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山东

小城办学,志在大成

——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科“攀峰”解密

2021-07-14 作者: 高峰 孟一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高 峰 孟一
    本报通讯员 蔡佳辰

  7月3日,教育部首届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华文教育专业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工作研讨会在曲阜师范大学(以下简称“曲师大”)教育学院召开。如此重要的全国性会议为什么会放在县级市的曲阜?对于人们心中的疑问,会议代表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华文学院院长王秀成一语点破迷津:“教化之都谈育人天经地义,教师摇篮说教育无可厚非。曲师大的教育学科建设不仅传承了孔子的育人之道,更通过‘一课一本’教学计划、基于学生成长的实践育人策略等创新举措,把师范生的教育能力培养做到了深处、细处,做进了心里。”
  2020年,省教育厅公布了省属高校首批高水平学科建设清单,在全省13个“高峰学科”中仅有两个是文科类学科,曲师大教育学便是其中之一。
  曾经有人调侃说,“在曲师大做教育难免有‘偶像包袱’,包袱抖好了,别人会说你沾了教化之都的灵气,学科做不好,则会被指折损了圣人之名。”可当记者真正走进曲师大教育学院、去一点点探究其学科建设的初心时发现:不论是理论研究的“登峰”还是教书育人的“落地”,学校和学院并没有身陷外界给予的“光环负累”,而是坚定沿着自己认准的路子踏实前行。
  小县城不等于出不了一流学科,却也在客观上遇到了一些现实难题。首先面对的就是优秀青年教师的引、留问题。
  “很多青年教师是在按城市选择供职高校,等轮到曲阜这种县级市时,优质的师资已经所剩无几了。再加上相对薄弱的基础设施配套和看上去不如一线城市高校的发展平台,要组建起一支强有力的教学研究队伍,可谓困难重重。”谈到学科建设的“骨架”——人,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唐爱民直言,不走寻常路,似乎成了他们拴心留人的“唯一”出路。
  在曲师大教育学院,有一些不成文的规定:职称晋升,不看资历看实绩,只要拿得出过硬的研究成果,教师年纪再轻也同样能够晋升;评先树优的机会院领导不碰不沾,尤其是在关系教师晋升的重要奖项评选上,均以年轻教师为先;教师遇到调户口、孩子上学等日常生活难题时,学院一揽子全兜……在一切以青年教师成长为“先决条件”的理念引领下,学院不仅创造了教师4年零流失的“奇迹”,更磨砺出了谭维智、柳士彬、胡凡刚、何爱霞、广少奎等一批全国教育学科建设领域的“尖刀团队”。
  2020年,在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选中,曲阜师范大学在教育学领域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奖项总数名列全国第11位、位居山东省属高校首位。其中,戚万学教授所著的《论教师的哲学》荣获一等奖,这是山东省属高校获得的唯一一项一等奖,也打破了山东省连续两届一等奖空缺的局面。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基,教师教育是我们的底色。”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曲阜师范大学副校长胡钦晓表示,教研相长之下,是高层次的师资队伍和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推动着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在已经举办了8届的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中,曲师大学子6次获得一等奖的总数和获奖总数的“双料冠军”就是鲜活的证明。
  做教育,只有强大的理论体系建设和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如何将成果转化为日常教学的强劲支撑,使学院培养出的未来教师具备更强的专业能力。
  对此,学院因校制宜,创造性制订了一整套看上去更接近于“基础教育”的培养方案,要求在校师范生4年内必须读25本由学院精选出的学术专著,还要坚持做笔记、撰写课程论文、进行学习心得的公开分享;开学第一学期,每名学子都会收到学院统一发送的礼物——一块小黑板,练就一手好的粉笔字,成了绕不过的必修课;学院在教育学、学前教育等专业深入推行实践育人策略,通过开展校地、校校合作,在济宁、潍坊、临沂、泰安、青岛、枣庄等市中小学建立了近20个教育实践基地,走出校门站熟“业前讲台”,成了教育学院学子们的“独门绝技”。
  曲师大教育学院之所以能跻身一流学科之列,除了与学校“向师范要品牌”的办校宗旨有关外,更与学院德才并育的教育理念密切相关。
  学院除在日常教学中活用“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先哲教诲、用行动践行“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外,还广泛开展了经典诵读、国学剧场、“非遗”课堂等活动,师德师风和传统文化教育有机融入学科建设,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征。在曲阜市今年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中,学院学子主动成立起大学生宣讲团,深入厂矿、社区一线,用充满青春活力和生活气息的宣讲征服了听众,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评价。
  “一流学科建设要‘攀天梯’,也要‘接地气’,我们的教育学科建设一来直指未来优秀教师的培养,二来注重吸收、应用和发展地方文化。体现地方文化特色最明显、服务地方文化建设最直接、结合地方文化发展最紧密,已经成了曲师大教育学科建设的显著优势。”曲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戚万学表示,加快一流学科建设,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关键,学校将以教育学科建设取得的成绩为基础,以省委省政府授予的“勇于创新奖”“干事创业好团队”等荣誉称号为动力,立足学院与学科实际,精密谋划,靶向设计,艰苦奋斗,继续通过脚踏实地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推动教育学科的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 本报记者 高 峰 孟一
    本报通讯员 蔡佳辰

  7月3日,教育部首届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华文教育专业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工作研讨会在曲阜师范大学(以下简称“曲师大”)教育学院召开。如此重要的全国性会议为什么会放在县级市的曲阜?对于人们心中的疑问,会议代表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华文学院院长王秀成一语点破迷津:“教化之都谈育人天经地义,教师摇篮说教育无可厚非。曲师大的教育学科建设不仅传承了孔子的育人之道,更通过‘一课一本’教学计划、基于学生成长的实践育人策略等创新举措,把师范生的教育能力培养做到了深处、细处,做进了心里。”
  2020年,省教育厅公布了省属高校首批高水平学科建设清单,在全省13个“高峰学科”中仅有两个是文科类学科,曲师大教育学便是其中之一。
  曾经有人调侃说,“在曲师大做教育难免有‘偶像包袱’,包袱抖好了,别人会说你沾了教化之都的灵气,学科做不好,则会被指折损了圣人之名。”可当记者真正走进曲师大教育学院、去一点点探究其学科建设的初心时发现:不论是理论研究的“登峰”还是教书育人的“落地”,学校和学院并没有身陷外界给予的“光环负累”,而是坚定沿着自己认准的路子踏实前行。
  小县城不等于出不了一流学科,却也在客观上遇到了一些现实难题。首先面对的就是优秀青年教师的引、留问题。
  “很多青年教师是在按城市选择供职高校,等轮到曲阜这种县级市时,优质的师资已经所剩无几了。再加上相对薄弱的基础设施配套和看上去不如一线城市高校的发展平台,要组建起一支强有力的教学研究队伍,可谓困难重重。”谈到学科建设的“骨架”——人,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唐爱民直言,不走寻常路,似乎成了他们拴心留人的“唯一”出路。
  在曲师大教育学院,有一些不成文的规定:职称晋升,不看资历看实绩,只要拿得出过硬的研究成果,教师年纪再轻也同样能够晋升;评先树优的机会院领导不碰不沾,尤其是在关系教师晋升的重要奖项评选上,均以年轻教师为先;教师遇到调户口、孩子上学等日常生活难题时,学院一揽子全兜……在一切以青年教师成长为“先决条件”的理念引领下,学院不仅创造了教师4年零流失的“奇迹”,更磨砺出了谭维智、柳士彬、胡凡刚、何爱霞、广少奎等一批全国教育学科建设领域的“尖刀团队”。
  2020年,在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选中,曲阜师范大学在教育学领域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奖项总数名列全国第11位、位居山东省属高校首位。其中,戚万学教授所著的《论教师的哲学》荣获一等奖,这是山东省属高校获得的唯一一项一等奖,也打破了山东省连续两届一等奖空缺的局面。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基,教师教育是我们的底色。”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曲阜师范大学副校长胡钦晓表示,教研相长之下,是高层次的师资队伍和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推动着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在已经举办了8届的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中,曲师大学子6次获得一等奖的总数和获奖总数的“双料冠军”就是鲜活的证明。
  做教育,只有强大的理论体系建设和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如何将成果转化为日常教学的强劲支撑,使学院培养出的未来教师具备更强的专业能力。
  对此,学院因校制宜,创造性制订了一整套看上去更接近于“基础教育”的培养方案,要求在校师范生4年内必须读25本由学院精选出的学术专著,还要坚持做笔记、撰写课程论文、进行学习心得的公开分享;开学第一学期,每名学子都会收到学院统一发送的礼物——一块小黑板,练就一手好的粉笔字,成了绕不过的必修课;学院在教育学、学前教育等专业深入推行实践育人策略,通过开展校地、校校合作,在济宁、潍坊、临沂、泰安、青岛、枣庄等市中小学建立了近20个教育实践基地,走出校门站熟“业前讲台”,成了教育学院学子们的“独门绝技”。
  曲师大教育学院之所以能跻身一流学科之列,除了与学校“向师范要品牌”的办校宗旨有关外,更与学院德才并育的教育理念密切相关。
  学院除在日常教学中活用“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先哲教诲、用行动践行“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外,还广泛开展了经典诵读、国学剧场、“非遗”课堂等活动,师德师风和传统文化教育有机融入学科建设,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征。在曲阜市今年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中,学院学子主动成立起大学生宣讲团,深入厂矿、社区一线,用充满青春活力和生活气息的宣讲征服了听众,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评价。
  “一流学科建设要‘攀天梯’,也要‘接地气’,我们的教育学科建设一来直指未来优秀教师的培养,二来注重吸收、应用和发展地方文化。体现地方文化特色最明显、服务地方文化建设最直接、结合地方文化发展最紧密,已经成了曲师大教育学科建设的显著优势。”曲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戚万学表示,加快一流学科建设,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关键,学校将以教育学科建设取得的成绩为基础,以省委省政府授予的“勇于创新奖”“干事创业好团队”等荣誉称号为动力,立足学院与学科实际,精密谋划,靶向设计,艰苦奋斗,继续通过脚踏实地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推动教育学科的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