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文化

人一辈子,得活个明白

——悼沈昌文

2021-01-1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逄春阶

  过了80岁,他屡屡笑着对朋友们说:“欢迎你们参加我的追悼会。”“我的梦就四个字——无疾而终。无疾而终,一觉睡下去就完蛋了,这最幸福了。”他叫沈昌文(左图),出版家,2021年1月10日清晨悄然离去,享年90岁。
  沈先生是《读书》杂志主编,我订阅《读书》多年,说句老实话,《读书》上有些文章,我是硬着头皮读的,尤其是一些学术随笔,因其难啃,才耐着性子捧起来,要磨砺一下思维的牙齿。对我来说,小说、诗歌、散文,好比稀粥、面汤,而一些学术随笔,好比硬面火烧,嚼着费劲,但耐嚼。我把这些感想写下来寄给了《读书》,没想到《读书》在1995年第6期以《磨砺思维的牙齿》为题刊登了,还给我寄来了稿费,钱不多,刚够跟三五好友喝顿小酒,但我很开心。这也算跟沈先生的一点儿缘分吧。
  看沈先生的随笔,看沈先生同事的回忆文章,觉得他是有趣的人,在他手下工作该是多么幸福的事啊。他在编辑部里营造了“老不像老、小不像小,官不像官、兵不像兵”的气氛,这决定了《读书》杂志的洒脱风格。要是我有幸跟他共事,我一定黏上他,跟他一起下小酒馆,侃大山、吹小牛,然后根据他的选题,组稿、校稿。一天一天乐呵呵。只有打破界限,没有了身份的约束,信息才会流动,情感才会交融,快快乐乐地工作着。
  我喜欢一些老小孩一样的可敬的老人,比如画漫画的丁聪,一辈子都是“小丁”,比如黄永玉,一辈子没个正形。沈昌文也算一个,敢于自嘲,善于自嘲,自嘲得天衣无缝。比如“要和作者推心置腹地聊天,最重要的是要装着什么都不懂。”这得多高的境界啊,学富五车,却装得像个小学生。我就不行,我在报社当编辑多年,好为人师,给人家开药方,甲乙丙丁。说不了三句,作者就烦了,人家装着不懂。出门后,一定会骂,一个傻帽。所以,我约不到好稿子,成不了好编辑。山西学者智效民先生回忆第一次见到沈先生的情景,沈先生问他是学什么的,哪个学校毕业?智效民说并非科班出身,只是高中毕业,没想到沈先生说:“你比我强多了,我小学都没有毕业。”你看,这就是沈先生,总要找到不如人的地方,让对方安心。
  我觉得沈昌文的这种活法,就是“心底无私”。王蒙为沈昌文《阁楼人语》一书所作的序言《有无之间》中就提到了这个“无”:“出版人只有进入兼收并蓄的‘无’的状态,即无先入为主,无偏见,无过分的派别倾向,无过分的圈子山头,无过多的自以为是与鼠目寸光,无太厉害的排他性,无过热的趁机提升自己的动机,才能真正团结住各不相同的作者。”大无大有,大俗大雅,有棱有角,有进有退,退大于进,破除我执。
  上海作家简平先生跟我说,与沈公在一起最开心,大家常常笑声不绝:“他耳朵聋了,就说,反正朝我笑着说话,我就认为你是在说‘我爱你’。”一个死不改悔的乐天派。
  沈公素好美食,尤喜上海大闸蟹。几年前他查出了肝病,饮食不能高蛋白高脂肪。但是沈公从不以为然,信奉“顺其自然”。简平记得,2018年某日,沈昌文高高兴兴地去赴宴,夫人生怕他又抵不住美食诱惑,嘱女儿一起前往,知道沈昌文喜欢喝啤酒,临行前规定他“只能喝一瓶”。但是沈公“狡猾”地在自己面前摆了一瓶,在不喝酒的简平面前放了一瓶,又偷偷在自己脚下藏了一瓶,这样,就有了三瓶的量可以调配。哈哈。这个场景太熟悉了,我也这么干过。沈老啊,真是可爱的酒徒!
  沈先生的故去,让我想起大众日报一位老报人,老先生95岁了,至今每天读报,我多年前去拜访,他说过一句话:“人一辈子,得活个明白。”我想,沈先生是个活明白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