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圆百姓安居梦让富民产业茁壮成长

将黄河滩打造成“幸福滩”

2021-06-29 作者: 王兆锋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王兆锋
   本报通讯员 陈新振 王恩标

滩区群众的好日子开始了
  “你看,我这新房子多结实。我试过,用小钢管捣墙,一点也捣不动!”初夏,在菏泽市东明县焦园乡一号村台,搬进2层小楼新家的李新节动情地说,“你一定要把这句话写进稿子里,我们滩区老百姓,搬进新家,再也不用怕水了,打心底感谢党!”
  59岁的李新节,见过几次黄河发大水:“可吓人了,村里的房子全都泡水里了,锅碗瓢盆、鸡鸭都被冲跑了。屋子泡坏了,还得辛辛苦苦垒台子,重新建。我这一辈子盖了3次房子,别提有多难了。现在好了,以后不用盖房子了!”
  在该县沙窝镇三号村台,“70后”刘鲁贵看着窗明几净的新家,喜上眉梢:“搬进来之前,好好装修了下,住的房子这么好,创业甭提有多带劲了!”
  “为了让群众住得放心,地基用20吨重的夯,从20米高的地方强夯了3遍。滩区群众以前哪里见过20吨重的夯?这下子就对住房质量放心了。”东明县政协主席、三号村台建设指挥长李革新介绍,三号村台能容纳7000多人,有金融网点、超市、幼儿园、小学、敬老院、卫生院,俨然就是一个小城镇。
  看着搬进新家乐呵呵的村民,主持沙窝镇工作的沙窝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邢鹏英抹了一把眼泪。3号村台搬迁的那几天,他忙得没吃过早饭。每天一大早来村台,晚上12点多才离开。黑瘦的他,嘴上起了泡。有一位群众的工作没做通,邢鹏英在他家里掏心窝子聊到深夜。邢鹏英的左大腿上长了一个大肉瘤,医生担心有癌变的危险,建议尽快手术,他一直拖着。妻子陪着儿子去北京看病,他拜托在北京的一位朋友照顾。朋友给他打来电话,说:“你也得照顾家人,不能光要工作。”接着电话,邢鹏英哽咽了,他确实走不开。
  “看着滩区群众风风光光搬新家,我觉得吃再多苦受再多累,也值!从滩区到社区,一字之差,滩区群众的好日子开始了,我们在见证历史!”邢鹏英说。
  菏泽市滩区迁建工程涉及东明县、鄄城县和牡丹区3个县区182个自然村14.6万人,共建设28个村台社区、6个外迁社区和127公里临时撤离道路。
  菏泽把黄河滩区居民迁建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和重大民生工程来抓。截至5月底,菏泽市黄河滩区28个村台社区全部分房到户,如期完成滩区迁建任务。
迁建与振兴有序衔接
  风从黄河来,吹过万亩虎杖。
  “我们已在黄河滩区建成国内最大的虎杖种植加工基地,年加工虎杖1万吨,白藜芦醇产量占全球的90%。”东明格鲁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车发展说,公司生产的白藜芦醇产品,通过了国际KOSHER及HALAL认证,产品出口到美国、法国、比利时等国家。基地常年用工三四百人,每人月工资3000元左右。基地开展现代农产品开发、绿色农产品种植与销售、乡村旅游等项目,不断拉长虎杖产业的产业链。
  “这是朝阳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的‘蓝海’。”杭州客商来考察后说。
  作为黄河入鲁第一县,东明县是山东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的主战场。该县积极推进黄河滩区土地流转,加快推进生态高效农业观光示范园、万亩虎杖种植基地、万亩水产养殖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努力将黄河滩区打造成现代农业发展的聚集区和示范区,让群众生活有保障、发展有基础、致富有门路。
  围绕保障滩区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菏泽市积极推动滩区迁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依托滩区自然资源丰富、土地污染少、生态环境优美、历史文化悠久等优势,建设黄河滩区生态和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带,实现安居与富民同步推进、生态与产业同步发展。
  “黄河滩区居民迁建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和政治任务,要坚持敬终如始,保质保量、及时高效地开展各项工作,保障滩区居民安全有序搬迁。要精细开展滩区特色产业谋划,强化优势产业支撑,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要以滩区群众搬迁为切入点,投入足够精力做实群众工作,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真正将黄河滩打造成美丽富裕的幸福滩。”6月25日,菏泽市委书记张新文到东明县调研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作时说。
  □ 本报记者 王兆锋
   本报通讯员 陈新振 王恩标

滩区群众的好日子开始了
  “你看,我这新房子多结实。我试过,用小钢管捣墙,一点也捣不动!”初夏,在菏泽市东明县焦园乡一号村台,搬进2层小楼新家的李新节动情地说,“你一定要把这句话写进稿子里,我们滩区老百姓,搬进新家,再也不用怕水了,打心底感谢党!”
  59岁的李新节,见过几次黄河发大水:“可吓人了,村里的房子全都泡水里了,锅碗瓢盆、鸡鸭都被冲跑了。屋子泡坏了,还得辛辛苦苦垒台子,重新建。我这一辈子盖了3次房子,别提有多难了。现在好了,以后不用盖房子了!”
  在该县沙窝镇三号村台,“70后”刘鲁贵看着窗明几净的新家,喜上眉梢:“搬进来之前,好好装修了下,住的房子这么好,创业甭提有多带劲了!”
  “为了让群众住得放心,地基用20吨重的夯,从20米高的地方强夯了3遍。滩区群众以前哪里见过20吨重的夯?这下子就对住房质量放心了。”东明县政协主席、三号村台建设指挥长李革新介绍,三号村台能容纳7000多人,有金融网点、超市、幼儿园、小学、敬老院、卫生院,俨然就是一个小城镇。
  看着搬进新家乐呵呵的村民,主持沙窝镇工作的沙窝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邢鹏英抹了一把眼泪。3号村台搬迁的那几天,他忙得没吃过早饭。每天一大早来村台,晚上12点多才离开。黑瘦的他,嘴上起了泡。有一位群众的工作没做通,邢鹏英在他家里掏心窝子聊到深夜。邢鹏英的左大腿上长了一个大肉瘤,医生担心有癌变的危险,建议尽快手术,他一直拖着。妻子陪着儿子去北京看病,他拜托在北京的一位朋友照顾。朋友给他打来电话,说:“你也得照顾家人,不能光要工作。”接着电话,邢鹏英哽咽了,他确实走不开。
  “看着滩区群众风风光光搬新家,我觉得吃再多苦受再多累,也值!从滩区到社区,一字之差,滩区群众的好日子开始了,我们在见证历史!”邢鹏英说。
  菏泽市滩区迁建工程涉及东明县、鄄城县和牡丹区3个县区182个自然村14.6万人,共建设28个村台社区、6个外迁社区和127公里临时撤离道路。
  菏泽把黄河滩区居民迁建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和重大民生工程来抓。截至5月底,菏泽市黄河滩区28个村台社区全部分房到户,如期完成滩区迁建任务。
迁建与振兴有序衔接
  风从黄河来,吹过万亩虎杖。
  “我们已在黄河滩区建成国内最大的虎杖种植加工基地,年加工虎杖1万吨,白藜芦醇产量占全球的90%。”东明格鲁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车发展说,公司生产的白藜芦醇产品,通过了国际KOSHER及HALAL认证,产品出口到美国、法国、比利时等国家。基地常年用工三四百人,每人月工资3000元左右。基地开展现代农产品开发、绿色农产品种植与销售、乡村旅游等项目,不断拉长虎杖产业的产业链。
  “这是朝阳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的‘蓝海’。”杭州客商来考察后说。
  作为黄河入鲁第一县,东明县是山东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的主战场。该县积极推进黄河滩区土地流转,加快推进生态高效农业观光示范园、万亩虎杖种植基地、万亩水产养殖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努力将黄河滩区打造成现代农业发展的聚集区和示范区,让群众生活有保障、发展有基础、致富有门路。
  围绕保障滩区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菏泽市积极推动滩区迁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依托滩区自然资源丰富、土地污染少、生态环境优美、历史文化悠久等优势,建设黄河滩区生态和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带,实现安居与富民同步推进、生态与产业同步发展。
  “黄河滩区居民迁建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和政治任务,要坚持敬终如始,保质保量、及时高效地开展各项工作,保障滩区居民安全有序搬迁。要精细开展滩区特色产业谋划,强化优势产业支撑,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要以滩区群众搬迁为切入点,投入足够精力做实群众工作,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真正将黄河滩打造成美丽富裕的幸福滩。”6月25日,菏泽市委书记张新文到东明县调研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作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