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大众书画

有风徐行

——浅议东西方绘画的借鉴与结合

2022-07-2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谢岩 1973年5月生,祖籍广东汕头。   1997年6月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二工作室,获学士学位。   2011年6月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油画专业,艺术硕士。   先后在中国戏曲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及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曾任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书记兼副校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美术系教学负责人。   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专职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委会委员,中国林业文联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从事美术创作20余年,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国际展览,先后在卢浮宫、克里姆林宫、韩国国家议会大厦、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场馆展出,多次在《美术》《美术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晚报》发表,并出版各类画集10余种。
  《丰茂》 谢岩 纸本水墨、颜彩 34cm×68cm 2016年
  《半夏》 谢岩 纸本水墨、颜彩 34cm×68cm 2016年
  《山相》 谢岩 布面油彩、综合媒介 180cm×120cm 2016年
  □ 谢岩
  自西学东渐以来,对中西方绘画的观察、比较和讨论一直都是绘画研究的重要课题。西方写实绘画重描摹、重实体,关注于表现客观世界的物象结构与视觉经验,一笔一画、一招一式都有严整的逻辑和定理。早期的欧洲艺术家如乔托、达·芬奇、丢勒等甚至开展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同时在绘画的观念及工具材料上不断吸收结合科学研究的最新理论与技术进步的实践成果,伴随着社会发展,一同线性地向前发展。
  中国画则重感悟、重体验、重自省,更强调创作者内心对外部物象的反应与感受,借物抒情。笔头墨端“逸笔草草”“聊写胸中逸气尔”。随着中国文化尤其哲学思想的发展,中国绘画越来越倾向于对创作者内心的自省和表达,对审美规律的探讨和实践,如此丰富了画论,也有了“程式”的概念,即建立在画法风格上的提炼和总结。
  同时,中国画在画法实践中将中西方绘画互相借鉴和融合的尝试延绵不绝。自郎世宁穿上清代补服,拿起宣纸毛笔开始,中国画家对中西方不同画种、不同绘画语言的借鉴与融合便越来越主动并效果显著,大量艺术家从绘画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尝试,涌现出许多璀璨的名字如后来的林风眠、吴冠中、黄永玉等。
  有意思的是,欧美艺术发展到了近现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大航海时代后社会的发展使多种民族文化生态展现在欧美艺术家面前,另一方面是哲学与自然学科的发展使人对事物的认知从简单的视觉经验变得更本质、更广泛。似乎西方的艺术创作者对借鉴其他地域和民族的艺术特点毫不纠结,拿来就用,“拿来主义”运用由心。印象派的绘画里出现大量日本元素,高更干脆去表现土著民族的生活,毕加索的绘画中闪现着非洲雕塑的造型理念,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同时,西方绘画发展逐渐脱离一开始对客观物象描摹再现的表达追求,反向执着于创作者内心的自省和感受,由此生发了一系列新的绘画理论和画面语言。
  由于受到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野蛮侵袭,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在近代显得破碎,转折突兀。中国绘画的发展在这个时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显得更多样化一些,出现了大量新的画种和绘画方式,只是缺乏消化与吸收,需要积淀和时间。由于中国了解和借鉴西方艺术的某些时期也是西方艺术思潮转折变化的时代,所以那时国内有些艺术家常常缺失了借鉴的方向和依托,找不到参照系。
  无论绘画艺术的发展过程多么曲折变化,如今二十一世纪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势不可挡,必然带来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一方面会不断产生交会贯通的新的艺术形式和语言,另一方面,不同民族的文化和审美特点会显得更加珍贵和重要。比如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体系的建立,就借鉴了前苏联的学科设置、教学组织、课程设计乃至评价体系。同时,中国的传统绘画在西式的美术院校依然占据一席之地,并且有大量的素描色彩写生课程,它们都融入了中国画的教学当中,中国画专业在诸多美术院校里焕发着勃勃生机。在这种借鉴西方素描、写生、光影等概念和训练手段的国画教学方式培养的学生中涌现出众多优秀的国画大家,有徐悲鸿、蒋兆和等开创者,也有卢沉、周思聪、杨之光、谢志高等受益者。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当代油画创作中借鉴和融合中国传统精髓与样式的尝试虽延绵不绝,但成就者较少,难以形成较有影响力的创作风貌和艺术群体。不过在近些年的油画创作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进行中西结合或中国风格油画创作的尝试者逐渐增多,探讨“油画写意性”的理论研讨和创作实践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应该可以判断,在油画创作中尝试呈现中国传统审美的作品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笔者自幼习画、练字,受中国传统艺术的熏陶走上专业绘画道路,在中央美术学院接受的是完整的西方学院式美术教育,对中西之间绘画的差异感受颇深。从事绘画专业已20余载,东西审美的结合益发成为兴趣所在,概括下来不过两个方面,一是中国书画笔情墨趣如何融入油画语言中予以呈现,反向则是西方绘画丰富的色彩及堆叠的层次如何在中国水墨中找到结合契机。现在新材料、新媒介的出现使这类绘画在技巧和语言图示上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二是西方绘画和中国绘画的画面表达存在很大差异,导致描绘同一类事物的题材、角度甚至画面结构可能完全不同,这种不同既是差异又是互相借鉴的结合点,我也作了一些尝试。通过摸索,从自身的经验总结,我认为写生是在东西方绘画之间寻找契合点的非常有益的训练方式。如前文所述,中国专业院校的美术教育已经将写生融入所有美术实践专业的学习与培养中,自然也为描绘对象的不同角度和手法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多种尝试的可能。
  □ 谢岩
  自西学东渐以来,对中西方绘画的观察、比较和讨论一直都是绘画研究的重要课题。西方写实绘画重描摹、重实体,关注于表现客观世界的物象结构与视觉经验,一笔一画、一招一式都有严整的逻辑和定理。早期的欧洲艺术家如乔托、达·芬奇、丢勒等甚至开展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同时在绘画的观念及工具材料上不断吸收结合科学研究的最新理论与技术进步的实践成果,伴随着社会发展,一同线性地向前发展。
  中国画则重感悟、重体验、重自省,更强调创作者内心对外部物象的反应与感受,借物抒情。笔头墨端“逸笔草草”“聊写胸中逸气尔”。随着中国文化尤其哲学思想的发展,中国绘画越来越倾向于对创作者内心的自省和表达,对审美规律的探讨和实践,如此丰富了画论,也有了“程式”的概念,即建立在画法风格上的提炼和总结。
  同时,中国画在画法实践中将中西方绘画互相借鉴和融合的尝试延绵不绝。自郎世宁穿上清代补服,拿起宣纸毛笔开始,中国画家对中西方不同画种、不同绘画语言的借鉴与融合便越来越主动并效果显著,大量艺术家从绘画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尝试,涌现出许多璀璨的名字如后来的林风眠、吴冠中、黄永玉等。
  有意思的是,欧美艺术发展到了近现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大航海时代后社会的发展使多种民族文化生态展现在欧美艺术家面前,另一方面是哲学与自然学科的发展使人对事物的认知从简单的视觉经验变得更本质、更广泛。似乎西方的艺术创作者对借鉴其他地域和民族的艺术特点毫不纠结,拿来就用,“拿来主义”运用由心。印象派的绘画里出现大量日本元素,高更干脆去表现土著民族的生活,毕加索的绘画中闪现着非洲雕塑的造型理念,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同时,西方绘画发展逐渐脱离一开始对客观物象描摹再现的表达追求,反向执着于创作者内心的自省和感受,由此生发了一系列新的绘画理论和画面语言。
  由于受到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野蛮侵袭,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在近代显得破碎,转折突兀。中国绘画的发展在这个时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显得更多样化一些,出现了大量新的画种和绘画方式,只是缺乏消化与吸收,需要积淀和时间。由于中国了解和借鉴西方艺术的某些时期也是西方艺术思潮转折变化的时代,所以那时国内有些艺术家常常缺失了借鉴的方向和依托,找不到参照系。
  无论绘画艺术的发展过程多么曲折变化,如今二十一世纪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势不可挡,必然带来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一方面会不断产生交会贯通的新的艺术形式和语言,另一方面,不同民族的文化和审美特点会显得更加珍贵和重要。比如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体系的建立,就借鉴了前苏联的学科设置、教学组织、课程设计乃至评价体系。同时,中国的传统绘画在西式的美术院校依然占据一席之地,并且有大量的素描色彩写生课程,它们都融入了中国画的教学当中,中国画专业在诸多美术院校里焕发着勃勃生机。在这种借鉴西方素描、写生、光影等概念和训练手段的国画教学方式培养的学生中涌现出众多优秀的国画大家,有徐悲鸿、蒋兆和等开创者,也有卢沉、周思聪、杨之光、谢志高等受益者。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当代油画创作中借鉴和融合中国传统精髓与样式的尝试虽延绵不绝,但成就者较少,难以形成较有影响力的创作风貌和艺术群体。不过在近些年的油画创作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进行中西结合或中国风格油画创作的尝试者逐渐增多,探讨“油画写意性”的理论研讨和创作实践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应该可以判断,在油画创作中尝试呈现中国传统审美的作品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笔者自幼习画、练字,受中国传统艺术的熏陶走上专业绘画道路,在中央美术学院接受的是完整的西方学院式美术教育,对中西之间绘画的差异感受颇深。从事绘画专业已20余载,东西审美的结合益发成为兴趣所在,概括下来不过两个方面,一是中国书画笔情墨趣如何融入油画语言中予以呈现,反向则是西方绘画丰富的色彩及堆叠的层次如何在中国水墨中找到结合契机。现在新材料、新媒介的出现使这类绘画在技巧和语言图示上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二是西方绘画和中国绘画的画面表达存在很大差异,导致描绘同一类事物的题材、角度甚至画面结构可能完全不同,这种不同既是差异又是互相借鉴的结合点,我也作了一些尝试。通过摸索,从自身的经验总结,我认为写生是在东西方绘画之间寻找契合点的非常有益的训练方式。如前文所述,中国专业院校的美术教育已经将写生融入所有美术实践专业的学习与培养中,自然也为描绘对象的不同角度和手法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多种尝试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