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大学虚拟教研室开启跨校跨域教学交流

让核心课程焕发耀眼光彩

2022-05-1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通讯员 何文玲

  3月29日,山东建筑大学和塔里木大学的《房屋建筑学》同步课堂如期举行。两校师生穿越时空打破3125公里的界限,相聚云端课堂,共享山东建筑大学教授崔艳秋的“建筑平面组合设计”精彩课程。这是今年学校获批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后,崔艳秋作为项目负责人在智慧树平台“首秀”,正式开启了学校与西部大学虚拟教研室建设的实践活动。
  作为该校建筑技术主干课程,历经40余年建设积淀,今年《房屋建筑学》作为核心课程助力学校获批虚拟教研室。虚拟教研室开启跨校跨域教学交流让核心课程焕发耀眼光彩。《房屋建筑学》课程对内服务于本校土木建筑领域的10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对外在全国23个省市的92所各类层次的高校应用示范,线上资源累计学习人数33.15万人次。教材被24个省、直辖市的126所高校选用。
出版新形态教材,
经典课程焕发新光彩

  把《房屋建筑学》打造为国内同领域一流课程。崔艳秋及其团队成员在课程建设之路上持续深耕几十年。课程先后获批国家级精品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和山东省首批高校在线开放课程……
  2019年,随着信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崔艳秋与其团队成员为解决纸质教材的短板,多次开展专题教研讨论,并赴清华大学等高校交流经验。在与外校教师互加微信时,发现了二维码这个便捷的链接技术,点亮了她的灵感。崔艳秋介绍:“返校后,我与团队成员连夜探索通过二维码链接实现虚、实教学资源的方法,率先研发出《房屋建筑学》新形态教材,嵌入图像、视频、三维动画、VR、微课等资源,并引入国内、国际慕课平台课程,建立数字化课程资源库,扩大学生国际视野,拓展知识的广度与深度。”经典课程焕发出新光彩。方便学生自学,是《房屋建筑学》这本书最突出的特点。课本里重点、难点知识后都有一个对应的二维码,手机扫一下便可以看到知识的视频讲解,便于学生随时随地学习。
  新形态教材自出版以来,已被全国百余所高校选用,累计发行40余万册,2021年获首届省级一流教材,并被遴选参评国家教材建设奖。
创新教学实践,建设“工程思政高效课堂”
  课程建设取得成就后,崔艳秋教学团队把“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渗透,促进思政与专业建设融合”确立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创新点
  崔艳秋以学生为中心,有意识地收集学生对课程的评价情况,发掘学生的兴趣点。从古代的宫殿类、宗教类和民居类建筑以及现代办公、文化、体育和居住类等建筑中寻找典型案例,穿插进课程教学改革中,目的是建设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一体的“工程思政高效课堂”。“以布达拉宫为例引入‘立面细部设计’方法,介绍藏地建筑的杰出代表,解析藏族宫堡式建筑巧用地势、依山而建的生态建设手法与抗震方面的构造技巧,通过学习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传承中国博大精深的建筑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培养学生大国工匠精神。”即将毕业的学生刘玉坤对建筑立面与造型设计授课内容印象深刻。
  2021年,崔艳秋教学团队获评首届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学生先后斩获全国绿色建筑设计竞赛一、二、三等奖十余项,崔艳秋获绿色建筑杰出贡献奖。
探索虚拟教研,促成线上教学资源共享
  今年三月,由崔艳秋作为项目负责人,申报的“建筑技术课程虚拟教研室”成功入选全国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山东省共有8所高校获得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项目,其中该项目是山东省省属高校中唯一获批的“课程(群)教学类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
  自2005年开始,崔教授教学团队以国家级精品课建设为契机开始了虚拟教研室的探索。2020年教学活动全面转为线上模式,他们积极探索跨校联合教学、教研,促进了互联网+、VR技术与教研室建设的深度融合,形成了“建筑技术虚拟教研室”的雏形,为2022年获批国家级虚拟教研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崔艳秋教学团队联合12所共建高校、38所应用示范高校共同开展虚拟教研室的形态、模式、机制研究,打造建筑技术课程虚拟教研室。
  虚拟教研室为跨校跨域教学交流开启了门户,促成了线上教学资源的共享。教学团队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共建西部特色教学资源库,与沈阳工业大学等共建双线课程,分获辽宁省、河南省一流课程。今年2月22日,崔艳秋带领教学团队与新疆塔里木大学教学团队达成了共建国家级虚拟教研室的初步协议与框架。
  下一步,该校将持续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着力构建制度有保障、教师有榜样、课程有示范、成果可推广的课程建设大格局。
  □ 本报通讯员 何文玲

  3月29日,山东建筑大学和塔里木大学的《房屋建筑学》同步课堂如期举行。两校师生穿越时空打破3125公里的界限,相聚云端课堂,共享山东建筑大学教授崔艳秋的“建筑平面组合设计”精彩课程。这是今年学校获批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后,崔艳秋作为项目负责人在智慧树平台“首秀”,正式开启了学校与西部大学虚拟教研室建设的实践活动。
  作为该校建筑技术主干课程,历经40余年建设积淀,今年《房屋建筑学》作为核心课程助力学校获批虚拟教研室。虚拟教研室开启跨校跨域教学交流让核心课程焕发耀眼光彩。《房屋建筑学》课程对内服务于本校土木建筑领域的10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对外在全国23个省市的92所各类层次的高校应用示范,线上资源累计学习人数33.15万人次。教材被24个省、直辖市的126所高校选用。
出版新形态教材,
经典课程焕发新光彩

  把《房屋建筑学》打造为国内同领域一流课程。崔艳秋及其团队成员在课程建设之路上持续深耕几十年。课程先后获批国家级精品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和山东省首批高校在线开放课程……
  2019年,随着信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崔艳秋与其团队成员为解决纸质教材的短板,多次开展专题教研讨论,并赴清华大学等高校交流经验。在与外校教师互加微信时,发现了二维码这个便捷的链接技术,点亮了她的灵感。崔艳秋介绍:“返校后,我与团队成员连夜探索通过二维码链接实现虚、实教学资源的方法,率先研发出《房屋建筑学》新形态教材,嵌入图像、视频、三维动画、VR、微课等资源,并引入国内、国际慕课平台课程,建立数字化课程资源库,扩大学生国际视野,拓展知识的广度与深度。”经典课程焕发出新光彩。方便学生自学,是《房屋建筑学》这本书最突出的特点。课本里重点、难点知识后都有一个对应的二维码,手机扫一下便可以看到知识的视频讲解,便于学生随时随地学习。
  新形态教材自出版以来,已被全国百余所高校选用,累计发行40余万册,2021年获首届省级一流教材,并被遴选参评国家教材建设奖。
创新教学实践,建设“工程思政高效课堂”
  课程建设取得成就后,崔艳秋教学团队把“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渗透,促进思政与专业建设融合”确立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创新点
  崔艳秋以学生为中心,有意识地收集学生对课程的评价情况,发掘学生的兴趣点。从古代的宫殿类、宗教类和民居类建筑以及现代办公、文化、体育和居住类等建筑中寻找典型案例,穿插进课程教学改革中,目的是建设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一体的“工程思政高效课堂”。“以布达拉宫为例引入‘立面细部设计’方法,介绍藏地建筑的杰出代表,解析藏族宫堡式建筑巧用地势、依山而建的生态建设手法与抗震方面的构造技巧,通过学习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传承中国博大精深的建筑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培养学生大国工匠精神。”即将毕业的学生刘玉坤对建筑立面与造型设计授课内容印象深刻。
  2021年,崔艳秋教学团队获评首届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学生先后斩获全国绿色建筑设计竞赛一、二、三等奖十余项,崔艳秋获绿色建筑杰出贡献奖。
探索虚拟教研,促成线上教学资源共享
  今年三月,由崔艳秋作为项目负责人,申报的“建筑技术课程虚拟教研室”成功入选全国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山东省共有8所高校获得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项目,其中该项目是山东省省属高校中唯一获批的“课程(群)教学类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
  自2005年开始,崔教授教学团队以国家级精品课建设为契机开始了虚拟教研室的探索。2020年教学活动全面转为线上模式,他们积极探索跨校联合教学、教研,促进了互联网+、VR技术与教研室建设的深度融合,形成了“建筑技术虚拟教研室”的雏形,为2022年获批国家级虚拟教研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崔艳秋教学团队联合12所共建高校、38所应用示范高校共同开展虚拟教研室的形态、模式、机制研究,打造建筑技术课程虚拟教研室。
  虚拟教研室为跨校跨域教学交流开启了门户,促成了线上教学资源的共享。教学团队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共建西部特色教学资源库,与沈阳工业大学等共建双线课程,分获辽宁省、河南省一流课程。今年2月22日,崔艳秋带领教学团队与新疆塔里木大学教学团队达成了共建国家级虚拟教研室的初步协议与框架。
  下一步,该校将持续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着力构建制度有保障、教师有榜样、课程有示范、成果可推广的课程建设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