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港区探索实施科技林长工作模式,以科技赋能林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让苗木成为乡村振兴“摇钱树”

2021-04-20 作者: 吴宝书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丁兆霞 吴宝书

  眼下,日照市东港区西湖镇张古庄一村正迎来一场盛大的花事——30余亩荒地上,约100万株映山红吐露花苞,迎风斗艳。“去年春栽下的,现在这得有40厘米了,今年年底就可以回收了。”4月12日,看着眼前的一片红艳艳,张古庄一村党支部书记焦丽英笑逐颜开。
  种植映山红,张古庄一村是“头一遭”。但去年从召开党员会,到村党支部领办的张一苗木合作社成立,再到30多亩荒地变为映山红种植基地,张古庄一村仅用了半个多月时间。
  “只要有于总在,我们就不愁种不好。”焦丽英显得很有底气。
  焦丽英口中的“于总”,是西湖镇董家岭映山红苗木产业园负责人于合英,也是东港区首批推出的10名科技林长之一。
  “我给合作社免费提供映山红小苗,提供全方位技术咨询和管理指导,一年后再按照85%的成活率、每苗按0.6元的管护费回收,两年苗则按照1.1元/棵回收。刨去薅草、浇水、盖遮阳网等管理成本,合作社一亩地一年挣一万元不成问题。”4月12日,于合英又一次来到张古庄一村查看映山红长势,指导映山红管理。“管理很仔细,长势不错。”她夸奖道。
  因为喜爱映山红,多年来,于合英一头扎进了映山红的育苗中。在多年的反复试验后,她摸索出了一套映山红大田播种育苗技术方案,首次实现了映山红苗木大田批量生产。她也从一个普通的映山红爱好者,变成了种植培育杜鹃花的“山东省林业科技乡土专家”。去年12月,她又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聘为第二批“林草乡土专家”。最近这四年,她在西湖镇董家岭村先后流转土地1300余亩建设了映山红苗木产业园,并与董家岭、申庄子、河沟三个省级贫困村结对帮扶发展映山红产业。同时,按照“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与张一苗木合作社等周边三个村党组织领办的合作社签订了映山红种植合作协议。
  发展壮大映山红种植业,源于热爱,也出于企业家的本能,但同时,“因地制宜推广适合当地发展的特色林业产业发展项目,对所联系的林业示范区域提供全方位技术咨询和服务”,又是于合英作为科技林长的职责之一。
  去年11月20日,于合英等10人被正式聘任为东港区首批科技林长。他们中间有日照市经济林行业的专家和科技带头人,有东港区林业行业内有影响的企业老总,也有林业乡土专家,涵盖了特色经济林、彩色苗木、荒山造林、乡村林场等林业产业。
  “东港区现有林业用地面积33.47万亩,既是‘中国蓝莓之乡’,也是江北重要的绿茶、苗木花卉、黄桃、毛竹等生产种植基地,林业产值比重逐年增加。但相对应的是,不少林农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撑,加上信息不通畅、政策把不准等原因,导致经济林管理粗放、经营水平低下,广大林农和林业企业对科技需求日益迫切。”东港区林业事务综合服务中心副科级干部宋兴安,对在这一背景下设立的科技林长充满期待,“这是一支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的高水平科技服务队,是为加快全区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助推绿色发展与产业兴旺紧密融合而成立的一支科技服务队。他们不仅有技术、有经验、有资金,还有基地、有项目,能在全区乡村振兴、产业扶贫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树起样板,做出样子,科技林长们各显其能,不负所望。科技林长、日照坤丰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李业荣,将自己多年来种植黄金冠黄桃的经验倾囊相授,为周边村发展黄金冠黄桃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如今,日照坤丰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发挥自己技术、资金、市场优势,可为周边村桃农统一提供育苗、栽植、管理、收购、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服务,带动周边五个村发展黄桃种植7000亩,“小品种”做成了“大产业”,曾经贫瘠的“鸡肋地”,也成了村集体增收和农民致富的“桃花园”。
  科技林长、日照市林苑茶业有限公司技术顾问董彦才,在为周边200余户茶农的2000余亩茶园提供“技术推广、培训、生产性服务”的基础上,积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打造“一年四季三季有花”生态茶园,全面提升和改善茶叶的内在品质和优化茶园生态环境。而今,越来越多的“园林式茶园”正在后村镇陆续成形。
  为充分发挥科技林长的技术行业优势,推动林业新技术、新成果引进推广,东港区还在南湖镇、后村镇、日照街道等多个镇街设立了特色苗木、黄桃、茶叶、映山红、核桃、油杏、蓝莓、猕猴桃、毛竹、红豆杉等科技林长服务示范基地。同时,充分发挥科技林长在科技服务、示范带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营销模式,带动全区特色林业产业提质增效。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东港区已组织科技林长开展技术培训班5期,培训群众300余人,选育推广高产、高值、高效品种12个,推广应用林业新技术2项,开展林业科研项目1个。
  □ 本报记者 丁兆霞 吴宝书

  眼下,日照市东港区西湖镇张古庄一村正迎来一场盛大的花事——30余亩荒地上,约100万株映山红吐露花苞,迎风斗艳。“去年春栽下的,现在这得有40厘米了,今年年底就可以回收了。”4月12日,看着眼前的一片红艳艳,张古庄一村党支部书记焦丽英笑逐颜开。
  种植映山红,张古庄一村是“头一遭”。但去年从召开党员会,到村党支部领办的张一苗木合作社成立,再到30多亩荒地变为映山红种植基地,张古庄一村仅用了半个多月时间。
  “只要有于总在,我们就不愁种不好。”焦丽英显得很有底气。
  焦丽英口中的“于总”,是西湖镇董家岭映山红苗木产业园负责人于合英,也是东港区首批推出的10名科技林长之一。
  “我给合作社免费提供映山红小苗,提供全方位技术咨询和管理指导,一年后再按照85%的成活率、每苗按0.6元的管护费回收,两年苗则按照1.1元/棵回收。刨去薅草、浇水、盖遮阳网等管理成本,合作社一亩地一年挣一万元不成问题。”4月12日,于合英又一次来到张古庄一村查看映山红长势,指导映山红管理。“管理很仔细,长势不错。”她夸奖道。
  因为喜爱映山红,多年来,于合英一头扎进了映山红的育苗中。在多年的反复试验后,她摸索出了一套映山红大田播种育苗技术方案,首次实现了映山红苗木大田批量生产。她也从一个普通的映山红爱好者,变成了种植培育杜鹃花的“山东省林业科技乡土专家”。去年12月,她又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聘为第二批“林草乡土专家”。最近这四年,她在西湖镇董家岭村先后流转土地1300余亩建设了映山红苗木产业园,并与董家岭、申庄子、河沟三个省级贫困村结对帮扶发展映山红产业。同时,按照“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与张一苗木合作社等周边三个村党组织领办的合作社签订了映山红种植合作协议。
  发展壮大映山红种植业,源于热爱,也出于企业家的本能,但同时,“因地制宜推广适合当地发展的特色林业产业发展项目,对所联系的林业示范区域提供全方位技术咨询和服务”,又是于合英作为科技林长的职责之一。
  去年11月20日,于合英等10人被正式聘任为东港区首批科技林长。他们中间有日照市经济林行业的专家和科技带头人,有东港区林业行业内有影响的企业老总,也有林业乡土专家,涵盖了特色经济林、彩色苗木、荒山造林、乡村林场等林业产业。
  “东港区现有林业用地面积33.47万亩,既是‘中国蓝莓之乡’,也是江北重要的绿茶、苗木花卉、黄桃、毛竹等生产种植基地,林业产值比重逐年增加。但相对应的是,不少林农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撑,加上信息不通畅、政策把不准等原因,导致经济林管理粗放、经营水平低下,广大林农和林业企业对科技需求日益迫切。”东港区林业事务综合服务中心副科级干部宋兴安,对在这一背景下设立的科技林长充满期待,“这是一支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的高水平科技服务队,是为加快全区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助推绿色发展与产业兴旺紧密融合而成立的一支科技服务队。他们不仅有技术、有经验、有资金,还有基地、有项目,能在全区乡村振兴、产业扶贫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树起样板,做出样子,科技林长们各显其能,不负所望。科技林长、日照坤丰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李业荣,将自己多年来种植黄金冠黄桃的经验倾囊相授,为周边村发展黄金冠黄桃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如今,日照坤丰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发挥自己技术、资金、市场优势,可为周边村桃农统一提供育苗、栽植、管理、收购、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服务,带动周边五个村发展黄桃种植7000亩,“小品种”做成了“大产业”,曾经贫瘠的“鸡肋地”,也成了村集体增收和农民致富的“桃花园”。
  科技林长、日照市林苑茶业有限公司技术顾问董彦才,在为周边200余户茶农的2000余亩茶园提供“技术推广、培训、生产性服务”的基础上,积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打造“一年四季三季有花”生态茶园,全面提升和改善茶叶的内在品质和优化茶园生态环境。而今,越来越多的“园林式茶园”正在后村镇陆续成形。
  为充分发挥科技林长的技术行业优势,推动林业新技术、新成果引进推广,东港区还在南湖镇、后村镇、日照街道等多个镇街设立了特色苗木、黄桃、茶叶、映山红、核桃、油杏、蓝莓、猕猴桃、毛竹、红豆杉等科技林长服务示范基地。同时,充分发挥科技林长在科技服务、示范带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营销模式,带动全区特色林业产业提质增效。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东港区已组织科技林长开展技术培训班5期,培训群众300余人,选育推广高产、高值、高效品种12个,推广应用林业新技术2项,开展林业科研项目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