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篇文章”写出了什么?

——看泊于镇如何弘扬红色文化助推乡村振兴

2021-07-09 作者: 彭辉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彭 辉  
    本报通讯员 宋治广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泊于镇是一片红色的沃土,1939年1月,中共威海特区委在这里诞生。泊于镇通过做好“传承、融合、实践”三篇文章,让红色文化成为撬动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动能。
传承篇,红色文化底色更亮
  在泊于红色记忆展馆,时常有中小学生和附近村民前来参观学习,“淮海战役纪念章”“全国人民慰问人民解放军代表团纪念章”等一系列老奖章、老物件,仿佛把人们带回炮火纷飞的革命战争年代。
  传承需要载体。泊于镇按照“底数清、位置清、历史清、现状清”四项原则,归纳整理出红色印迹故事24件,整理相关历史材料2.5万余字;摸排开国将军刘其人、革命烈士车锡亭等革命故居,采访老同志及其后人、家属10余人,丰富红色故事细节;组建“90后对话90后”采访队,让年轻干部与镇域内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老战士、老党员面对面交流,撰写形成18份口述历史和心得感悟并汇编成册;开展“搜集革命老物件”活动,丰富红色展厅素材。泊于镇投资500余万元对英雄岭烈士陵园进行提档升级,陵园已纳入威海首批红色胶东革命历史印迹名录。
融合篇,乡风文明内涵更足
  随着党史学习教育走向深入,泊于镇的“青年干部宣讲队”“英雄岭烈士陵园宣讲队”“同心巾帼服务队”等红色宣讲队伍忙碌起来,田间地头、食堂车间,教室操场,都成了他们的宣讲阵地,通过讲好本乡本土的红色故事,营造传承红色基因、永葆奋斗激情的浓厚氛围。
  泊于镇把传承红色基因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号召干部群众主动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开展了清洁乡村、爱心义剪、关爱困难群体等志愿服务活动,让红色文化传承落到实处。泊于镇打造“人人做好人、好人有好报”的好人文化,进一步丰富红色文化的时代内涵,充分发挥辖区内老战士、老党员和“泊于好人”“最美经区人”等榜样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涵育乡村文明新风尚。
实践篇,党建引领效果更好
  泊于镇把弘扬红色文化作为建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的重要抓手,探索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富民强村新路径。按照强村带弱村的发展思路,泊于家村与周边的泊南、车家沟、官庄村组建合作联社,连片流转抬田土地200多亩,打造以草莓采摘、月季观赏为主的现代农业观光生态园;连片整合无花果资源600多亩,打造更高档次的无花果生态采摘园。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带动60多名村民转移就业,实现集体增收400多万元。
  泊于镇充分利用英雄岭烈士陵园、泊于红色记忆展馆等红色资源,通过组织“清明祭英烈”、组织生活现场化学习等,发挥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镇党委严格党内组织生活,把红色教育贯穿其中,持续强化基层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赖与支持,提升党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 本报记者 彭 辉  
    本报通讯员 宋治广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泊于镇是一片红色的沃土,1939年1月,中共威海特区委在这里诞生。泊于镇通过做好“传承、融合、实践”三篇文章,让红色文化成为撬动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动能。
传承篇,红色文化底色更亮
  在泊于红色记忆展馆,时常有中小学生和附近村民前来参观学习,“淮海战役纪念章”“全国人民慰问人民解放军代表团纪念章”等一系列老奖章、老物件,仿佛把人们带回炮火纷飞的革命战争年代。
  传承需要载体。泊于镇按照“底数清、位置清、历史清、现状清”四项原则,归纳整理出红色印迹故事24件,整理相关历史材料2.5万余字;摸排开国将军刘其人、革命烈士车锡亭等革命故居,采访老同志及其后人、家属10余人,丰富红色故事细节;组建“90后对话90后”采访队,让年轻干部与镇域内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老战士、老党员面对面交流,撰写形成18份口述历史和心得感悟并汇编成册;开展“搜集革命老物件”活动,丰富红色展厅素材。泊于镇投资500余万元对英雄岭烈士陵园进行提档升级,陵园已纳入威海首批红色胶东革命历史印迹名录。
融合篇,乡风文明内涵更足
  随着党史学习教育走向深入,泊于镇的“青年干部宣讲队”“英雄岭烈士陵园宣讲队”“同心巾帼服务队”等红色宣讲队伍忙碌起来,田间地头、食堂车间,教室操场,都成了他们的宣讲阵地,通过讲好本乡本土的红色故事,营造传承红色基因、永葆奋斗激情的浓厚氛围。
  泊于镇把传承红色基因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号召干部群众主动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开展了清洁乡村、爱心义剪、关爱困难群体等志愿服务活动,让红色文化传承落到实处。泊于镇打造“人人做好人、好人有好报”的好人文化,进一步丰富红色文化的时代内涵,充分发挥辖区内老战士、老党员和“泊于好人”“最美经区人”等榜样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涵育乡村文明新风尚。
实践篇,党建引领效果更好
  泊于镇把弘扬红色文化作为建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的重要抓手,探索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富民强村新路径。按照强村带弱村的发展思路,泊于家村与周边的泊南、车家沟、官庄村组建合作联社,连片流转抬田土地200多亩,打造以草莓采摘、月季观赏为主的现代农业观光生态园;连片整合无花果资源600多亩,打造更高档次的无花果生态采摘园。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带动60多名村民转移就业,实现集体增收400多万元。
  泊于镇充分利用英雄岭烈士陵园、泊于红色记忆展馆等红色资源,通过组织“清明祭英烈”、组织生活现场化学习等,发挥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镇党委严格党内组织生活,把红色教育贯穿其中,持续强化基层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赖与支持,提升党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