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志愿填报更复杂一些,有的家长便求助于中介机构

志愿填报服务“1分不浪费”,靠谱吗

2021-06-10 作者: 赵国陆 王原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赵国陆 王原

  6月10日,山东夏季高考将迎来最后一天。这天下午的高考收卷铃响起后,夏季高考“上半场”结束,学生和家长的重点将转入“下半场”:填报志愿。山东试点新高考之后,院校专业限学科、96个志愿等新规则让这项工作变得更加复杂。于是,志愿填报中介机构的“大数据+规划专家”服务多起来。
收费大多在6000-12000元
  “孩子马上考完了,我们当家长的更焦虑了!”在济南三中考点陪考的王女士表示,孩子成绩一直很稳定,感觉这次发挥得也不错,马上进入志愿填报阶段,之前关注得少,现在一头雾水。因为公布分数之后,只有一周的时间选择专业和学校,96个志愿让她这种“小白型”家长犯了难,生怕志愿报不好,孩子好不容易考出来的分数“浪费了”。
  “高考分数1分也不能浪费”“三分考,七分报”……在济南市历下区一栋高档写字楼内,一家高考志愿填报辅导机构的工作人员反复向咨询的家长强调,必须让孩子“低分增值”,把手里的“牌”打好。他说,通过和考生、家长当面“一对一”沟通辅导,结合成绩、兴趣性格能力优势、家庭背景、未来发展规划等,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给考生提供个性化的志愿填报方案。
  在另外一家同类机构,工作人员演示了“机器人”选志愿的流程,输入高考成绩、高考选科信息,设置好区域、专业等偏好,数据库瞬间就给出几百个学校。“这个结果只是作为一个参考,关键的还是要和孩子的兴趣、职业生涯规划匹配,我们有专业的老师进行全程服务。”
  记者采访发现,济南市场上这类高考志愿填报辅导收费大多在6000-12000元之间。
一些“专家”建议并无新意
  济南市民赵先生的孩子去年参加高考,正好赶上高考改革第一年,提前做了大量的功课,参加各种讲座和咨询会,研究新变化。最后为了求个放心,通过第三方机构进行一对一的测评、辅导。最终给出的50多个志愿,和他之前研究的差不多。“专家”给出的建议,无非也是保持合理的梯度,有冲的,有稳的,有保的。
  作为“过来人”,赵先生对大数据的作用并不否认,特别是对高校专业设置等情况完全不明白的学生和家长,数据库的筛选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济南一家教育培训机构的负责人王先生正准备转型。“相比文化课辅导,高考志愿规划服务是教育培训行业的一片蓝海。”他透露,这是个小众行业,也就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本质上是利用信息差服务,准入门槛比较低。到目前为止,从志愿填报规划师的资质到服务定价、服务流程,都还没有形成行业标准。像志愿填报、生涯规划师的培训由社会机构组织,课程一般3-5天,媒体报道的三四天速成“规划专家”并不夸张,如果后期不下功夫学习院校和专业有关知识以及录取情况,确有可能“误人子弟”。
  同时,现在各种大数据软件层出不穷,但良莠不齐,有的软件给出的结果相差1万多个位次,因此一些机构也不敢完全依靠机器“掐算”高考志愿。
  不可否认的是,有的“小白型”家长愿意花钱买单,让专业机构来消除自己的疑惑。“有的机构接单太多,规划专家不够用,就临时在群里找兼职,一单1500元。”王先生坦言,有的企业为了追求利润,贩卖焦虑、包装“专家”、价格畸高等诸多乱象,也就不可避免地成为这个行业的弊病。在一些机构眼里,每年一届的高考生,都是一茬新“韭菜”。业内人士指出,这需要相关部门进行规范,以引导行业良性发展。
期待高中学校提供更多服务
  “我们之前的主营业务是留学,因为疫情影响,现在转型主要做高考志愿规划服务。”济南一家教育机构的负责人表示,目前,不少培训机构,甚至有的互联网企业纷纷把业务触角伸进了这个新兴市场。
  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高考志愿填报相关企业已达到1529家,78%的企业成立于最近三年。2021年前5个月,我国高考志愿填报相关企业注册量为301家,同比增长了90.5%。
  “从高一开始,我妈就花了2万多块钱,做了生涯规划的测评、辅导,从选科到高考,选专业、报志愿……全程给辅导。”今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小高表示,规划内容还包括进大学以后该考哪些证、参加什么社团、如何保研等等,他自己并没感觉到有多大帮助,质疑父母这笔钱“打了水漂”。
  业内人士指出,社会机构将高考志愿填报辅导业务向上下游延伸,拉长战线,主要是为了增加利润,让家长觉得这个钱花得值。
  “填报志愿借助大数据是有必要的,但并不能完全依赖。”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幸福柳校区高三年级组长孙腾飞认为,新高考模式下,选科组合多,不再是以前的文理两科,再加上有些高校专业对学科有限制,只看位次来确定志愿就不那么准确了,还必须参照选科情况,因此志愿填报更为复杂一些。学生因为阅历有限,对专业缺乏了解,家长的辅导和把关就更为重要,建议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和职业理想,早研究、早规划,不妨多和学校老师沟通交流。可以把社会机构的大数据手段作为辅助,理性运用,但也不建议把孩子的前途完全托给第三方机构。现在96个志愿基本上能够满足每个考生的兴趣和专业愿望,已经不存在原来的“死档”问题。从去年来看,分数合适导致滑档的还是少数。“高考一结束,我们学校就组织一系列家长讲座,普及志愿填报知识,提供更多服务。”
  □ 本报记者 赵国陆 王原

  6月10日,山东夏季高考将迎来最后一天。这天下午的高考收卷铃响起后,夏季高考“上半场”结束,学生和家长的重点将转入“下半场”:填报志愿。山东试点新高考之后,院校专业限学科、96个志愿等新规则让这项工作变得更加复杂。于是,志愿填报中介机构的“大数据+规划专家”服务多起来。
收费大多在6000-12000元
  “孩子马上考完了,我们当家长的更焦虑了!”在济南三中考点陪考的王女士表示,孩子成绩一直很稳定,感觉这次发挥得也不错,马上进入志愿填报阶段,之前关注得少,现在一头雾水。因为公布分数之后,只有一周的时间选择专业和学校,96个志愿让她这种“小白型”家长犯了难,生怕志愿报不好,孩子好不容易考出来的分数“浪费了”。
  “高考分数1分也不能浪费”“三分考,七分报”……在济南市历下区一栋高档写字楼内,一家高考志愿填报辅导机构的工作人员反复向咨询的家长强调,必须让孩子“低分增值”,把手里的“牌”打好。他说,通过和考生、家长当面“一对一”沟通辅导,结合成绩、兴趣性格能力优势、家庭背景、未来发展规划等,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给考生提供个性化的志愿填报方案。
  在另外一家同类机构,工作人员演示了“机器人”选志愿的流程,输入高考成绩、高考选科信息,设置好区域、专业等偏好,数据库瞬间就给出几百个学校。“这个结果只是作为一个参考,关键的还是要和孩子的兴趣、职业生涯规划匹配,我们有专业的老师进行全程服务。”
  记者采访发现,济南市场上这类高考志愿填报辅导收费大多在6000-12000元之间。
一些“专家”建议并无新意
  济南市民赵先生的孩子去年参加高考,正好赶上高考改革第一年,提前做了大量的功课,参加各种讲座和咨询会,研究新变化。最后为了求个放心,通过第三方机构进行一对一的测评、辅导。最终给出的50多个志愿,和他之前研究的差不多。“专家”给出的建议,无非也是保持合理的梯度,有冲的,有稳的,有保的。
  作为“过来人”,赵先生对大数据的作用并不否认,特别是对高校专业设置等情况完全不明白的学生和家长,数据库的筛选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济南一家教育培训机构的负责人王先生正准备转型。“相比文化课辅导,高考志愿规划服务是教育培训行业的一片蓝海。”他透露,这是个小众行业,也就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本质上是利用信息差服务,准入门槛比较低。到目前为止,从志愿填报规划师的资质到服务定价、服务流程,都还没有形成行业标准。像志愿填报、生涯规划师的培训由社会机构组织,课程一般3-5天,媒体报道的三四天速成“规划专家”并不夸张,如果后期不下功夫学习院校和专业有关知识以及录取情况,确有可能“误人子弟”。
  同时,现在各种大数据软件层出不穷,但良莠不齐,有的软件给出的结果相差1万多个位次,因此一些机构也不敢完全依靠机器“掐算”高考志愿。
  不可否认的是,有的“小白型”家长愿意花钱买单,让专业机构来消除自己的疑惑。“有的机构接单太多,规划专家不够用,就临时在群里找兼职,一单1500元。”王先生坦言,有的企业为了追求利润,贩卖焦虑、包装“专家”、价格畸高等诸多乱象,也就不可避免地成为这个行业的弊病。在一些机构眼里,每年一届的高考生,都是一茬新“韭菜”。业内人士指出,这需要相关部门进行规范,以引导行业良性发展。
期待高中学校提供更多服务
  “我们之前的主营业务是留学,因为疫情影响,现在转型主要做高考志愿规划服务。”济南一家教育机构的负责人表示,目前,不少培训机构,甚至有的互联网企业纷纷把业务触角伸进了这个新兴市场。
  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高考志愿填报相关企业已达到1529家,78%的企业成立于最近三年。2021年前5个月,我国高考志愿填报相关企业注册量为301家,同比增长了90.5%。
  “从高一开始,我妈就花了2万多块钱,做了生涯规划的测评、辅导,从选科到高考,选专业、报志愿……全程给辅导。”今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小高表示,规划内容还包括进大学以后该考哪些证、参加什么社团、如何保研等等,他自己并没感觉到有多大帮助,质疑父母这笔钱“打了水漂”。
  业内人士指出,社会机构将高考志愿填报辅导业务向上下游延伸,拉长战线,主要是为了增加利润,让家长觉得这个钱花得值。
  “填报志愿借助大数据是有必要的,但并不能完全依赖。”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幸福柳校区高三年级组长孙腾飞认为,新高考模式下,选科组合多,不再是以前的文理两科,再加上有些高校专业对学科有限制,只看位次来确定志愿就不那么准确了,还必须参照选科情况,因此志愿填报更为复杂一些。学生因为阅历有限,对专业缺乏了解,家长的辅导和把关就更为重要,建议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和职业理想,早研究、早规划,不妨多和学校老师沟通交流。可以把社会机构的大数据手段作为辅助,理性运用,但也不建议把孩子的前途完全托给第三方机构。现在96个志愿基本上能够满足每个考生的兴趣和专业愿望,已经不存在原来的“死档”问题。从去年来看,分数合适导致滑档的还是少数。“高考一结束,我们学校就组织一系列家长讲座,普及志愿填报知识,提供更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