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负海洋强省使命 引领海洋产业发展

——山东海洋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社会责任报告

2021-04-2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山东海洋集团有限公司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以海洋产业为核心主业的省属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成立于2010年9月,注册资本49.74亿元人民币,总部设在济南市,目前拥有7家一级权属企业和1只国家级产业投资基金。
  集团以践行海洋强国战略、服务海洋强省建设为己任,致力于打造山东省海洋产业核心投资运营平台、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海洋战略资源整合平台,现已布局现代远洋运输物流、海洋清洁能源、现代海洋渔业、内河港航投资运营、涉海金融服务等产业领域,发展成为一家具有重要行业地位和影响力的综合性海洋产业集团。
  在新的发展阶段,集团将聚焦聚力做强做优海洋主业,大力推动海洋产业升级、海洋科技创新和海洋文化振兴,努力打造海洋特色鲜明、创新能力突出、产业引领显著、行业地位领先的国际化现代海洋产业集团。
  
  
经济效益稳步提升
  山东海洋集团经济效益平稳提升,国有资本持续保值增值。年末合并总资产达到299.57亿元,较年初增长5.36%,所有者权益总额达到104.71亿元,较年初增长7.63%,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74.75亿元;利润总额3.86亿元,同比增长17.17%。全年实现上缴税收1.09亿元,同比增长9.69%。集团合并总资产、营业总收入、利润总额、上缴税收近5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8.87%、1.77%、28.18%和21.78%,呈现平稳良好发展态势。
聚焦海洋强省
推进多元化产业

  山东海洋集团坚定贯彻经略海洋战略,以“做未来海洋产业引领者”为使命,心无旁骛深耕现代海洋主业,构建了现代远洋运输、海洋清洁能源、现代海洋渔业、海洋工程装备、内河港航、涉海金融服务等产业板块,实现集团跨越式发展。
  山东海洋集团在多个海洋产业领域走在国际和全国前列。现代远洋运输领域,集团控制运力规模达1323万载重吨,稳居全国第三位,其中超大型液化气体船队运力规模位居国内第一、世界第四。海洋钻井油气服务领域,集团是我国第二大海洋钻井平台运营商,也是国内唯一一家向国际天然气公司提供海洋油气钻井服务的地方企业。内河港航领域,集团是我省内河港航领域规模最大、涉足门类最齐全的龙头企业,其中峄州港拥有我省内河第一个2000吨级泊位,多次刷新并保持着我省内河港口生产纪录。现代海洋渔业领域,集团在陆基循环水养殖等领域掌握产业链核心技术,拥有全国唯一的斑石鲷繁育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石斑鱼繁育基地,被评为山东省著名商标,被列入山东农产品知名品牌目录。集团的环球生鲜品牌“渔鲜荟”,成为2018年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唯一指定进口生鲜品牌供应商,并荣获“2019年全国优质餐饮食材供应商”“山东省成长创新电商企业奖”“影响力成长品牌”等荣誉称号。
  经过10年的努力,山东海洋集团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改变了山东“港强航弱”的困局,填补了我省多项海洋产业空白,成为海洋强省建设主力军和排头兵。
展现国企作为
彰显国企担当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山东海洋集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展现国企担当,向山东省慈善总会捐赠疫情防控资金50万元。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集团公司党委组织“抗击疫情”爱心捐款活动,近1300名党员、员工共计捐款46.6万元。尤其是集团旗下境外企业外籍员工得知捐款倡议后,第一时间积极参与,捐款15000美元,并采购了口罩等防疫物品运往国内支持抗疫。山东海洋集团统筹推进疫情联防联控和复工复产,实现了远洋运输船员零感染、疫情零输入。努力克服全球疫情暴发情况下船员换班的世界性难题,2020年累计换班250余艘次,更换船员3100余人,实现应换尽换。
  山东海洋集团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组织开展了“助力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等卓有成效的工作。先后向省扶贫开发基金捐款300万元,向莒南县定向扶贫、寿光救灾捐款及其他贫困村捐款合计47.27余万元。选派“第一书记”对巨野县陈集村实施精准扶贫,协调落实帮扶资金910万元,先后救助慰问1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帮扶2个扶贫产业项目、7个民生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捐赠“爱心书屋”书籍3000余册,陈集村一举成为“头雁工程”示范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全部脱贫。
坚持人才强企
激发内生动力

  山东海洋集团始终坚持广开渠道,外引内培,多措并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集团现有员工1578人,40岁以下员工占比70%,本科以上学历员工占比60%。集团将高层次人才引进作为重中之重,多方式汇聚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行业大师在内的30名海洋产业领军人才,分布于海工装备、海洋渔业、内河水运等各个领域,为集团产业向高端迈进提供了强力支撑。鼓励各级企业通过公开招聘、校园招聘等多渠道引进人才,充分发挥省属企业稳岗扩就业示范带动作用。加强优秀年轻干部培养,40岁以下集团中层干部占比达到28.5%,加大内部人才培育力度,利用内部产业领军(骨干)人才选拔培养等机制,引导优秀后备人才尽快成长,培养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省级高层次人才13名。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鼓励员工技能成才,举办山东省“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多名员工获评山东省技术能手。注重全员素质提升,依托集团启航学院(集团党校),科学设置培训课程体系,分类分层组织“深蓝”“宝蓝”“蔚蓝”“浅蓝”培训44期,累计培训逾5000人次。
  山东海洋集团聚焦优化企业发展体制机制,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成果,推进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常态化,激发员工干事创业活力。集团建立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技能操作“三通道”机制,拓宽了员工职务职级晋升渠道和职业发展空间。着眼于企业长远发展和质量效益提升,积极完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推行实施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改革,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一二级权属企业实现了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全覆盖。推行集团和权属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薪酬差异化,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劳多得,逐步构建起市场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考核分配体系。各级权属企业分别采用超额利润提成、跟投、风险抵押金等方式推行实施中长期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
强化创新驱动
助力高质量发展

  山东海洋集团立足产业需求,与中国海洋大学等科研院校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逐步实现以科技创新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以信息化水平提升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良好局面。2020年全年,集团合并研发投入3255万元,实现较2019年翻一番的改革承诺;累计获批国家级科技项目2项、省级科技项目5项、省级标准化试点计划项目1项、省地方标准计划项目1项,参与的1项地方标准已发布实施,完成3项省海洋局软科学研究课题,累计拥有专利47项,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以重大项目研发提升核心竞争力。山东海洋集团开展全球首制超大型海上油田设施一体化建设、安装和拆解装备“蓝鲲号”的研发设计,入选山东省财政厅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库。针对小清河复航后沿线腹地货物运输需求,开展河海直达船型研发,未来可实现货物从济南港直达龙口港,引领山东内河航运新业态,项目入选山东交通强省建设科技创新项目库。推进“内河船闸维护规程”“山东省装备型海洋牧场建设标准化试点”等标准制定工作,不断提升山东省内河港航、海洋渔业装备领域标准建设水平。
  以科研平台建设提升行业创新能力。山东海洋集团整合资源,与中国联通、华为等联合筹建山东海洋智联创新应用实验室,拟探索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创新应用,以小清河枢纽济南港等项目为突破口,共同打造“新基建”标杆项目。推动现代海洋渔业产业协同发展,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山东大学等成功加入山东省现代海洋渔业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农业大学等海上试验基地落户“耕海1号”;和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开展战略合作,建立跨界协同创新合作机制,力争提升海洋渔业经济发展核心能力。
  以汇聚高层次专家提高创新发展水平。围绕产业重大项目关键技术难题,山东海洋集团在海洋工程、内河港航、船舶设计、现代渔业、大数据技术等领域,引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船船舶设计大师、中国联通大数据首席科学家等高层次专家队伍,全面开启技术研发合作,共同推动科技攻关与成果应用的深度融合。
坚守安全生产底线
践行节能环保理念

  山东海洋集团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扎实推进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构建“党委引领、行政主导、专业管理、安全监督、岗位保障”的“五位一体”安全责任落实体系,安全管理基础不断夯实。集团成立以来始终保持安全生产,所属船舶“十三五”时期实现安全航行17993.12亿吨公里,多次获得全国水运系统安全诚信船舶、山东省水运系统安全先进船舶、山东省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等称号。
  山东海洋集团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强化环境管理体系建设、环保规划管理、环保设施管理、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治理,投资1000余万元对滕州港、峄州港、东平港等内河港口项目配套安装防风抑尘网、自动喷淋、汽车洗轮机等设备,实现港区全封闭,有效抑制车辆及货物扬尘;投资700余万元建设滕州新港钢结构大棚,实现了环保作业。“耕海1号”作为全国首制装备休闲型海洋牧场综合体,综合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多种清洁能源,实现生态养殖、节能环保。
  山东海洋集团大力推广节能技术,提高装备水平,达到最佳节能降耗指标。运营的“山东和谐”轮等4艘25万吨级矿砂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安全、节能、环保、运营效率指标均达到国际同类船舶领先水平,该船型入选2015年度世界最佳50艘船舶,获得“中国造船工程学会2016年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荣誉。投资建设了洙水河航道、峄州港、滕州港、东平港项目,大幅降低了济宁、枣庄、泰安地区大宗物资的运输成本,减少了陆路运输燃油消耗和碳排放;同时以港口为载体大力推行岸电技术,以电网电力代替船舶燃油发电,减少船舶燃油消耗,维护生态环境。设计研发3000吨级油气双动力集装箱海河直达船,将有效减少转运环节,打造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海河直达运输新业态。
夯实制度保障
提升监督效能

  山东海洋集团具备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制定了涵盖人力资源、投资、财务、企业改革、风险内控、法律事务、安全生产、招标采购、科技创新等18个方面共计170余项制度,确保了各项工作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依、凡事有人检查,充分发挥规章制度在管理中的规范、引导和保障作用。
  山东海洋集团建立了全面的内控制度及规范体系,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廉洁风险防控管理有机融为一体,将内部控制渗透到每一个岗位、每一项业务、每一个流程,构建起“上下联动、协调统一、制度健全、责任落实、信息畅通、反应及时”的内部控制长效机制。
  山东海洋集团严明纪律规矩,签订目标责任书,实施“四看六查”,助力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提升监督效能,高质量推进执纪问责,抓实专项监督,深入创建“六位一体”联合监督体系,做实效能监督,围绕重点项目,开展立项效能监督检查、完善制度、增加效益和挽回损失。丰富教育内涵,高质量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活动,组织签订廉洁从业承诺书、参加党规党纪知识测试,运用融媒体理念打造“一册一刊一网一微”宣教阵地,实施“事前提醒+事中开导+事后回访”教育模式。突出长效常治,高质量规范权力运行。同时,强化培育力度,高质量锻造纪检队伍,采取述职评议、座谈了解、现场检查等形式严格考核,考核成绩与绩效兑现直接挂钩。
  “十四五”时期,山东海洋集团将牢记初心使命,践行国企担当,坚决完成省委、省政府、省国资委赋予的职责任务,始终走在现代海洋产业发展前列,为海洋强省和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①山东海洋集团是国内首家运营世界最大40万吨级矿砂船的航运企业,截至2020年底,控制运力突破1300万载重吨,稳居全国第三
  ②山东海洋集团运营管理着京杭运河山东段全线12座船闸,年服务船舶过闸30万余艘次,开发和启用京杭运河船闸智能通航系统,结束了我省内河水运上岸缴费历史,受益船民达40余万人次/年
  ③山东海洋集团旗下CJ46型自升式钻井平台Energy Emerger远赴中东,为世界第一大液化天然气运营商卡塔尔天然气以及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提供海洋钻井服务,在国际市场上打响了“山东品牌”
  ④山东海洋集团打造了全国首个装备休闲型海洋牧场综合体“耕海1号”,实现一三产业深度融合,成为装备型海洋牧场齐鲁样板
  
  山东海洋集团有限公司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以海洋产业为核心主业的省属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成立于2010年9月,注册资本49.74亿元人民币,总部设在济南市,目前拥有7家一级权属企业和1只国家级产业投资基金。
  集团以践行海洋强国战略、服务海洋强省建设为己任,致力于打造山东省海洋产业核心投资运营平台、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海洋战略资源整合平台,现已布局现代远洋运输物流、海洋清洁能源、现代海洋渔业、内河港航投资运营、涉海金融服务等产业领域,发展成为一家具有重要行业地位和影响力的综合性海洋产业集团。
  在新的发展阶段,集团将聚焦聚力做强做优海洋主业,大力推动海洋产业升级、海洋科技创新和海洋文化振兴,努力打造海洋特色鲜明、创新能力突出、产业引领显著、行业地位领先的国际化现代海洋产业集团。
  
  
经济效益稳步提升
  山东海洋集团经济效益平稳提升,国有资本持续保值增值。年末合并总资产达到299.57亿元,较年初增长5.36%,所有者权益总额达到104.71亿元,较年初增长7.63%,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74.75亿元;利润总额3.86亿元,同比增长17.17%。全年实现上缴税收1.09亿元,同比增长9.69%。集团合并总资产、营业总收入、利润总额、上缴税收近5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8.87%、1.77%、28.18%和21.78%,呈现平稳良好发展态势。
聚焦海洋强省
推进多元化产业

  山东海洋集团坚定贯彻经略海洋战略,以“做未来海洋产业引领者”为使命,心无旁骛深耕现代海洋主业,构建了现代远洋运输、海洋清洁能源、现代海洋渔业、海洋工程装备、内河港航、涉海金融服务等产业板块,实现集团跨越式发展。
  山东海洋集团在多个海洋产业领域走在国际和全国前列。现代远洋运输领域,集团控制运力规模达1323万载重吨,稳居全国第三位,其中超大型液化气体船队运力规模位居国内第一、世界第四。海洋钻井油气服务领域,集团是我国第二大海洋钻井平台运营商,也是国内唯一一家向国际天然气公司提供海洋油气钻井服务的地方企业。内河港航领域,集团是我省内河港航领域规模最大、涉足门类最齐全的龙头企业,其中峄州港拥有我省内河第一个2000吨级泊位,多次刷新并保持着我省内河港口生产纪录。现代海洋渔业领域,集团在陆基循环水养殖等领域掌握产业链核心技术,拥有全国唯一的斑石鲷繁育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石斑鱼繁育基地,被评为山东省著名商标,被列入山东农产品知名品牌目录。集团的环球生鲜品牌“渔鲜荟”,成为2018年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唯一指定进口生鲜品牌供应商,并荣获“2019年全国优质餐饮食材供应商”“山东省成长创新电商企业奖”“影响力成长品牌”等荣誉称号。
  经过10年的努力,山东海洋集团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改变了山东“港强航弱”的困局,填补了我省多项海洋产业空白,成为海洋强省建设主力军和排头兵。
展现国企作为
彰显国企担当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山东海洋集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展现国企担当,向山东省慈善总会捐赠疫情防控资金50万元。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集团公司党委组织“抗击疫情”爱心捐款活动,近1300名党员、员工共计捐款46.6万元。尤其是集团旗下境外企业外籍员工得知捐款倡议后,第一时间积极参与,捐款15000美元,并采购了口罩等防疫物品运往国内支持抗疫。山东海洋集团统筹推进疫情联防联控和复工复产,实现了远洋运输船员零感染、疫情零输入。努力克服全球疫情暴发情况下船员换班的世界性难题,2020年累计换班250余艘次,更换船员3100余人,实现应换尽换。
  山东海洋集团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组织开展了“助力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等卓有成效的工作。先后向省扶贫开发基金捐款300万元,向莒南县定向扶贫、寿光救灾捐款及其他贫困村捐款合计47.27余万元。选派“第一书记”对巨野县陈集村实施精准扶贫,协调落实帮扶资金910万元,先后救助慰问1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帮扶2个扶贫产业项目、7个民生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捐赠“爱心书屋”书籍3000余册,陈集村一举成为“头雁工程”示范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全部脱贫。
坚持人才强企
激发内生动力

  山东海洋集团始终坚持广开渠道,外引内培,多措并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集团现有员工1578人,40岁以下员工占比70%,本科以上学历员工占比60%。集团将高层次人才引进作为重中之重,多方式汇聚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行业大师在内的30名海洋产业领军人才,分布于海工装备、海洋渔业、内河水运等各个领域,为集团产业向高端迈进提供了强力支撑。鼓励各级企业通过公开招聘、校园招聘等多渠道引进人才,充分发挥省属企业稳岗扩就业示范带动作用。加强优秀年轻干部培养,40岁以下集团中层干部占比达到28.5%,加大内部人才培育力度,利用内部产业领军(骨干)人才选拔培养等机制,引导优秀后备人才尽快成长,培养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省级高层次人才13名。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鼓励员工技能成才,举办山东省“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多名员工获评山东省技术能手。注重全员素质提升,依托集团启航学院(集团党校),科学设置培训课程体系,分类分层组织“深蓝”“宝蓝”“蔚蓝”“浅蓝”培训44期,累计培训逾5000人次。
  山东海洋集团聚焦优化企业发展体制机制,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成果,推进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常态化,激发员工干事创业活力。集团建立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技能操作“三通道”机制,拓宽了员工职务职级晋升渠道和职业发展空间。着眼于企业长远发展和质量效益提升,积极完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推行实施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改革,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一二级权属企业实现了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全覆盖。推行集团和权属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薪酬差异化,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劳多得,逐步构建起市场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考核分配体系。各级权属企业分别采用超额利润提成、跟投、风险抵押金等方式推行实施中长期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
强化创新驱动
助力高质量发展

  山东海洋集团立足产业需求,与中国海洋大学等科研院校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逐步实现以科技创新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以信息化水平提升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良好局面。2020年全年,集团合并研发投入3255万元,实现较2019年翻一番的改革承诺;累计获批国家级科技项目2项、省级科技项目5项、省级标准化试点计划项目1项、省地方标准计划项目1项,参与的1项地方标准已发布实施,完成3项省海洋局软科学研究课题,累计拥有专利47项,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以重大项目研发提升核心竞争力。山东海洋集团开展全球首制超大型海上油田设施一体化建设、安装和拆解装备“蓝鲲号”的研发设计,入选山东省财政厅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库。针对小清河复航后沿线腹地货物运输需求,开展河海直达船型研发,未来可实现货物从济南港直达龙口港,引领山东内河航运新业态,项目入选山东交通强省建设科技创新项目库。推进“内河船闸维护规程”“山东省装备型海洋牧场建设标准化试点”等标准制定工作,不断提升山东省内河港航、海洋渔业装备领域标准建设水平。
  以科研平台建设提升行业创新能力。山东海洋集团整合资源,与中国联通、华为等联合筹建山东海洋智联创新应用实验室,拟探索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创新应用,以小清河枢纽济南港等项目为突破口,共同打造“新基建”标杆项目。推动现代海洋渔业产业协同发展,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山东大学等成功加入山东省现代海洋渔业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农业大学等海上试验基地落户“耕海1号”;和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开展战略合作,建立跨界协同创新合作机制,力争提升海洋渔业经济发展核心能力。
  以汇聚高层次专家提高创新发展水平。围绕产业重大项目关键技术难题,山东海洋集团在海洋工程、内河港航、船舶设计、现代渔业、大数据技术等领域,引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船船舶设计大师、中国联通大数据首席科学家等高层次专家队伍,全面开启技术研发合作,共同推动科技攻关与成果应用的深度融合。
坚守安全生产底线
践行节能环保理念

  山东海洋集团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扎实推进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构建“党委引领、行政主导、专业管理、安全监督、岗位保障”的“五位一体”安全责任落实体系,安全管理基础不断夯实。集团成立以来始终保持安全生产,所属船舶“十三五”时期实现安全航行17993.12亿吨公里,多次获得全国水运系统安全诚信船舶、山东省水运系统安全先进船舶、山东省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等称号。
  山东海洋集团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强化环境管理体系建设、环保规划管理、环保设施管理、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治理,投资1000余万元对滕州港、峄州港、东平港等内河港口项目配套安装防风抑尘网、自动喷淋、汽车洗轮机等设备,实现港区全封闭,有效抑制车辆及货物扬尘;投资700余万元建设滕州新港钢结构大棚,实现了环保作业。“耕海1号”作为全国首制装备休闲型海洋牧场综合体,综合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多种清洁能源,实现生态养殖、节能环保。
  山东海洋集团大力推广节能技术,提高装备水平,达到最佳节能降耗指标。运营的“山东和谐”轮等4艘25万吨级矿砂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安全、节能、环保、运营效率指标均达到国际同类船舶领先水平,该船型入选2015年度世界最佳50艘船舶,获得“中国造船工程学会2016年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荣誉。投资建设了洙水河航道、峄州港、滕州港、东平港项目,大幅降低了济宁、枣庄、泰安地区大宗物资的运输成本,减少了陆路运输燃油消耗和碳排放;同时以港口为载体大力推行岸电技术,以电网电力代替船舶燃油发电,减少船舶燃油消耗,维护生态环境。设计研发3000吨级油气双动力集装箱海河直达船,将有效减少转运环节,打造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海河直达运输新业态。
夯实制度保障
提升监督效能

  山东海洋集团具备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制定了涵盖人力资源、投资、财务、企业改革、风险内控、法律事务、安全生产、招标采购、科技创新等18个方面共计170余项制度,确保了各项工作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依、凡事有人检查,充分发挥规章制度在管理中的规范、引导和保障作用。
  山东海洋集团建立了全面的内控制度及规范体系,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廉洁风险防控管理有机融为一体,将内部控制渗透到每一个岗位、每一项业务、每一个流程,构建起“上下联动、协调统一、制度健全、责任落实、信息畅通、反应及时”的内部控制长效机制。
  山东海洋集团严明纪律规矩,签订目标责任书,实施“四看六查”,助力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提升监督效能,高质量推进执纪问责,抓实专项监督,深入创建“六位一体”联合监督体系,做实效能监督,围绕重点项目,开展立项效能监督检查、完善制度、增加效益和挽回损失。丰富教育内涵,高质量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活动,组织签订廉洁从业承诺书、参加党规党纪知识测试,运用融媒体理念打造“一册一刊一网一微”宣教阵地,实施“事前提醒+事中开导+事后回访”教育模式。突出长效常治,高质量规范权力运行。同时,强化培育力度,高质量锻造纪检队伍,采取述职评议、座谈了解、现场检查等形式严格考核,考核成绩与绩效兑现直接挂钩。
  “十四五”时期,山东海洋集团将牢记初心使命,践行国企担当,坚决完成省委、省政府、省国资委赋予的职责任务,始终走在现代海洋产业发展前列,为海洋强省和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①山东海洋集团是国内首家运营世界最大40万吨级矿砂船的航运企业,截至2020年底,控制运力突破1300万载重吨,稳居全国第三
  ②山东海洋集团运营管理着京杭运河山东段全线12座船闸,年服务船舶过闸30万余艘次,开发和启用京杭运河船闸智能通航系统,结束了我省内河水运上岸缴费历史,受益船民达40余万人次/年
  ③山东海洋集团旗下CJ46型自升式钻井平台Energy Emerger远赴中东,为世界第一大液化天然气运营商卡塔尔天然气以及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提供海洋钻井服务,在国际市场上打响了“山东品牌”
  ④山东海洋集团打造了全国首个装备休闲型海洋牧场综合体“耕海1号”,实现一三产业深度融合,成为装备型海洋牧场齐鲁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