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中区打造特色志愿服务品牌

促进基层社会治理良性循环

2022-05-20 作者: 张环泽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张环泽
  本报通讯员 周杨

  枣庄市中区积极整合各类资源,充实服务力量,创新活动形式,打造“文明新时代 志汇在市中”特色志愿服务品牌,确保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取得实效。
  整合资源,夯筑文明实践强磁场。依托“1个中心+11个所+158个站”三级文明实践阵地,充分发挥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引领作用,整合团委、文联、文旅、民政、农业、教育等多部门资源,实施“中心—所—站”三级联动,实现纵向联动、横向互动。打造“中兴YI家”服务阵地,创新开发“志汇·市中”小程序,采取线上+线下、集中+分散模式,线上开通市中志愿者服务网,目前已注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团队406个,注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82939人,活动时长达39268小时。线下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载体,深入镇(街)、村(社区)开展多种形式的文明实践活动1600余场次。整合各类政务App和各类信息平台,提供公积金、社会保险查询等便民服务功能,打造群众指尖上的服务窗口,将“一次办结”转向“零跑腿”。用好市中融e通智慧平台,实现百姓点单、平台派单、志愿者接单、百姓评单闭环运作模式,平台开通以来,共收集民生诉求138334件,办结137854件,办结率99.65%,有效解决了群众反映的生活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打造了有呼必应、民呼快应、企呼早应的“三呼三应”服务群众机制。
  志愿服务,汇聚文明实践正能量。全区各级志愿服务队围绕“一月一主题”积极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月主题是“禁燃禁放 绿色环保”,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树立安全、环保、绿色、健康的过节新风尚;2月依托“传承民俗 弘扬传统”主题,组织各志愿服务队开展“笔墨迎新春 送福进万家”“爱心义剪 喜迎新春”“非遗迎春 年味渐浓”“喜乐元宵”“温馨助老”等主题活动;3月以学雷锋活动月和植树节为契机,组织志愿者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实践活动;4月结合“移风易俗 文明祭扫”主题,组织志愿者开展文明祭扫、环境保护等宣传活动,引导群众逐步树立“丧事简办、绿色祭奠”文明新风。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增强了文明实践的广度、厚度和温度。把化解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忧心事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落脚点,志愿者通过供需对接、精准有效的志愿服务活动,办理群众诉求,推动矛盾问题的解决。共青团市中区委青年志愿者协会现有注册的正式志愿者1414人,先后开展了金晖助老、牵手关爱、困境儿童公益冬令营、青春战疫、希望小屋、青少年帮扶救助、青年创业指导、青少年可持续发展教育、公益募捐等活动,参与活动志愿者12000余人次,取得了良好活动效果和社会反响。
  典型引领,引领文明实践新风尚。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做好道德模范、时代楷模、最美人物、枣庄好人等典型选树宣传工作,孟凡爱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廉继凤等4人获评省级道德模范,杨守山、李明强、高畅入选“中国好人榜”,市中区聚力青年公益发展中心和市中区曙光帮教志愿者协会入选全省抗击疫情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全区已开展了三届“最美市中人”评选表彰活动和“美丽家庭”评选活动,积极推荐优秀好人典型参加“枣庄好人”评选,评选结束后精心组织表彰、宣传及宣讲,吸引更多群众争做“最美市中人”,在全社会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形成了好人好事层出不穷的“好人现象”。深化各类文明创建活动,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显著,永安镇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光明路街道获评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文化路小学获评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营造了倡树文明新风、践行主流价值的浓厚氛围。
  彰显品牌,奏响文明实践主旋律。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创建工作中创新探索出“小马扎 红马甲 土专家”基层志愿服务模式,“小红土”经验做法被央视《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报道。结合镇(街)、部门特点,立足自身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100余个。齐村镇的“书香齐村”“雨过天晴”,团区委的“聚力青年”、区妇联的“巾帼维权”、区卫健局的“卫爱行动”、区司法局的“曙光帮教”等都已经成为深受群众喜爱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在“小红土”的引领下,市中区进一步培育挖掘志愿服务新品牌,增强服务针对性,打通治理微循环,吸引更多群众主动参与志愿服务,不断提升群众的文明素养与满意度,促进基层社会治理良性循环。
  □ 本报记者 张环泽
  本报通讯员 周杨

  枣庄市中区积极整合各类资源,充实服务力量,创新活动形式,打造“文明新时代 志汇在市中”特色志愿服务品牌,确保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取得实效。
  整合资源,夯筑文明实践强磁场。依托“1个中心+11个所+158个站”三级文明实践阵地,充分发挥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引领作用,整合团委、文联、文旅、民政、农业、教育等多部门资源,实施“中心—所—站”三级联动,实现纵向联动、横向互动。打造“中兴YI家”服务阵地,创新开发“志汇·市中”小程序,采取线上+线下、集中+分散模式,线上开通市中志愿者服务网,目前已注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团队406个,注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82939人,活动时长达39268小时。线下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载体,深入镇(街)、村(社区)开展多种形式的文明实践活动1600余场次。整合各类政务App和各类信息平台,提供公积金、社会保险查询等便民服务功能,打造群众指尖上的服务窗口,将“一次办结”转向“零跑腿”。用好市中融e通智慧平台,实现百姓点单、平台派单、志愿者接单、百姓评单闭环运作模式,平台开通以来,共收集民生诉求138334件,办结137854件,办结率99.65%,有效解决了群众反映的生活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打造了有呼必应、民呼快应、企呼早应的“三呼三应”服务群众机制。
  志愿服务,汇聚文明实践正能量。全区各级志愿服务队围绕“一月一主题”积极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月主题是“禁燃禁放 绿色环保”,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树立安全、环保、绿色、健康的过节新风尚;2月依托“传承民俗 弘扬传统”主题,组织各志愿服务队开展“笔墨迎新春 送福进万家”“爱心义剪 喜迎新春”“非遗迎春 年味渐浓”“喜乐元宵”“温馨助老”等主题活动;3月以学雷锋活动月和植树节为契机,组织志愿者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实践活动;4月结合“移风易俗 文明祭扫”主题,组织志愿者开展文明祭扫、环境保护等宣传活动,引导群众逐步树立“丧事简办、绿色祭奠”文明新风。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增强了文明实践的广度、厚度和温度。把化解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忧心事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落脚点,志愿者通过供需对接、精准有效的志愿服务活动,办理群众诉求,推动矛盾问题的解决。共青团市中区委青年志愿者协会现有注册的正式志愿者1414人,先后开展了金晖助老、牵手关爱、困境儿童公益冬令营、青春战疫、希望小屋、青少年帮扶救助、青年创业指导、青少年可持续发展教育、公益募捐等活动,参与活动志愿者12000余人次,取得了良好活动效果和社会反响。
  典型引领,引领文明实践新风尚。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做好道德模范、时代楷模、最美人物、枣庄好人等典型选树宣传工作,孟凡爱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廉继凤等4人获评省级道德模范,杨守山、李明强、高畅入选“中国好人榜”,市中区聚力青年公益发展中心和市中区曙光帮教志愿者协会入选全省抗击疫情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全区已开展了三届“最美市中人”评选表彰活动和“美丽家庭”评选活动,积极推荐优秀好人典型参加“枣庄好人”评选,评选结束后精心组织表彰、宣传及宣讲,吸引更多群众争做“最美市中人”,在全社会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形成了好人好事层出不穷的“好人现象”。深化各类文明创建活动,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显著,永安镇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光明路街道获评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文化路小学获评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营造了倡树文明新风、践行主流价值的浓厚氛围。
  彰显品牌,奏响文明实践主旋律。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创建工作中创新探索出“小马扎 红马甲 土专家”基层志愿服务模式,“小红土”经验做法被央视《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报道。结合镇(街)、部门特点,立足自身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100余个。齐村镇的“书香齐村”“雨过天晴”,团区委的“聚力青年”、区妇联的“巾帼维权”、区卫健局的“卫爱行动”、区司法局的“曙光帮教”等都已经成为深受群众喜爱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在“小红土”的引领下,市中区进一步培育挖掘志愿服务新品牌,增强服务针对性,打通治理微循环,吸引更多群众主动参与志愿服务,不断提升群众的文明素养与满意度,促进基层社会治理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