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时事

构建就业全域化扶持体系让更多人“就在市南”

青岛市市南区探索新模式促进就业工作提质增效

2021-07-2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齐之虎
  
  针对当前的就业形势,青岛市市南区从就业服务体系化建设入手,以政策、服务、平台为着力点,持续深化流程再造,提升服务品质,创新支撑平台,千方百计赋能就业,让更多求职人员“就在市南”,让就业服务延伸到大街小巷。
  
  
  深化两大就业政策宣传体系
  实现政策推送“一键达”
  “他们送给我们的这个小册子太好用了,我们直接扫那个用人单位的二维码就能看到可以享受的各项政策,很直观,也很精准。感觉这种分类方式,政府真是用心了。”创益邦创业孵化基地工会主席姜文博说。
  姜文博说的小册子是市南区人社局今年新印制的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指南。该指南按照服务对象类别进行政策画像,以“我+”的形式引导服务对象扫码了解政策,如创业人员可扫“我是创业者”二维码,人力资源机构可扫“我是人力资源机构”二维码。
  “相比于以往厚厚一本的政策宣传手册和单页,这种按服务对象类别进行政策画像的方式免去了居民和企业一项项政策去找的麻烦,省时省心也省力。简单、精准、快捷是我们今后宣传落实政策的主攻方向。”市南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段薇介绍说。
  政策宣传指南已相继在市南区10个街道人社中心、创业孵化基地和高校等场所投放推广,工作人员入户入企或开展活动时,也及时进行了推送。
  除了线下的推广宣传,市南区还依托“市南人社微服务”微信公众号和就业招聘云平台等线上渠道广泛宣传。其中就业招聘云平台中也创新性地将政策分为个人业务和单位业务,引导服务对象进入相应模块了解政策。
  好政策只有居民和企业享受到了才算是真正的落实落地。所以,政策宣传是市南区做好稳就业工作的重要着力点。截至目前,市南区发放灵活就业社保补贴1106万多元,家庭服务业岗位补贴31万多元,一次性创业补贴2917万元,企业创业担保贷款3105万元,用人单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1939万多元,发放青年人才补贴5828万元。
  
  升级三大就业服务体系
  实现服务方式“随心选”
  服务无止境,让居民和企业感到舒服的服务是市南区的追求。
  为更好服务居民和企业,市南区成立了就业人才专员队伍。队伍由各街道人社中心负责就业的具体工作人员组成,主要负责辖区内的专项就业服务工作。
  “我们辖区居民和企业较多,就业人才专员就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居民层面,专员依托就业援助平台,可点对点服务失业人员,这是帮扶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重要途径;在企业层面,专员可依托建立的企业微信号,及时向企业推送政策、解答企业在办理补贴等时遇到的各类问题。”市南区香港中路街道人社中心负责人付帅说。
  专员服务体系是市南区做好就业服务工作的重要法宝,尤其在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专员与1140家“四上”企业全部进行了对接服务,帮助11720家企业申领了稳岗返还补贴、1003家企业申领了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
  如果说专员是市南区就业服务的“心灵捕手”,那街道人社中心就是就业服务的前沿阵地。
  “我们目前有10个街道人社服务中心,基本上可提供所有的就业服务,居民和企业可就近办理各项就业业务。尤其是今年,我们在香港中路街道人社中心开展了流程再造,通过‘全域化+沉浸式’服务试点,将街道人社中心打造成更全面、更智能、更便捷的辖区人社服务站点,不断营造‘有需求找中心’的服务氛围。”段薇介绍说。
  街道人社中心的就业服务工作受到居民好评,很多居民打青岛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对其进行表扬,香港中路街道人社中心等基层中心也被评为全市“就业先锋”等荣誉称号。
  “有地儿找”畅通了服务渠道,“送上门”则进一步节约了居民和企业办事时间。
  据了解,市南区开展了“政策进楼宇 业务现场办”“灵动市南 马上就办”等一系列上门服务活动,将就业创业等政策送到企业家门口,及时解决企业在网办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深受企业好评。尤其在服务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方面,市南区还创新推行政校企“就业共同体”模式,在全市率先启动“青才实训营”市南站,推动青岛鼎信通讯等市南区13家知名企事业分别与山东大学(青岛)、中国海洋大学等12所院校签订校企深度合作协议,实现区内企业就业“定向招聘”和“靶向引才”,提升了在青高校毕业生留青率。
  段薇介绍说,“专员+阵地+活动”是就业服务的主渠道,无论居民和企业选择哪一个服务渠道,我们都全力以赴做好服务,让他们“带着疑问来,带着钥匙回”。
  
  打造四大就业支撑平台
  做大做深就业“蓄水池”
  用人单位是求职者就业的大池塘。如何以平台思维扩增池塘蓄水量,这是市南区人社局一直以来坚持的就业对接探索之路。
  “我就是通过见习进入到这家单位工作的,从见习到就业,免去了东奔西走投简历面试,很感谢市南区人社局提供的见习机会。”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王天怡说。
  见习实训是市南区就业对接的最前沿阵线。近年来,见习实训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目前,市南区已认定海信集团、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61家企业见习基地。今年以来,基地共吸纳1650名高校毕业生见习实训。
  相比于见习实训,招聘依然是促进社会群体就业的主渠道。
  “我们用这个就业云平台展示了我们企业的名片,还招聘了不少人,解决了招工难问题。平台还是免费向我们开放,真是既好用,又实惠!”优创数据中国区高级招聘经理贾琳洁说。
  贾琳洁所说的就业云平台就是市南区就业对接探索之路的突破口——“汇才智业”就业云平台。
  市南区在做好传统线下招聘的同时,针对企业岗位信息碎片化问题,融合区政府、企业、高校资源,打造“政策一点通、招聘一条龙、面试一键达、培训一体化”的就业招聘云平台。平台内聚焦辖区总部经济、数字经济两大新兴业态,发布重点产业岗位紧缺目录和特色产业岗位。目前已累计发布招聘岗位10.2万个,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丰厚的岗位储备。
  云平台解决了大部分岗位对接的问题。根据行业带动就业趋势发展,市南区探索促进就业新领域,依托人力资源机构等促进就业。
  目前,人力资源服务业在促进产业创新发展、人才集聚、就业保障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愈加明显。为此,市南区积极放大行业效应,搭建了区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平台,纳入北京外企、中智等6家辖区重点人力资源服务业机构,提供就业创业、社会保障、档案存放、技能培训等“一门式”受理、“一站式”服务,通过搭建服务平台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向专业化和高端价值链延伸,取得明显成效。2021年市南区6家重点人力资源服务业机构实现就业和流动6474人次。
  市南区还发挥创业带动就业效应,不断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目前,市南区建立了集动漫传媒、科教文化、电子商务、商贸服务等不同产业特色的省级、市级、区级、街道级创业孵化载体9处,带动就业成效明显,共扶持创业458人,带动就业1274人。市南区还将进一步赋能孵化基地,以平台引企业、引项目、引人才,不断丰富创业孵化载体功能,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我们千方百计稳就业,就是要不断提升民生获得感,不断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下一步,市南区将聚全区之力,通过多渠道宣传落实就业政策、多维度探索就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多形式优化就业服务环境、多元素赋能就业工作,保持辖区就业形势稳中向好。”青岛市市南区人社局局长洪琳介绍说。
□齐之虎
  
  针对当前的就业形势,青岛市市南区从就业服务体系化建设入手,以政策、服务、平台为着力点,持续深化流程再造,提升服务品质,创新支撑平台,千方百计赋能就业,让更多求职人员“就在市南”,让就业服务延伸到大街小巷。
  
  
  深化两大就业政策宣传体系
  实现政策推送“一键达”
  “他们送给我们的这个小册子太好用了,我们直接扫那个用人单位的二维码就能看到可以享受的各项政策,很直观,也很精准。感觉这种分类方式,政府真是用心了。”创益邦创业孵化基地工会主席姜文博说。
  姜文博说的小册子是市南区人社局今年新印制的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指南。该指南按照服务对象类别进行政策画像,以“我+”的形式引导服务对象扫码了解政策,如创业人员可扫“我是创业者”二维码,人力资源机构可扫“我是人力资源机构”二维码。
  “相比于以往厚厚一本的政策宣传手册和单页,这种按服务对象类别进行政策画像的方式免去了居民和企业一项项政策去找的麻烦,省时省心也省力。简单、精准、快捷是我们今后宣传落实政策的主攻方向。”市南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段薇介绍说。
  政策宣传指南已相继在市南区10个街道人社中心、创业孵化基地和高校等场所投放推广,工作人员入户入企或开展活动时,也及时进行了推送。
  除了线下的推广宣传,市南区还依托“市南人社微服务”微信公众号和就业招聘云平台等线上渠道广泛宣传。其中就业招聘云平台中也创新性地将政策分为个人业务和单位业务,引导服务对象进入相应模块了解政策。
  好政策只有居民和企业享受到了才算是真正的落实落地。所以,政策宣传是市南区做好稳就业工作的重要着力点。截至目前,市南区发放灵活就业社保补贴1106万多元,家庭服务业岗位补贴31万多元,一次性创业补贴2917万元,企业创业担保贷款3105万元,用人单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1939万多元,发放青年人才补贴5828万元。
  
  升级三大就业服务体系
  实现服务方式“随心选”
  服务无止境,让居民和企业感到舒服的服务是市南区的追求。
  为更好服务居民和企业,市南区成立了就业人才专员队伍。队伍由各街道人社中心负责就业的具体工作人员组成,主要负责辖区内的专项就业服务工作。
  “我们辖区居民和企业较多,就业人才专员就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居民层面,专员依托就业援助平台,可点对点服务失业人员,这是帮扶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重要途径;在企业层面,专员可依托建立的企业微信号,及时向企业推送政策、解答企业在办理补贴等时遇到的各类问题。”市南区香港中路街道人社中心负责人付帅说。
  专员服务体系是市南区做好就业服务工作的重要法宝,尤其在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专员与1140家“四上”企业全部进行了对接服务,帮助11720家企业申领了稳岗返还补贴、1003家企业申领了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
  如果说专员是市南区就业服务的“心灵捕手”,那街道人社中心就是就业服务的前沿阵地。
  “我们目前有10个街道人社服务中心,基本上可提供所有的就业服务,居民和企业可就近办理各项就业业务。尤其是今年,我们在香港中路街道人社中心开展了流程再造,通过‘全域化+沉浸式’服务试点,将街道人社中心打造成更全面、更智能、更便捷的辖区人社服务站点,不断营造‘有需求找中心’的服务氛围。”段薇介绍说。
  街道人社中心的就业服务工作受到居民好评,很多居民打青岛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对其进行表扬,香港中路街道人社中心等基层中心也被评为全市“就业先锋”等荣誉称号。
  “有地儿找”畅通了服务渠道,“送上门”则进一步节约了居民和企业办事时间。
  据了解,市南区开展了“政策进楼宇 业务现场办”“灵动市南 马上就办”等一系列上门服务活动,将就业创业等政策送到企业家门口,及时解决企业在网办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深受企业好评。尤其在服务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方面,市南区还创新推行政校企“就业共同体”模式,在全市率先启动“青才实训营”市南站,推动青岛鼎信通讯等市南区13家知名企事业分别与山东大学(青岛)、中国海洋大学等12所院校签订校企深度合作协议,实现区内企业就业“定向招聘”和“靶向引才”,提升了在青高校毕业生留青率。
  段薇介绍说,“专员+阵地+活动”是就业服务的主渠道,无论居民和企业选择哪一个服务渠道,我们都全力以赴做好服务,让他们“带着疑问来,带着钥匙回”。
  
  打造四大就业支撑平台
  做大做深就业“蓄水池”
  用人单位是求职者就业的大池塘。如何以平台思维扩增池塘蓄水量,这是市南区人社局一直以来坚持的就业对接探索之路。
  “我就是通过见习进入到这家单位工作的,从见习到就业,免去了东奔西走投简历面试,很感谢市南区人社局提供的见习机会。”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王天怡说。
  见习实训是市南区就业对接的最前沿阵线。近年来,见习实训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目前,市南区已认定海信集团、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61家企业见习基地。今年以来,基地共吸纳1650名高校毕业生见习实训。
  相比于见习实训,招聘依然是促进社会群体就业的主渠道。
  “我们用这个就业云平台展示了我们企业的名片,还招聘了不少人,解决了招工难问题。平台还是免费向我们开放,真是既好用,又实惠!”优创数据中国区高级招聘经理贾琳洁说。
  贾琳洁所说的就业云平台就是市南区就业对接探索之路的突破口——“汇才智业”就业云平台。
  市南区在做好传统线下招聘的同时,针对企业岗位信息碎片化问题,融合区政府、企业、高校资源,打造“政策一点通、招聘一条龙、面试一键达、培训一体化”的就业招聘云平台。平台内聚焦辖区总部经济、数字经济两大新兴业态,发布重点产业岗位紧缺目录和特色产业岗位。目前已累计发布招聘岗位10.2万个,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丰厚的岗位储备。
  云平台解决了大部分岗位对接的问题。根据行业带动就业趋势发展,市南区探索促进就业新领域,依托人力资源机构等促进就业。
  目前,人力资源服务业在促进产业创新发展、人才集聚、就业保障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愈加明显。为此,市南区积极放大行业效应,搭建了区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平台,纳入北京外企、中智等6家辖区重点人力资源服务业机构,提供就业创业、社会保障、档案存放、技能培训等“一门式”受理、“一站式”服务,通过搭建服务平台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向专业化和高端价值链延伸,取得明显成效。2021年市南区6家重点人力资源服务业机构实现就业和流动6474人次。
  市南区还发挥创业带动就业效应,不断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目前,市南区建立了集动漫传媒、科教文化、电子商务、商贸服务等不同产业特色的省级、市级、区级、街道级创业孵化载体9处,带动就业成效明显,共扶持创业458人,带动就业1274人。市南区还将进一步赋能孵化基地,以平台引企业、引项目、引人才,不断丰富创业孵化载体功能,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我们千方百计稳就业,就是要不断提升民生获得感,不断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下一步,市南区将聚全区之力,通过多渠道宣传落实就业政策、多维度探索就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多形式优化就业服务环境、多元素赋能就业工作,保持辖区就业形势稳中向好。”青岛市市南区人社局局长洪琳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