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大来了一批特殊学员

2021-01-07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王桂利 翟荣惠

  2020年12月5日,藏族姑娘旦增央宗回到了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江孜县江孜镇政务办,立即投入到作为农业农村工作专员的忙碌工作中。“在山东农大的学习,非常开眼界,让我做工作有了底气。”旦增央宗和其他99名年轻人一起,作为日喀则市农业农村专员,在山东农大学习了整整一个月。这一个月,他们学习种植、养殖、加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把实用技能、新鲜理念和开阔视野带回家乡,建设新西藏。
  山东农业大学承担的这次培训,是落实山东省教育对口支援、教育援藏工作要点的重要内容,也是山东省为西藏培养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的重要举措。
  他们中70%的人都是第一次离开青藏高原,来到黄河岸边,泰山脚下,山东援藏办和山东农业大学的老师给了他们家人一般的关怀。学校高度重视这次特殊的培训,在多次协调、做好各方面准备的前提下,在学生进校后,对100名学员分组指导,建立网格化管理机制,在学员党员中成立了临时党支部;3名工作人员跟班服务,与学生吃住在一起,随时协调解决问题。
  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被摆在首要位置。培训班安排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解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程从日喀则市委党校邀请专家为学员讲解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同时,配合观看专题教育片、团队建设、学员论坛等活动,强化爱党爱国教育,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专业课内容主要针对日喀则农业农村工作实际需要安排。围绕农牧业生产技术、农产品加工、农业经济管理等领域,培训班开设了29门专业课。许多专业课采用“理论+实验+实践”授课模式,提高学员的实践技能。学员旦增卓玛告诉记者,在实验课上,自己学到了如何进行牛奶卫生检测,如何进行羊毛识别与羊毛品质分析,如何通过血凝和血凝抑制实验选择疫苗,还有空气环境气象指标的测定等,都是回去用得上的实用技能。
  为了让学员们对授课内容留下深刻印象,带班老师时常在课后组织大家用自己的语言复述重点课程内容。学员尼玛旺堆就对艾希珍教授讲授的设施番茄课印象深刻,他认真地学习艾老师讲的设施番茄特性、栽培季节、栽培技术设施以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相关知识。他说,自己的大学专业就是设施栽培,但是当时学得非常浅显,也没有国内外的专业技术可以对比。他感慨道,西藏那么好的光照条件,真正愿意学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的人却不多,西藏目前还没有规模比较大的现代化温室,他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很重。
  旦增央宗是在北京读的大学,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普通话说得极为标准。“农业风险管理与农业保险”课上老师讲道,许多农民荒芜自己的土地,背井离乡去打工,跟农业存在突发性、偶然性、系统性风险密切有关,这也正是农业保险存在的意义。“虽然是学经济的,但我第一次知道还有农业保险这回事儿。作为农业工作人员,今后要更加设身处地考虑农民的困难,用好国家政策,为农民营造更好的务农环境。”
  结束了紧张的在校学习,学员们从2020年11月30日开始进入实践教学阶段,在山东多个市进行现场教学。旦增央宗和旦增卓玛告诉记者,寿光市洛城街道东斟罐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作用,鼓励和引导广大居民广泛参与,实行“三自”自我管理模式;章丘区双山街道三涧溪村在党委书记高淑贞的带领下抓党建,由乱到齐,由穷到富。这种现代农业示范村的做法让学员们觉得很新鲜,在西藏几乎很少见。西藏很多村庄也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有着特色鲜明的产业,希望自己以后能在西藏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中出把力。学员尼玛旺堆震惊于寿光的现代化温室规模与条件,学员格桑次仁最爱临沂市兰陵县代村的农业公园,盼望着自己家乡也能出现这样的将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相结合的美丽画卷。
  学员们希望能把知识带回去,让西藏走上发展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