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用力为乡村振兴赋能增色

鲁东大学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2021-11-1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通讯员 于佳楠 侯集体

  鲁东大学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决策部署,重点围绕“质量、精准、创新”做文章,聚焦“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教师党员、省派第一书记、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功成有我的筑路人,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把科学报国的论文
“写”在祖国大地上

  在鲁东大学,有一支16位女博士组成的农林作物遗传改良中心创新团队,她们当中12人是党员,是学校教学科研和助力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也是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良、品德高尚、作风严谨的高级知识分子队伍。该团队时刻紧盯乡村振兴中产业振兴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在推动地方农业发展,培育优秀农业人才方面充分发挥了“半边天”的作用,以科研成果造福农村农民,以实际行动践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真正来地里面写,才是真本事”的崇高论述。
  女博士团队在烟台市莱山区院格庄镇郑家庄村开展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帮助村里进行大球盖菇、草菇种植,两亩的大棚年利润超过10万元;淄博市博山区泉子村是山东省省级贫困村,为了谋求发展,村委决定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旅游业,但是当地只有杏花,旅游模式单一,女博士团队迎难而上,将多彩蘑菇和景观果树品种带到泉子村,无偿赠送了灵芝菌包,将泉子村逐步变成一年四季季季有景色,大山之中处处有惊喜的旅游热区。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栏目以《女博士团队助力乡村振兴》为题进行了报道。2021年,该团队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
省派“第一书记”
带领乡亲走上致富路

  鲁东大学驻宁津刘营伍乡“第一书记”郭连军刚刚到任,就开始挨家挨户走访。在得知村里张建强夫妇是制作蟋蟀罐的能人,有家传的制作手艺,郭连军非常兴奋,“蟋蟀罐或许是带领乡亲们致富的一条出路。”在查阅大量资料,充分了解蟋蟀罐相关历史文化渊源和文化价值基础上,多次奔赴济南请教相关专家,指导农户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丰富产品种类、提升产品档次,申请省级非遗。在郭连军的帮扶下,蟋蟀罐项目已累计带动40人就业,新增就业20多人,产品也远销全国各地。
  鲁东大学像郭连军一样无私奉献、为乡亲们找出路的省派“第一书记”还有很多。2012年以来,鲁东大学党委先后派出“第一书记”和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20人,其中6人次被地方党委政府荣记个人“二等功”,14人次被荣记个人“三等功”。2021年,全校共45名干部报名参加省派第五轮“第一书记”和第二批“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其中4个部门和学院全员报名。
学生党员返乡
带动近万人共同致富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如何带领乡亲们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杨安仁一直思索的问题。作为鲁东大学农学院的学生党员,利用家乡贵州当地自然资源,结合自身专业优势,致力于科技助推产业发展。通过自建基地、社企共建、农户自建等模式,建设国家油桐生物产业基地15万亩,辐射推广100万亩,直接带动就业1700余人,直接安置就业人数1000余人,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近4000人就业,户均增收4.63万元,带动近万人共同致富。杨安仁荣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金奖、“全国农村创新创业优秀带头人”“贵州省优秀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称号。
  以杨安仁为代表的一批学生党员返乡创业,聚焦乡村振兴、技术革新,发挥专业特色优势,把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创新相结合,把创新创业活动与大学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相结合,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相结合,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质量,切实在办实事、开新局上取得实效。
  □ 本报通讯员 于佳楠 侯集体

  鲁东大学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决策部署,重点围绕“质量、精准、创新”做文章,聚焦“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教师党员、省派第一书记、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功成有我的筑路人,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把科学报国的论文
“写”在祖国大地上

  在鲁东大学,有一支16位女博士组成的农林作物遗传改良中心创新团队,她们当中12人是党员,是学校教学科研和助力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也是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良、品德高尚、作风严谨的高级知识分子队伍。该团队时刻紧盯乡村振兴中产业振兴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在推动地方农业发展,培育优秀农业人才方面充分发挥了“半边天”的作用,以科研成果造福农村农民,以实际行动践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真正来地里面写,才是真本事”的崇高论述。
  女博士团队在烟台市莱山区院格庄镇郑家庄村开展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帮助村里进行大球盖菇、草菇种植,两亩的大棚年利润超过10万元;淄博市博山区泉子村是山东省省级贫困村,为了谋求发展,村委决定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旅游业,但是当地只有杏花,旅游模式单一,女博士团队迎难而上,将多彩蘑菇和景观果树品种带到泉子村,无偿赠送了灵芝菌包,将泉子村逐步变成一年四季季季有景色,大山之中处处有惊喜的旅游热区。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栏目以《女博士团队助力乡村振兴》为题进行了报道。2021年,该团队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
省派“第一书记”
带领乡亲走上致富路

  鲁东大学驻宁津刘营伍乡“第一书记”郭连军刚刚到任,就开始挨家挨户走访。在得知村里张建强夫妇是制作蟋蟀罐的能人,有家传的制作手艺,郭连军非常兴奋,“蟋蟀罐或许是带领乡亲们致富的一条出路。”在查阅大量资料,充分了解蟋蟀罐相关历史文化渊源和文化价值基础上,多次奔赴济南请教相关专家,指导农户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丰富产品种类、提升产品档次,申请省级非遗。在郭连军的帮扶下,蟋蟀罐项目已累计带动40人就业,新增就业20多人,产品也远销全国各地。
  鲁东大学像郭连军一样无私奉献、为乡亲们找出路的省派“第一书记”还有很多。2012年以来,鲁东大学党委先后派出“第一书记”和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20人,其中6人次被地方党委政府荣记个人“二等功”,14人次被荣记个人“三等功”。2021年,全校共45名干部报名参加省派第五轮“第一书记”和第二批“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其中4个部门和学院全员报名。
学生党员返乡
带动近万人共同致富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如何带领乡亲们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杨安仁一直思索的问题。作为鲁东大学农学院的学生党员,利用家乡贵州当地自然资源,结合自身专业优势,致力于科技助推产业发展。通过自建基地、社企共建、农户自建等模式,建设国家油桐生物产业基地15万亩,辐射推广100万亩,直接带动就业1700余人,直接安置就业人数1000余人,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近4000人就业,户均增收4.63万元,带动近万人共同致富。杨安仁荣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金奖、“全国农村创新创业优秀带头人”“贵州省优秀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称号。
  以杨安仁为代表的一批学生党员返乡创业,聚焦乡村振兴、技术革新,发挥专业特色优势,把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创新相结合,把创新创业活动与大学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相结合,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相结合,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质量,切实在办实事、开新局上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