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长效缓释剂?

2020-11-1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梁荣才
  
  说到打针吃药,我们每个人都再熟悉不过了。从出生到长大成年再到衰老,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疾病,这个时候我们往往就会借助于不同的药物来帮助我们解除或减少病痛,恢复或维护身体的健康,重新获得愉悦的感觉。然而,当谈及药物里面的新剂型和新技术的时候,却不是每个人都熟悉和了解的。下面我们将从传统的药物剂型出发,前往药物新剂型里面一个重要的领域——长效缓释制剂,并在那里驻足“游览”,做一次“研学旅行”。
  传统的药物治疗一般需要每天多次重复的给予药物,这些药物需要通过适当的剂型以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对于大部分药物来说,普通剂型像片剂、胶囊剂、颗粒剂、针剂或者软膏剂已能满足疾病治疗的需要。然而,对于有些疾病而言,传统的治疗方式则存在明显不足之处,比如对于糖尿病患者,不论口服降糖药还是注射胰岛素,每天都需给药多次,不仅使用不便,而且血液中的药物浓度(简称血药浓度)起伏变化很大,导致“峰谷”现象。也就是说当药物浓度处于高峰时,超过了有效治疗浓度,便引起较多副反应、副作用,甚至中毒;反之,当药物浓度降到低谷时,又在所需治疗药物浓度之下,难以发挥作用或者不起作用。
  为了弥补传统治疗方式的不足,许多药物被开发成口服缓释制剂并已上市。所谓缓释制剂是指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延长药效作用的制剂。该类药物具有服用次数少、血药浓度波动较小、给药途径多样化、刺激小而且疗效持久、安全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然而由于胃肠道系统的生理限制,这类口服制剂通常不适合做成缓释药物超过24小时的制剂,即便采用黏膜粘附等办法也没有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为了更好地解决频繁给药这个问题,以微球制剂为代表的一些长效缓释制剂应运而生。长效缓释制剂是缓释剂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能显著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显著减少用药次数的缓释制剂。而所谓微球是指将药物溶解或分散于高分子材料中形成的微小球体或类球体,它的粒径通常在1—250μm,可以满足皮下注射、肌肉注射或局部注射等途径给药的要求。
  长效缓释制剂除了在用药周期和用药次数上带来巨大变化,在其他方面也有突出的优势,比如可以将微球等长效缓释制剂直接注入所希望的治疗部位,降低整体毒性,增加治疗效果,比如可以将其注入疼痛的关节,或直接治疗感染部位,如眼内给药。
  长效缓释制剂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比如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疾病本身的特征,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迁延性疾病,病情容易反复,极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损害心理社会功能。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差及较高的停药率是精神分裂症治疗过程中常见问题,而抗精神病药的维持治疗被认为是必要的和有效的。将利培酮包裹在PLGA高分子中制成长效微球制剂可以确保药物稳定持续地释放,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保护易复发患者不受疗效中断的影响。另外,对于很多老年患者,由于记忆功能变差,经常会出现漏服或错服药物的现象,从而影响治疗效果,而给予长效缓释制剂则可解除疗效波动的后顾之忧。
  从药物经济学看,如果考虑患者看病、医生和护士花费时间等的代价,则长效缓释制剂可以显著降低治疗费用。更重要的是一些微球制剂能够保护封装的药物——特别是多肽蛋白药品,能防止这些药品在体内过早降解,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
  有的人可能要问,微球制剂是如何做到如此长效的,答案就在于微球制剂所用的材料上。原来这些微球制剂所用的材料是一种叫做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的高分子材料,这种材料具有疏水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就是说它们在水中不溶解,但是可以缓慢降解,所以能够延缓药物的释放,而且这种材料最终会变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没有任何的残留。根据材料及处方工艺的不同,微球中药物的释放周期可以达到一个周到几个月。
  最早上市的长效微球制剂是法国益普生公司的醋酸曲普瑞林微球(1986年),用于治疗前列腺癌、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由于技术难度较大,迄今为止全世界上市的长效微球制剂大约有十几种,治疗领域涉及肿瘤、镇痛、生长障碍、糖尿病、精神分裂及其它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由于历史原因,我们国家在创新的长效制剂方面起步较晚,现在正奋起直追。例如绿叶制药的注射用利培酮缓释微球已通过美国和中国药监部门的现场检查,在不远的将来即可上市造福于精神分裂症患者。
  长效缓释制剂除了微球制剂之外,还包括植入剂、原位凝胶制剂、微晶制剂和多囊脂质体等等,这些剂型各具特色,互相取长补短,在维护人们的健康,改善生活品质方面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简介:梁荣才,博士,烟台大学药学院副教授。烟台大学“分子药理与药物评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员。主要从事长效缓释微球制剂的研究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