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一升一降”推进中医药惠民

2021-10-18 作者: 贺莹莹 来源: 大众日报
办实事 见行动
    □ 本报记者 贺莹莹
   本报通讯员 王法成 高宇


  “我患糖尿病20年了,每年都去德州市中医院住院20多天进行治疗。之前医保报销后自己承担4000多元,今年新政策实施后自己仅承担1600余元,减轻了不少负担。”10月12日,在德州市中医院内分泌科正在进行贴敷治疗的退休职工李仁河对记者说。
  李仁河所说的新政策,是德州市通过“一升一降”鼓励中医适宜技术开展并出台的“医保惠民五个鼓励”政策。新政策将国家级、省级中医药重点专科及建设单位的报销比例分别上浮12%、8%、4%,10家医疗机构的24个中医药重点专科受益,医保基金每年支持资金900余万元,全力扶持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此外,降低中医医疗机构基本医疗保险住院起付标准,参保人在定点中医医疗机构住院的,在一个自然年度内第一次住院的起付线标准降低200元,第二次住院的起付线标准降低100元。此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向中医药倾斜。充分考虑中医药诊疗特点,进一步提高医保总额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在“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支付方式改革试点中,探索适应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适当提高中医医疗机构结算系数,引导医疗机构资源配置,发挥中医药服务特点和诊疗优势,支持中医药事业和相关产业发展。
  “此前去门诊做针灸按摩治疗,单次就要100元左右,一个疗程至少要3000元。现如今医院开设了中医日间病房,当日治疗结束后就可以回家,一个疗程报销后自己仅承担不到1000元。”在陵城区中医院进行针灸治疗的朱玉明说。今年,德州市中医院、德州联合医院和陵城区中医院首批试点实施24个病种采取“中医日间病房”管理方式进行医保结算,试点目前已扩大至全市41家医疗机构,患者在院时间进一步缩短,医疗服务效率持续提升,受到广大群众普遍欢迎。
  德州市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引领,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德州市政府每年拨付专项资金用于全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和服务能力提升,近3年共拨付专项资金2171万元,用于中医适宜技术培训与推广、基层医疗机构国医堂建设、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等基层中医药工作。
  10月14日,宁津县城区居民张秀梅在宁津县中医院内科开具处方后,来到智慧中药房刷卡拿药。“如今拿中药很方便。自己不方便取的话,邮政可以免费配送,直接送到家门口。”张秀梅说。宁津县中医院智慧中药房系统将中草药从采购、验收入库、调剂、分发药、煎药、复核、发药、送药到家的整个流程进行智能化系统化管理,解决中医门诊传统服务模式面临的“等药难”“煎药难”“品质保障难”问题。
  目前,德州市二级及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全部设置“治未病科”和康复科。各县(市、区)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全部设置中医药科室,完善中西医联合查房制度。134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设立中医药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国医堂),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站、81%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全市拥有国家、省、市级中医药重点专科64个,纳入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成员单位6家。目前,全市拥有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2人、山东名中医药专家25人、德州名中医药专家107人;拥有国家级、省、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6个,培养继承人130余人;中医医疗机构牵头成立县域医共体9个,参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7个;依托县域中医医共体积极开展“医护到家”“智慧中药房”工作,提供集中煎药、配送服务。
办实事 见行动
    □ 本报记者 贺莹莹
   本报通讯员 王法成 高宇


  “我患糖尿病20年了,每年都去德州市中医院住院20多天进行治疗。之前医保报销后自己承担4000多元,今年新政策实施后自己仅承担1600余元,减轻了不少负担。”10月12日,在德州市中医院内分泌科正在进行贴敷治疗的退休职工李仁河对记者说。
  李仁河所说的新政策,是德州市通过“一升一降”鼓励中医适宜技术开展并出台的“医保惠民五个鼓励”政策。新政策将国家级、省级中医药重点专科及建设单位的报销比例分别上浮12%、8%、4%,10家医疗机构的24个中医药重点专科受益,医保基金每年支持资金900余万元,全力扶持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此外,降低中医医疗机构基本医疗保险住院起付标准,参保人在定点中医医疗机构住院的,在一个自然年度内第一次住院的起付线标准降低200元,第二次住院的起付线标准降低100元。此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向中医药倾斜。充分考虑中医药诊疗特点,进一步提高医保总额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在“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支付方式改革试点中,探索适应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适当提高中医医疗机构结算系数,引导医疗机构资源配置,发挥中医药服务特点和诊疗优势,支持中医药事业和相关产业发展。
  “此前去门诊做针灸按摩治疗,单次就要100元左右,一个疗程至少要3000元。现如今医院开设了中医日间病房,当日治疗结束后就可以回家,一个疗程报销后自己仅承担不到1000元。”在陵城区中医院进行针灸治疗的朱玉明说。今年,德州市中医院、德州联合医院和陵城区中医院首批试点实施24个病种采取“中医日间病房”管理方式进行医保结算,试点目前已扩大至全市41家医疗机构,患者在院时间进一步缩短,医疗服务效率持续提升,受到广大群众普遍欢迎。
  德州市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引领,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德州市政府每年拨付专项资金用于全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和服务能力提升,近3年共拨付专项资金2171万元,用于中医适宜技术培训与推广、基层医疗机构国医堂建设、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等基层中医药工作。
  10月14日,宁津县城区居民张秀梅在宁津县中医院内科开具处方后,来到智慧中药房刷卡拿药。“如今拿中药很方便。自己不方便取的话,邮政可以免费配送,直接送到家门口。”张秀梅说。宁津县中医院智慧中药房系统将中草药从采购、验收入库、调剂、分发药、煎药、复核、发药、送药到家的整个流程进行智能化系统化管理,解决中医门诊传统服务模式面临的“等药难”“煎药难”“品质保障难”问题。
  目前,德州市二级及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全部设置“治未病科”和康复科。各县(市、区)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全部设置中医药科室,完善中西医联合查房制度。134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设立中医药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国医堂),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站、81%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全市拥有国家、省、市级中医药重点专科64个,纳入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成员单位6家。目前,全市拥有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2人、山东名中医药专家25人、德州名中医药专家107人;拥有国家级、省、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6个,培养继承人130余人;中医医疗机构牵头成立县域医共体9个,参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7个;依托县域中医医共体积极开展“医护到家”“智慧中药房”工作,提供集中煎药、配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