励”多重公众参与渠道。设置24小时投诉举报电话,加大“参与类”“互动类”稿件策划力度,开展“你点我检”食品专项抽检活动;加大奖励力度,出台市场监管、农业等领域违法行为举报奖励暂行办法等,设立有奖举报资金,对符合条件食品投诉举报案件应奖尽奖、一案一奖,营造社会各界共管共治的良好氛围。

  创新医疗器械审评模式,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山东省是医疗器械产业大省,现有第二类、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124家,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备案凭证3192个,第二类、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5400余个,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凭证16050余个。近三年来,平均年办理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事项2100余项,年新增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约800个。山东省食品药品审评查验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要求,不断优化审评流程,加大服务力度,创新审评模式,以实际行动助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精审速评,压缩时限
  2022年5月,山东省药监局联合省科技厅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十六条措施》,提出除了产品结构、工作原理和临床评价较为复杂的医疗器械之外,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申请审评时限由60个工作日缩减至30个。中心主要根据注册申报事项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配置审评资源。如对于医美领域的重组胶原蛋白类产品,与外省市兄弟单位积极沟通,取长补短,科学评判此类产品的风险点,进行繁卷精审。对于相对简单的医用口罩、防护服产品注册申报的审评进度,制定简化审评标准,形成审评要点和模板,进行简卷速评。精审速评,大大压缩了工作时限,同时也保证了上市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让医用口罩、防护服类产品在疫情期间保持充足供应。
  支持创新,重点培优
  今年我省有8个二类创新医疗器械顺利通过创新审定并注册上市,包括一次性使用推结器、鼻腔止血海绵等临床意义突出的器械产品。中心提出了“金牌创新员”的做法,即要做“金喇叭”政策宣讲员、“金点子”创新引导员、“金钥匙”科技特派员以及“金齿轮”创新联络员,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重点培优挖掘创新,积极解决创新产品落地的“卡脖子”问题,发挥中心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作用。这一系列长效机制,有力凸显了山东审评的优势,也为创新医疗器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助力,营造了“以审评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的新生态。
  集中审评,提质增效
  山东省是义齿生产大省,目前有义齿生产企业160余家。近几年该产业发展迅速,企业注册申请激光选区熔化工艺的义齿类产品意愿强烈。此类产品具有同期申报、产业集中、数量较多等特点。中心针对此类产品组织审评人员开展了集中审评,实施初审研判、筛选分类,统一审评原则,实现同类产品标准统一,共性问题集中审评,切实提高了审评效率。比如一个下午的时间,集中审评技术力量完成12家企业的18项义齿产品的审评发补工作,与以往的单个产品单独审评相比,集中审评的工作时效提高了近50%。这项举措对统一审评尺度,提升审评质效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审检联动,精准问需
  建立审评为主导、检查检验为支撑的技术审评体系,加强审评与检验、审评与检查的“审检联动”能力建设。启动“审评与检查”快捷键,培养“一专多能”审评检查员,对沿黄河流域城市企业上门送服务、下沉问需求,现场回应产品注册和日常监管难题,精准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组织审评员在“药监大讲堂”“我的业务我来讲”活动上进行业务授课,选派审评员走进省医疗器械行业学会协会、社区学校、科研院所等科普器械常识,全面提升自身技术审评能力。与山东省医疗器械和药品包装检验研究院开展“审评与检验”结对共建,把医疗器械上市前审评环节和检验环节有机衔接,不断拓展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融会贯通技术标准,破解审评和检验的业务难题,加强交流,形成技术支撑合力。
  赋能助企,优质服务
  面对疫情反复下,不能与企业顺畅沟通的实际情况,中心及时打造“审评易连”,开展云端审评,联络企业更畅通。根据产品特性,打出“无源+有源”组合拳的审评模式创新,打通了线上审评工作路径。为了帮助我省企业尽快通过疫情急需的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上市注册,中心调配体外诊断试剂审评员通过集体研讨、参加培训等形式主动学习国家相关法规,对进入申报流程的企业进行技术后援支持,通过主动问询企业申报进度、帮助企业正确理解发补要求等方式帮助企业提高整改质量,缩短整改时间,实现对疫情急需医疗器械的靶向赋能。打造“三服务”升级版,强化全程服务、精准服务、联动服务,对接省级重大项目和园区、企业需求,每季度开展集中“三服务”,常态化开展“上门帮扶、现场赋能”,实力助企,实效服务。
  日照打造“3个3”基层共治机制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治理现代化水平

  9月4日,2022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市场监管总局部委主题日活动“首届食品安全社会共治论坛”在北京举办,以“新力量新机制新格局”为主题就食品安全共治进行深入交流研讨,来自政府、学界、产业界的各方代表参加会议。会上,日照市委常委、副市长张佃虎围绕以人民为中心,运用共治理念就日照市争创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作了题为《打造“3个3”基层共治机制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治理现代化水平》的交流发言。
  近年来,日照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统领,以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为核心,打造“3个3”食品安全基层共治机制,创新基层食品安全开放治理体系,全力保障食品安全,提升现代化治理水平。
  构建“三方”共治主体体系
  一是构建政府多元共治体系。压实党政机关、行业主管部门、议事协调机构各方职责,将食品安全纳入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重要议题,列入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及人大执法检查、政协议政内容,建立书记市长“双组长”领导机制、党政领导班子包保乡镇责任制,形成“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权责一致、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二是构建社会多元共治体系。探索专业人管专业事的工作机制,由市场监管、民政部门牵头,遴选40家行业协会商会创建社会共治示范单位,推选标杆业户担任协管员,推动行业诚信建设;组建全市食品药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吸纳企事业单位49名专家,为食品安全日常监管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三是构建企业多元共治体系。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实施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告知承诺,开展食品生产企业亮标、对标、核标“三标”行动,按照抽考合格率95%以上,加强食品生产企业负责人、质量安全管理岗位人员教育培训,组织食品销售企业人员考核,并向社会公示考核结果。
  搭建“三维”共治平台体系一是构建“矩阵式”智慧监管平台。分领域项目化试点推进,率先在食品种养殖、生产、流通、餐饮等重点环节推行“非现场监管”;在全省率先启动“山东食链”试点工作,上链注册、激活率达100%,建成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智慧监管平台,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建立“日照绿茶”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实现“一码溯源”管理;搭建“放心菜篮子”快检服务平台,实现一级批发市场、大型商超食品快检全覆盖;构建“一库两图三平台”综合监管体系,在全省率先实现学校食堂、养老机构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全覆盖,打造“慧治食安”品牌。
  二是建立“三网叠加”基层监管网格。加快推进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省级试点建设,搭建日照市全科智慧网格平台,实施“沉网工程”,推动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与城市精细化管理、社会治理“三网叠加”,聘用2741名食品安全网格员(协管员),建立分区划片、包干负责的食品安全管理机制,形成“全面覆盖、分级管理、层层履责、责任到人”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
  三是建强“实验室+第三方”技防群组。建设农产品检测中心4个,实现县域全覆盖。围绕群众关注的农药兽药、重金属、添加剂、菌落总数超标等难点问题,加大食品监督抽检力度,严防问题食品流入市场、走上餐桌。今年以来,全市食品抽检达到19175批次,千人平均6.21批次,比去年提升1.1个千分点。依托第三方监测平台对入网餐饮经营业户进行动态监测,实施“以网管网”,提高监管靶向性,全市网络订餐监测项目平均合格率达98.79%,位居山东省前列。
  打造“三层”共治保障体系
  一是建立行政处罚、刑事责任、纪检监察三方衔接机制。探索实施“1+X ”综合协同执法模式,加强公检法等部门沟通联系,建立健全案件查办协作、线索通报、数据共享和联席会议等工作机制。
  二是完善“讲课、宣传、普法”消费教育制度。持续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中小学开设食品安全与营养教育课,主流媒体开设食品安全栏目,各部门持续开展“五进”宣传、“实验室开放日”等活动;在全省率先开通市场监管政务抖音号、视频号,打造科普宣传阵地。
  三是畅通“投诉、建议、奖励”多重公众参与渠道。设置24小时投诉举报电话,加大“参与类”“互动类”稿件策划力度,开展“你点我检”食品专项抽检活动;加大奖励力度,出台市场监管、农业等领域违法行为举报奖励暂行办法等,设立有奖举报资金,对符合条件食品投诉举报案件应奖尽奖、一案一奖,营造社会各界共管共治的良好氛围。

  创新医疗器械审评模式,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山东省是医疗器械产业大省,现有第二类、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124家,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备案凭证3192个,第二类、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5400余个,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凭证16050余个。近三年来,平均年办理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事项2100余项,年新增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约800个。山东省食品药品审评查验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要求,不断优化审评流程,加大服务力度,创新审评模式,以实际行动助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精审速评,压缩时限
  2022年5月,山东省药监局联合省科技厅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十六条措施》,提出除了产品结构、工作原理和临床评价较为复杂的医疗器械之外,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申请审评时限由60个工作日缩减至30个。中心主要根据注册申报事项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配置审评资源。如对于医美领域的重组胶原蛋白类产品,与外省市兄弟单位积极沟通,取长补短,科学评判此类产品的风险点,进行繁卷精审。对于相对简单的医用口罩、防护服产品注册申报的审评进度,制定简化审评标准,形成审评要点和模板,进行简卷速评。精审速评,大大压缩了工作时限,同时也保证了上市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让医用口罩、防护服类产品在疫情期间保持充足供应。
  支持创新,重点培优
  今年我省有8个二类创新医疗器械顺利通过创新审定并注册上市,包括一次性使用推结器、鼻腔止血海绵等临床意义突出的器械产品。中心提出了“金牌创新员”的做法,即要做“金喇叭”政策宣讲员、“金点子”创新引导员、“金钥匙”科技特派员以及“金齿轮”创新联络员,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重点培优挖掘创新,积极解决创新产品落地的“卡脖子”问题,发挥中心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作用。这一系列长效机制,有力凸显了山东审评的优势,也为创新医疗器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助力,营造了“以审评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的新生态。
  集中审评,提质增效
  山东省是义齿生产大省,目前有义齿生产企业160余家。近几年该产业发展迅速,企业注册申请激光选区熔化工艺的义齿类产品意愿强烈。此类产品具有同期申报、产业集中、数量较多等特点。中心针对此类产品组织审评人员开展了集中审评,实施初审研判、筛选分类,统一审评原则,实现同类产品标准统一,共性问题集中审评,切实提高了审评效率。比如一个下午的时间,集中审评技术力量完成12家企业的18项义齿产品的审评发补工作,与以往的单个产品单独审评相比,集中审评的工作时效提高了近50%。这项举措对统一审评尺度,提升审评质效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审检联动,精准问需
  建立审评为主导、检查检验为支撑的技术审评体系,加强审评与检验、审评与检查的“审检联动”能力建设。启动“审评与检查”快捷键,培养“一专多能”审评检查员,对沿黄河流域城市企业上门送服务、下沉问需求,现场回应产品注册和日常监管难题,精准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组织审评员在“药监大讲堂”“我的业务我来讲”活动上进行业务授课,选派审评员走进省医疗器械行业学会协会、社区学校、科研院所等科普器械常识,全面提升自身技术审评能力。与山东省医疗器械和药品包装检验研究院开展“审评与检验”结对共建,把医疗器械上市前审评环节和检验环节有机衔接,不断拓展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融会贯通技术标准,破解审评和检验的业务难题,加强交流,形成技术支撑合力。
  赋能助企,优质服务
  面对疫情反复下,不能与企业顺畅沟通的实际情况,中心及时打造“审评易连”,开展云端审评,联络企业更畅通。根据产品特性,打出“无源+有源”组合拳的审评模式创新,打通了线上审评工作路径。为了帮助我省企业尽快通过疫情急需的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上市注册,中心调配体外诊断试剂审评员通过集体研讨、参加培训等形式主动学习国家相关法规,对进入申报流程的企业进行技术后援支持,通过主动问询企业申报进度、帮助企业正确理解发补要求等方式帮助企业提高整改质量,缩短整改时间,实现对疫情急需医疗器械的靶向赋能。打造“三服务”升级版,强化全程服务、精准服务、联动服务,对接省级重大项目和园区、企业需求,每季度开展集中“三服务”,常态化开展“上门帮扶、现场赋能”,实力助企,实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