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山东

昌乐有个颇有名气的乐器小镇,从做代工到做原创品牌

电吉他出口,这里占全国3成多

2021-07-09 作者: 张鹏 来源: 大众日报
  工人正在安装吉他琴弦(大图)。鄌郚镇上立起的吉他雕塑(右上)。刘迪在店里弹吉他(右下)。(□记者 张鹏 报道)
  □ 本报记者 张鹏
    本报通讯员 张磊

  今年39岁的刘迪是潍坊昌乐县鄌郚镇迪生乐器有限公司的老板,一个月他能卖出1万多把电吉他。
  临近鄌郚镇中心镇街,一座显眼的火红色吉他雕塑竖立在道路西侧。雕塑南边,就是迪生乐器的厂房。6月24日临近中午,工人们将一把把生产出的电吉他放置在包装盒中,三个货柜4000多把吉他即将发往国外。
  木料、喷漆、打磨车间已经休息下来,还有几名工人在安装琴弦。刘迪则在展厅最北边查看一座舞台的建设。“我打算在鄌郚镇也做一个音乐培训机构,从杭州招来音乐教师,让农村的孩子们也能学习乐器。我擅长吉他和架子鼓,派上用场了。”拿起吉他,《外面的世界》《勇往直前》……六七首歌曲,刘迪在记者面前弹奏起来。
  十多年前,刘迪还是漂在北京的职业乐手。那时候他就知道鄌郚镇有好吉他,这里的乐器公司为世界前十大吉他品牌都做过代工,他时常跟朋友来淘几把好琴。
  鄌郚镇乐器产业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近50年的发展,该镇已经成为颇有名气的乐器小镇。目前有乐器生产及配套企业80余家,电吉他、电贝司、木吉他、尤克里里等产品80%以上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电吉他出口量约占全国出口总量的36%。
  酷爱音乐的刘迪在鄌郚镇设立了贸易公司,主要将当地产的吉他通过亚马逊网、阿里巴巴国际站等销往国外。
  “我的专业就是音乐,我喜欢音乐,所以我知道琴的好坏。我来生产,就能很好地知道消费者想用什么样的琴。”刘迪在镇上开设了生产工厂,创办了迪生乐器。在刘迪的手机上,保存着不少音乐人发来的视频,他们对公司的产品夸赞不已。
  时代在变,国内市场对乐器的需求越来越大,不少代工厂开始转做自己的品牌,与国际乐器公司争夺一席之地。镇上的雅特乐器股份有限公司为了做大自主品牌,邀约全国各地音乐人举办活动,把他们的需求融合到一起,根据他们的需求去生产定制化产品。
  “我们会经常举办电吉他大赛、‘产学研用’交流会,用音乐会友,让公司的产品成为他们称手的乐器。”雅特乐器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卫国说,公司的乐器培训办得也有声有色。
  鄌郚镇经贸办主任周伯鹏熟悉镇上的每一家乐器制造企业。如今,该镇年生产各类乐器成品和配件400万台(套),乐器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先后荣获“山东省特色产业镇”“中国电声乐器产业基地”“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等称号。
  自潍坊市推行服务企业专员制度以来,周伯鹏走进企业更多了。周伯鹏讲起一个故事,镇上企业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较低,一家乐器公司三年前参加校园招聘,引进了两名大学生。这两名大学生在第二个月提出按照熟练工人标准为他们发放工资。在企业满足了他们的要求之后,他们几个月后仍然选择离职。“这其实是因为镇上配套不够,年轻人除了工作没有可去的地方。”周伯鹏说。
  现在的鄌郚镇,借助乐器产业的优势,正在改变。“我们正在打造‘吉他风情小镇’,将产业与旅游、文化结合起来,在镇上随处可见音乐符号,镇区环境的提升,音乐广场的设置,让人有就地拿起吉他唱一曲的冲动。”周伯鹏指了指道路上说,指示牌、地标建筑都在逐步将音乐元素融入进去。
提升产业先练“内功”
  鄌郚镇经贸办主任周伯鹏:
  鄌郚镇的乐器产业目前已小有规模,可趁机招引更多企业做大产业。可是我们却在思考如何打造更多龙头企业来带动。
  我觉得,沉淀、规划与提升是目前需要去做的。镇党委政府一方面专门建设打造乐器特色产业园,引导乐器企业集聚发展,设立乐器创业孵化平台,对创业企业进行培训,并提供场地、资金等支持;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昌乐县乐器行业协会作用,在整合资源和信息、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同时,协调企业关系,监督经营行为,规范行业竞争秩序。
  我们也要发挥好服务企业专员制度的作用,针对问题找对策。对于招工等难题,引导企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对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企业管理、售后服务等环节进行智能化提质改造。我们在积极争取和制定产业扶持政策,对愿意延伸产业链的企业进行扶持。
  □ 本报记者 张鹏
    本报通讯员 张磊

  今年39岁的刘迪是潍坊昌乐县鄌郚镇迪生乐器有限公司的老板,一个月他能卖出1万多把电吉他。
  临近鄌郚镇中心镇街,一座显眼的火红色吉他雕塑竖立在道路西侧。雕塑南边,就是迪生乐器的厂房。6月24日临近中午,工人们将一把把生产出的电吉他放置在包装盒中,三个货柜4000多把吉他即将发往国外。
  木料、喷漆、打磨车间已经休息下来,还有几名工人在安装琴弦。刘迪则在展厅最北边查看一座舞台的建设。“我打算在鄌郚镇也做一个音乐培训机构,从杭州招来音乐教师,让农村的孩子们也能学习乐器。我擅长吉他和架子鼓,派上用场了。”拿起吉他,《外面的世界》《勇往直前》……六七首歌曲,刘迪在记者面前弹奏起来。
  十多年前,刘迪还是漂在北京的职业乐手。那时候他就知道鄌郚镇有好吉他,这里的乐器公司为世界前十大吉他品牌都做过代工,他时常跟朋友来淘几把好琴。
  鄌郚镇乐器产业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近50年的发展,该镇已经成为颇有名气的乐器小镇。目前有乐器生产及配套企业80余家,电吉他、电贝司、木吉他、尤克里里等产品80%以上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电吉他出口量约占全国出口总量的36%。
  酷爱音乐的刘迪在鄌郚镇设立了贸易公司,主要将当地产的吉他通过亚马逊网、阿里巴巴国际站等销往国外。
  “我的专业就是音乐,我喜欢音乐,所以我知道琴的好坏。我来生产,就能很好地知道消费者想用什么样的琴。”刘迪在镇上开设了生产工厂,创办了迪生乐器。在刘迪的手机上,保存着不少音乐人发来的视频,他们对公司的产品夸赞不已。
  时代在变,国内市场对乐器的需求越来越大,不少代工厂开始转做自己的品牌,与国际乐器公司争夺一席之地。镇上的雅特乐器股份有限公司为了做大自主品牌,邀约全国各地音乐人举办活动,把他们的需求融合到一起,根据他们的需求去生产定制化产品。
  “我们会经常举办电吉他大赛、‘产学研用’交流会,用音乐会友,让公司的产品成为他们称手的乐器。”雅特乐器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卫国说,公司的乐器培训办得也有声有色。
  鄌郚镇经贸办主任周伯鹏熟悉镇上的每一家乐器制造企业。如今,该镇年生产各类乐器成品和配件400万台(套),乐器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先后荣获“山东省特色产业镇”“中国电声乐器产业基地”“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等称号。
  自潍坊市推行服务企业专员制度以来,周伯鹏走进企业更多了。周伯鹏讲起一个故事,镇上企业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较低,一家乐器公司三年前参加校园招聘,引进了两名大学生。这两名大学生在第二个月提出按照熟练工人标准为他们发放工资。在企业满足了他们的要求之后,他们几个月后仍然选择离职。“这其实是因为镇上配套不够,年轻人除了工作没有可去的地方。”周伯鹏说。
  现在的鄌郚镇,借助乐器产业的优势,正在改变。“我们正在打造‘吉他风情小镇’,将产业与旅游、文化结合起来,在镇上随处可见音乐符号,镇区环境的提升,音乐广场的设置,让人有就地拿起吉他唱一曲的冲动。”周伯鹏指了指道路上说,指示牌、地标建筑都在逐步将音乐元素融入进去。
提升产业先练“内功”
  鄌郚镇经贸办主任周伯鹏:
  鄌郚镇的乐器产业目前已小有规模,可趁机招引更多企业做大产业。可是我们却在思考如何打造更多龙头企业来带动。
  我觉得,沉淀、规划与提升是目前需要去做的。镇党委政府一方面专门建设打造乐器特色产业园,引导乐器企业集聚发展,设立乐器创业孵化平台,对创业企业进行培训,并提供场地、资金等支持;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昌乐县乐器行业协会作用,在整合资源和信息、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同时,协调企业关系,监督经营行为,规范行业竞争秩序。
  我们也要发挥好服务企业专员制度的作用,针对问题找对策。对于招工等难题,引导企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对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企业管理、售后服务等环节进行智能化提质改造。我们在积极争取和制定产业扶持政策,对愿意延伸产业链的企业进行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