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 传播文化山东新形象

2021-12-3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郑燕
  
  黄河之水滋养了齐鲁大地,哺育了齐鲁儿女,孕育了齐鲁文化。对于山东而言,黄河是连岱汇儒、济运通海、孕育齐鲁的“母亲河”,在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中,将以其独有的世界话语权,构建起新时代治理黄河、创造“幸福河”的“新大河文明”对话体系,“以河为媒”来展示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和中国自信。
解寻“文化基因”
阐释好“母亲河”的根与魂

  长期以来,相对于中上游地区黄河文明的主导地位,山东的黄河文化却是相对模糊和边缘的。比如,山东早期文化形象定位为“一山一水一圣人”,原本是指“泰山、黄河、孔子”,但在很多语境下被解读为“泰山、趵突泉、孔子”,小而精“看得见的趵突泉”,远比大而无“看不见的黄河”更有代表性和吸引力;甚至某些地区,只有在防洪防患的时候,才想起“黄河”。
  齐鲁文化是黄河文化的源头和核心文化之一。讲好新时代的“黄河故事”,需要我们去深挖细刨“母亲河”的文化符号,深入研究山东黄河文化形成、发展和演进历程,全面阐释黄河文化对齐鲁文化的孕育涵养作用,充分认识齐鲁文化对黄河文化演进发展的反哺作用,构建新时代山东黄河文化价值体系。
聚焦“美丽廊道”
展现“幸福河”风采

  黄河流域是生态脆弱区,生态文明建设是“底线”和“红线”,沿黄地区坚持生态优先理念,发挥黄河整体带动和线性串联作用,加强黄河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景观提升与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打造一批高端黄河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文化旅游景区,将山东黄河沿线打造成为美丽中国的生态廊道、景观廊道、产业廊道,立体展现新时代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建设成就。
  一是突出业态增效,讲好“宜业黄河”故事。要依托资源优势和文化差异,因地制宜地优化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乡土风情、智慧黄河等业态结构,推动供给侧改革。鼓励各节点城市积极创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打造一批开放式的黄河滨河公园、生态湿地公园、生态森林公园、文化产业园区等公共空间。
  二是聚焦人民幸福,讲好“宜居黄河”故事。要以“居民幸福”和“游客满意”为目标,创造“近者悦,远者来”的美好生活和休闲旅游空间,发现黄河美,展示黄河美,传播黄河美,分享黄河美,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幸福黄河”的获得感和自豪感。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规划建设黄河生态湿地、黄河生态公园、黄河滨河公园、黄河郊野公园、黄河农业观光园、黄河生态森林公园、黄河美丽乡村、黄河生态人家等,将沿黄流域临河、近河、亲河区域打造成市民和游客共享的新型城乡功能区,让黄河与城市乡村产生紧密的生态、生产和生活关联。
  三是建设“风情廊道”,讲好“宜游黄河”故事。以贯穿沿黄9市25县的黄河大堤为基础,升级、改造、建设“山东省黄河千里风情自驾廊道”,完善黄河干线旅游交通网络体系,打造高标准的景观化道路。建设“黄河驿站”,配套自驾露营地、汽车旅馆、黄河人家民宿等业态。建设步行道、骑行道等慢游景观道,配备骑行设备租赁及相关服务。全面整合沿途城乡优质文化和旅游资源,让河、城、村、景经由风景廊道的串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打造山东黄河文化精品旅游带。
创新黄河“超级IP”
塑造“智慧河”文化品牌

  “黄河”作为一个超级IP,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和品牌价值。在黄河文化品牌矩阵中,不但有黄河入海、泰山崛起、孔子家乡这些世界级文化符号,自带流量先贤圣人、诸子百家和历史名人也是浩若繁星、不胜枚举,还有一大批具有成长潜力的IP资源数不胜数。
  一是从业态创新、产品衍生和服务升级等层面探索新路径和新模式,让黄河文化成为“看得见的风景”。创新打造一批黄河文化主题产品。充分利用老字号餐饮品牌资源,创新研发“黄河宴”系列餐饮;依托黄河地理标志商品资源研发“黄河礼物”;建设一批特色化、品牌化、创意化的“黄河美宿”;研发“黄河记忆”系列文创产品。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设立“黄河非遗工坊”“大师工作室”,开展传承、传播活动。
  二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再现文化场景,再造产品体验,用场景展示文化,让体验讲述“黄河”。将黄河资源转化为具有生态背景、文化场景、生活美景、时代图景的“生活方式”,打造“主客共享”的生活、学习和成长空间,以“现场感”和“亲历感”讲述“黄河故事”,推动黄河文明的传播与普及,通过生活化、场景化叙事,全面展现新时代黄河流域的“美好生活图景”。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活化黄河文物,演绎黄河历史,编制大河之舞,推动黄河夜游,营造现实与虚拟的交互体验,用业态、产品和服务实现消费体验,用场景展示文化,让体验讲述“人文黄河”。
  三是深化黄河文化精品旅游带与生态文明建设、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文化复兴和绿色发展等战略的深度衔接,培育引领全国的典范品牌。比如“黄河入海”旅游品牌,突出黄河文化元素与黄河沿岸景观设计的融合,构建“黄河入海”品牌标志体系,打造黄河旅游品牌产品和精品线路,形成具有中国代表性和齐鲁风格的旅游目的地品牌。深耕尼山论坛、稷下论坛等世界文明对话的国际平台,推动黄河文明及山东文化的世界多元对话,展示中国精神和中国自信。
  (作者为山东财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本文系国家社科艺术学一般项目《媒介生态学视野下“黄河故事”的跨媒介叙事研究(20BH147)》的阶段性成果)
  □郑燕
  
  黄河之水滋养了齐鲁大地,哺育了齐鲁儿女,孕育了齐鲁文化。对于山东而言,黄河是连岱汇儒、济运通海、孕育齐鲁的“母亲河”,在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中,将以其独有的世界话语权,构建起新时代治理黄河、创造“幸福河”的“新大河文明”对话体系,“以河为媒”来展示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和中国自信。
解寻“文化基因”
阐释好“母亲河”的根与魂

  长期以来,相对于中上游地区黄河文明的主导地位,山东的黄河文化却是相对模糊和边缘的。比如,山东早期文化形象定位为“一山一水一圣人”,原本是指“泰山、黄河、孔子”,但在很多语境下被解读为“泰山、趵突泉、孔子”,小而精“看得见的趵突泉”,远比大而无“看不见的黄河”更有代表性和吸引力;甚至某些地区,只有在防洪防患的时候,才想起“黄河”。
  齐鲁文化是黄河文化的源头和核心文化之一。讲好新时代的“黄河故事”,需要我们去深挖细刨“母亲河”的文化符号,深入研究山东黄河文化形成、发展和演进历程,全面阐释黄河文化对齐鲁文化的孕育涵养作用,充分认识齐鲁文化对黄河文化演进发展的反哺作用,构建新时代山东黄河文化价值体系。
聚焦“美丽廊道”
展现“幸福河”风采

  黄河流域是生态脆弱区,生态文明建设是“底线”和“红线”,沿黄地区坚持生态优先理念,发挥黄河整体带动和线性串联作用,加强黄河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景观提升与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打造一批高端黄河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文化旅游景区,将山东黄河沿线打造成为美丽中国的生态廊道、景观廊道、产业廊道,立体展现新时代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建设成就。
  一是突出业态增效,讲好“宜业黄河”故事。要依托资源优势和文化差异,因地制宜地优化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乡土风情、智慧黄河等业态结构,推动供给侧改革。鼓励各节点城市积极创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打造一批开放式的黄河滨河公园、生态湿地公园、生态森林公园、文化产业园区等公共空间。
  二是聚焦人民幸福,讲好“宜居黄河”故事。要以“居民幸福”和“游客满意”为目标,创造“近者悦,远者来”的美好生活和休闲旅游空间,发现黄河美,展示黄河美,传播黄河美,分享黄河美,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幸福黄河”的获得感和自豪感。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规划建设黄河生态湿地、黄河生态公园、黄河滨河公园、黄河郊野公园、黄河农业观光园、黄河生态森林公园、黄河美丽乡村、黄河生态人家等,将沿黄流域临河、近河、亲河区域打造成市民和游客共享的新型城乡功能区,让黄河与城市乡村产生紧密的生态、生产和生活关联。
  三是建设“风情廊道”,讲好“宜游黄河”故事。以贯穿沿黄9市25县的黄河大堤为基础,升级、改造、建设“山东省黄河千里风情自驾廊道”,完善黄河干线旅游交通网络体系,打造高标准的景观化道路。建设“黄河驿站”,配套自驾露营地、汽车旅馆、黄河人家民宿等业态。建设步行道、骑行道等慢游景观道,配备骑行设备租赁及相关服务。全面整合沿途城乡优质文化和旅游资源,让河、城、村、景经由风景廊道的串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打造山东黄河文化精品旅游带。
创新黄河“超级IP”
塑造“智慧河”文化品牌

  “黄河”作为一个超级IP,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和品牌价值。在黄河文化品牌矩阵中,不但有黄河入海、泰山崛起、孔子家乡这些世界级文化符号,自带流量先贤圣人、诸子百家和历史名人也是浩若繁星、不胜枚举,还有一大批具有成长潜力的IP资源数不胜数。
  一是从业态创新、产品衍生和服务升级等层面探索新路径和新模式,让黄河文化成为“看得见的风景”。创新打造一批黄河文化主题产品。充分利用老字号餐饮品牌资源,创新研发“黄河宴”系列餐饮;依托黄河地理标志商品资源研发“黄河礼物”;建设一批特色化、品牌化、创意化的“黄河美宿”;研发“黄河记忆”系列文创产品。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设立“黄河非遗工坊”“大师工作室”,开展传承、传播活动。
  二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再现文化场景,再造产品体验,用场景展示文化,让体验讲述“黄河”。将黄河资源转化为具有生态背景、文化场景、生活美景、时代图景的“生活方式”,打造“主客共享”的生活、学习和成长空间,以“现场感”和“亲历感”讲述“黄河故事”,推动黄河文明的传播与普及,通过生活化、场景化叙事,全面展现新时代黄河流域的“美好生活图景”。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活化黄河文物,演绎黄河历史,编制大河之舞,推动黄河夜游,营造现实与虚拟的交互体验,用业态、产品和服务实现消费体验,用场景展示文化,让体验讲述“人文黄河”。
  三是深化黄河文化精品旅游带与生态文明建设、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文化复兴和绿色发展等战略的深度衔接,培育引领全国的典范品牌。比如“黄河入海”旅游品牌,突出黄河文化元素与黄河沿岸景观设计的融合,构建“黄河入海”品牌标志体系,打造黄河旅游品牌产品和精品线路,形成具有中国代表性和齐鲁风格的旅游目的地品牌。深耕尼山论坛、稷下论坛等世界文明对话的国际平台,推动黄河文明及山东文化的世界多元对话,展示中国精神和中国自信。
  (作者为山东财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本文系国家社科艺术学一般项目《媒介生态学视野下“黄河故事”的跨媒介叙事研究(20BH147)》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