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年前的歌声仍在心头唱响

2021-07-08 作者: 魏然 张春晓 来源: 大众日报
  百年征程浩荡,百年初心如磐。老党员是党百年奋斗历程的重要见证者、参与者、奉献者,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根据中央统一部署,今年“七一”前,我省共向63.9万名符合条件的老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讲述获颁纪念章优秀老党员典型事迹,敬请关注。
  □ 本报记者 魏然 张春晓

  在我省63.9万名获颁“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老党员中,有2.1万名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老党员。70多年的党龄,一生的奋斗,他们的故事,值得人们铭记于心;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赓续传承。
战争年代出生入死送情报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96岁的万兆滋老人记忆已经逐渐模糊,忘记了很多事,甚至子女的名字都记不清了,但依然能一字不差地唱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咱们工人有力量》这两首红歌,还能自己打拍子。孩子们说,这是老人对党和人民奉献一生后留下的珍贵回忆。
  万兆滋生于1925年,老家在青岛市即墨区店集镇王瓦村,年轻时村里有地下党组织设立的交通站。聪明机警的万兆滋经常推着手推车四处卖布、卖粮食,以行脚经商为掩护探敌情、送情报,多次遭到敌人盘查却总能化险为夷。有一回,他送一份紧急情报途中遇到国民党士兵盘查,机警地把藏在手推车把手里的情报取出先埋起来,等敌人搜查走后,赶紧折返回去取出情报。1947年,他成为一名地下党员,很长时间家里人都不知道他的党员身份。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兢兢业业工作了几十年。
  “爹亲娘亲不如共产党亲,是党把我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我的一切都是党给的。”93岁的青岛莱西市老党员娄玉芬,18岁入党,一生为党工作,还把3个儿子都送进了部队。
  4月30日,她穿上喜庆的衣服,郑重地向莱西市民政局党组交上《离休老党员给党组织的一封信》——“今年7月1日,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我这个1946年3月入党的93周岁老党员能赶上党的百年华诞实属万幸!为表达一个老党员热爱党、感恩党的淳朴心意,我自愿缴纳10万元党费,向党的百年华诞致敬!党对我的恩情,无法用语言表达!”
  这是老党员们心中最坚定的信仰,他们用一生来践行。
头顶上还留着炮弹碎片
  95岁的原济南军区后勤部莱阳干休所副师职离休干部吴权生,曾去过很多城市,但他的“游记”却和别人不同:谈起临沂,他说的是孟良崮战役;谈起连云港,他说的是白塔埠战役;谈起宿迁,他说的是宿北战役……就连老人和莱阳的缘分,也要从70多年前莱阳战役说起。
  1947年12月,吴权生所在的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对驻守莱阳的国民党守军发起攻击。“4日早晨8点来钟的时候,我们发起了进攻,那场仗整整打了十天十夜呐。”吴权生老人回忆,虽然有地雷、炮火,但是最后解决战斗还是要拼刺刀,是完全的肉搏战。
  “1948年在江苏的那场战役,炮弹就落在我身边,我整整在医院昏迷了十多天,头顶上现在还有当时留下的炮弹碎片。”每每与死神擦肩而过,老人都没有一点迟疑和退缩。“因为我坚信,党会领着我们走上幸福生活的路,从未怀疑,便无所畏惧。”
  离休后,吴权生走遍了他当年战斗过的地方,用亲身战斗经历,义务为大中小学生讲抗战故事,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听众达100多万人次。
  同样斗志不衰的,还有笔耕不辍、为革命历史存证的95岁烟台离休干部孙佑杰。
  孙佑杰先后参加过孟良崮、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重大战役。抗美援朝时期,以军事记者身份随27军入朝作战。离休后,孙佑杰把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文化当作使命,记录下亲身经历,出版了多部作品,为党和军队的光辉历史存证。他不辞辛劳、不计报酬到城乡学校、机关单位、工矿企业和当地驻军作报告100多场,教育后人不忘初心使命,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这是老党员们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他们以实际行动传承。
“入党是我做得
最正确的事”

  摸着胸前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94岁的张景元老人激动地说:“当年入党的一幕幕我仍能清楚地回忆起来,参加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做得最正确的事。”
  张景元出生在费县梁邱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46年,19岁的张景元在费县石井镇老关岭参加解放军。看着队伍中党员总是挺在最前方,他被深深感染:“我也想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冲在最前面,守卫人民,保卫祖国。”从军10年,他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大西南、解放西藏等,每每想起炮火连天的时代,他总坚定地说:“革命年代,枪林弹雨不算啥,若想完成任务,就勇敢穿越。”
  新中国成立后,张景元任18军警卫营二连政治指导员,奉命到二郎山修建康藏公路。当时整个西藏没有一公里的公路,所有的交通运输全靠人力、畜力完成,筑路战士面对的是终年不化的雪山,工具是铁锤和钢钎,开山修路、架桥筑基,全靠人力肩挑背扛。张景元和战士们没有气馁,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用5年时间修通了康藏公路。
  “那些吃不饱、穿不暖、战火硝烟的时代永远成为过去,我们党用百年奋斗换来了现在的全面小康。我们一定不能忘了党的宗旨,还要向我们党的最高理想扎实迈进。”张景元感慨道。
  这是老党员们对党坚定的信念,鼓舞年轻人永远听党话、跟党走。
  百年征程浩荡,百年初心如磐。老党员是党百年奋斗历程的重要见证者、参与者、奉献者,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根据中央统一部署,今年“七一”前,我省共向63.9万名符合条件的老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讲述获颁纪念章优秀老党员典型事迹,敬请关注。
  □ 本报记者 魏然 张春晓

  在我省63.9万名获颁“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老党员中,有2.1万名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老党员。70多年的党龄,一生的奋斗,他们的故事,值得人们铭记于心;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赓续传承。
战争年代出生入死送情报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96岁的万兆滋老人记忆已经逐渐模糊,忘记了很多事,甚至子女的名字都记不清了,但依然能一字不差地唱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咱们工人有力量》这两首红歌,还能自己打拍子。孩子们说,这是老人对党和人民奉献一生后留下的珍贵回忆。
  万兆滋生于1925年,老家在青岛市即墨区店集镇王瓦村,年轻时村里有地下党组织设立的交通站。聪明机警的万兆滋经常推着手推车四处卖布、卖粮食,以行脚经商为掩护探敌情、送情报,多次遭到敌人盘查却总能化险为夷。有一回,他送一份紧急情报途中遇到国民党士兵盘查,机警地把藏在手推车把手里的情报取出先埋起来,等敌人搜查走后,赶紧折返回去取出情报。1947年,他成为一名地下党员,很长时间家里人都不知道他的党员身份。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兢兢业业工作了几十年。
  “爹亲娘亲不如共产党亲,是党把我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我的一切都是党给的。”93岁的青岛莱西市老党员娄玉芬,18岁入党,一生为党工作,还把3个儿子都送进了部队。
  4月30日,她穿上喜庆的衣服,郑重地向莱西市民政局党组交上《离休老党员给党组织的一封信》——“今年7月1日,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我这个1946年3月入党的93周岁老党员能赶上党的百年华诞实属万幸!为表达一个老党员热爱党、感恩党的淳朴心意,我自愿缴纳10万元党费,向党的百年华诞致敬!党对我的恩情,无法用语言表达!”
  这是老党员们心中最坚定的信仰,他们用一生来践行。
头顶上还留着炮弹碎片
  95岁的原济南军区后勤部莱阳干休所副师职离休干部吴权生,曾去过很多城市,但他的“游记”却和别人不同:谈起临沂,他说的是孟良崮战役;谈起连云港,他说的是白塔埠战役;谈起宿迁,他说的是宿北战役……就连老人和莱阳的缘分,也要从70多年前莱阳战役说起。
  1947年12月,吴权生所在的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对驻守莱阳的国民党守军发起攻击。“4日早晨8点来钟的时候,我们发起了进攻,那场仗整整打了十天十夜呐。”吴权生老人回忆,虽然有地雷、炮火,但是最后解决战斗还是要拼刺刀,是完全的肉搏战。
  “1948年在江苏的那场战役,炮弹就落在我身边,我整整在医院昏迷了十多天,头顶上现在还有当时留下的炮弹碎片。”每每与死神擦肩而过,老人都没有一点迟疑和退缩。“因为我坚信,党会领着我们走上幸福生活的路,从未怀疑,便无所畏惧。”
  离休后,吴权生走遍了他当年战斗过的地方,用亲身战斗经历,义务为大中小学生讲抗战故事,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听众达100多万人次。
  同样斗志不衰的,还有笔耕不辍、为革命历史存证的95岁烟台离休干部孙佑杰。
  孙佑杰先后参加过孟良崮、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重大战役。抗美援朝时期,以军事记者身份随27军入朝作战。离休后,孙佑杰把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文化当作使命,记录下亲身经历,出版了多部作品,为党和军队的光辉历史存证。他不辞辛劳、不计报酬到城乡学校、机关单位、工矿企业和当地驻军作报告100多场,教育后人不忘初心使命,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这是老党员们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他们以实际行动传承。
“入党是我做得
最正确的事”

  摸着胸前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94岁的张景元老人激动地说:“当年入党的一幕幕我仍能清楚地回忆起来,参加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做得最正确的事。”
  张景元出生在费县梁邱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46年,19岁的张景元在费县石井镇老关岭参加解放军。看着队伍中党员总是挺在最前方,他被深深感染:“我也想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冲在最前面,守卫人民,保卫祖国。”从军10年,他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大西南、解放西藏等,每每想起炮火连天的时代,他总坚定地说:“革命年代,枪林弹雨不算啥,若想完成任务,就勇敢穿越。”
  新中国成立后,张景元任18军警卫营二连政治指导员,奉命到二郎山修建康藏公路。当时整个西藏没有一公里的公路,所有的交通运输全靠人力、畜力完成,筑路战士面对的是终年不化的雪山,工具是铁锤和钢钎,开山修路、架桥筑基,全靠人力肩挑背扛。张景元和战士们没有气馁,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用5年时间修通了康藏公路。
  “那些吃不饱、穿不暖、战火硝烟的时代永远成为过去,我们党用百年奋斗换来了现在的全面小康。我们一定不能忘了党的宗旨,还要向我们党的最高理想扎实迈进。”张景元感慨道。
  这是老党员们对党坚定的信念,鼓舞年轻人永远听党话、跟党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