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城区新华街道新园村“党建+集体经济”推进产城融合——

头雁高飞促振兴

2021-10-18 作者: 贺莹莹 来源: 大众日报
  □大众报业记者 贺莹莹 王金强 报道 10月14日,重阳节当天,德州爱尔眼科医院工作人员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在新园老年公寓开展社区义诊。
  □大众报业记者 贺莹莹 王君 报道 在新园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无花果大棚内,技术员正查看果实长势。
    □ 本报记者 贺莹莹
   本报通讯员 赵 雪


  10月14日上午,天空飘着小雨,已有秋的凉意。但在德州市德城区新华街道新园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无花果大棚内,却是一派生机盎然,青绿的无花果点缀在枝头,外形圆润饱满,预计再过半个月即可上市。常见的露地栽培青皮无花果当前已经下市,新园农业科技示范园把无花果树搬进了智能温室大棚,可以让大家在冬日里品尝到新鲜的无花果。
  “这样的枝头记得打杈,果实才能长得更加饱满。”说这话的,是新园村村民赵书东,他是大棚的技术员。去年智慧大棚刚刚建起来,他开始跟请来的技术员学习农业种植技术。“主要是想挑战一下自己,学点东西。”赵书东说。
  新园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是新华街道重点打造的绿色产业和区域党建联合体品牌。今年以来,新华街道充分发挥“头雁引领”作用,积极推进以新园村为核心,涵盖于官屯村、常兴村和李何村等行政村的“四化”(即组织区域化、项目品牌化、服务人文化、人才专业化)区域党建联合体建设,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模块重组”“条块融合”,以组织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新园农业科技示范园占地面积约832亩,总投资约2500万元,分三期建设高标准农业大棚10个,并积极探索引入“互联网+”“共享经济”“共享农场”等新模式新业态,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高效农业产业体系。园区全部建成后,预计联合体集体收入将突破3200万元,带动就业200余人。
  新园村是德州城区南部城乡一体化和产城融合最快、发展势头最好的村。全村户籍人口4000人,但常住人口达到1.2万人。20多年前,村“两委”从兴办集体企业、发展市场到开展土地流转,再到近年来建设新园高效农业示范园,不断推进集体经济发展。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700余万元,村民每人每年各种福利达2万多元,60岁以上老人还会另外发放专门养老补贴。收入提高了,曾经往外走的村民都想着回来发展。68岁的老党员周清河感触颇深,此前他的儿子在外工作,如今回到了村里,在村头开了一家饭店,女儿在市场售卖五金,经营得也不错。“村里有分红,老人还有养老金,过节村里还发放各种福利,我感觉现在的日子挺好。当然,这些多亏了我们村里的领头人。”
  “关键是党的政策好。基层只有抓好党建,才能带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的飞跃。”新园村党总支书记周英亮说。周英亮自1999年起担任基层党组织书记,2020年获评“全国劳模”称号。他介绍,近年来,新园村坚持党建引领,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探索“党建+集体经济”模式,稳步推进社区全面进步和产城融合,先后荣获全国文明交通示范社区、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文明村等称号。“努力发展集体经济,为的就是让老少爷们儿过上共同富裕、文明向上的好日子。”周英亮说。
  记者了解到,新园村还建设了幼儿园、卫生室、村史馆、休闲文化广场、风景区、游泳馆、老年公寓和门市房等,招引企业40多家,不断夯实集体经济产业基础。今年5月,换届后的新华街道新园村“两委”经过组织召开村民大会,对村规民约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村规民约对丧事简办、喜事新办进行规定,全力刹住攀比之风,倡树文明新风。”新园村红白理事会副会长李宝银说。
    □ 本报记者 贺莹莹
   本报通讯员 赵 雪


  10月14日上午,天空飘着小雨,已有秋的凉意。但在德州市德城区新华街道新园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无花果大棚内,却是一派生机盎然,青绿的无花果点缀在枝头,外形圆润饱满,预计再过半个月即可上市。常见的露地栽培青皮无花果当前已经下市,新园农业科技示范园把无花果树搬进了智能温室大棚,可以让大家在冬日里品尝到新鲜的无花果。
  “这样的枝头记得打杈,果实才能长得更加饱满。”说这话的,是新园村村民赵书东,他是大棚的技术员。去年智慧大棚刚刚建起来,他开始跟请来的技术员学习农业种植技术。“主要是想挑战一下自己,学点东西。”赵书东说。
  新园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是新华街道重点打造的绿色产业和区域党建联合体品牌。今年以来,新华街道充分发挥“头雁引领”作用,积极推进以新园村为核心,涵盖于官屯村、常兴村和李何村等行政村的“四化”(即组织区域化、项目品牌化、服务人文化、人才专业化)区域党建联合体建设,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模块重组”“条块融合”,以组织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新园农业科技示范园占地面积约832亩,总投资约2500万元,分三期建设高标准农业大棚10个,并积极探索引入“互联网+”“共享经济”“共享农场”等新模式新业态,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高效农业产业体系。园区全部建成后,预计联合体集体收入将突破3200万元,带动就业200余人。
  新园村是德州城区南部城乡一体化和产城融合最快、发展势头最好的村。全村户籍人口4000人,但常住人口达到1.2万人。20多年前,村“两委”从兴办集体企业、发展市场到开展土地流转,再到近年来建设新园高效农业示范园,不断推进集体经济发展。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700余万元,村民每人每年各种福利达2万多元,60岁以上老人还会另外发放专门养老补贴。收入提高了,曾经往外走的村民都想着回来发展。68岁的老党员周清河感触颇深,此前他的儿子在外工作,如今回到了村里,在村头开了一家饭店,女儿在市场售卖五金,经营得也不错。“村里有分红,老人还有养老金,过节村里还发放各种福利,我感觉现在的日子挺好。当然,这些多亏了我们村里的领头人。”
  “关键是党的政策好。基层只有抓好党建,才能带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的飞跃。”新园村党总支书记周英亮说。周英亮自1999年起担任基层党组织书记,2020年获评“全国劳模”称号。他介绍,近年来,新园村坚持党建引领,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探索“党建+集体经济”模式,稳步推进社区全面进步和产城融合,先后荣获全国文明交通示范社区、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文明村等称号。“努力发展集体经济,为的就是让老少爷们儿过上共同富裕、文明向上的好日子。”周英亮说。
  记者了解到,新园村还建设了幼儿园、卫生室、村史馆、休闲文化广场、风景区、游泳馆、老年公寓和门市房等,招引企业40多家,不断夯实集体经济产业基础。今年5月,换届后的新华街道新园村“两委”经过组织召开村民大会,对村规民约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村规民约对丧事简办、喜事新办进行规定,全力刹住攀比之风,倡树文明新风。”新园村红白理事会副会长李宝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