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传统 记住乡愁

2020-11-0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老村变景区
乡味乡情还在

  枣庄市山亭区山城街道兴隆庄社区居民单士臣:我们村原来不叫兴隆庄,因为出行不便、吃水困难,先辈们只能扛着锄头靠天吃饭。
  2013年,镇上为了解决大伙的困难,打算把我们搬下山安置,拆掉老村复垦出土地。大伙又喜又忧,喜的是终于能够搬离穷窝子了,忧的是,陪伴自己多年的石院、石墙、石房子再也见不到了,还是有些不舍得。
  后来,镇上修改了计划,认为石头房子是个宝贝,要保护开发。没多久,老村子变成了“石头部落”景区。103户村民全部从半山腰搬迁到山脚下安置点,住进了崭新的二层独院小楼,拧开水龙头就是哗哗的自来水,十多米宽的旅游大道上公交车不断,可方便了。我家3间石头房子不仅没有拆,还给修缮加固了,改造成了民宿。一有空闲,我就回家里看看,抚摸一下大枣树,小时候的事一下子又浮现在眼前。村里面38个不同的石头小院都进行了保护改造,原来的石路、石墙、石瓦没动,石碾子都还在使用。
  老村虽然变成了4A级景区,可是村子的外形没变,乡味乡情还在。(□张环泽 宋伟 报道)
不仅要留住乡愁
还应留住厚重历史

  巨野县文化旅游服务中心主任申建华:巨野县核桃园镇前王庄村是一个有5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有120多幢老宅院,大部分基本完好,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文化、科研价值。为把这些老房子变成旅游资源,村里成立合作社,村民用老房子入股,政府出资修缮,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年底分红。目前,前王庄村旅游合作社吸纳入股村民80余户,其中贫困户17户,年底每户预计有800元—1000元的分红收益。
  前王庄“石头寨”的保护与开发,我是亲历者。传统古村落留住的不仅仅是乡愁,还应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比如说古村落里房屋、巷弄、水口、古井、残垣断壁、一草一木,都是物质层面的保护对象,而发生于其中的记忆、习惯、仪式、信仰、手工技艺等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样重要。
  古村落保护还要与礼堂文化、农民文化乐园活动结合。乡音、农家菜、说书、唱戏、赶庙会等也应是古村落开发利用、“旅游留人”的法宝。目前,前王庄“石头寨”旅游业的短板是缺乏本地新生代的参与。让年轻人回归,不仅仅是生活的回归,更是精神上的回归。(□赵念东 谢新华 报道)
发展乡村游
特色要保留

  兰陵县苍山街道压油沟社区主任朱德海:压油沟村是典型的北方古村落,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受地理环境影响,交通闭塞,房屋破旧,农业生产落后,村集体收入为零,一度成为省定扶贫重点村。
  2015年,当地开始以压油沟村为核心,打造压油沟田园综合体,依托这里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压油沟田园综合体共涉及3个乡镇14个村,其中一期项目利用“精准扶贫”进行打造,投入资金4.5亿元,对压油沟村及周边5个村居5000亩山区进行升级改造。
  一期项目采用“公司+农户”方式,通过“文农旅”融合将小山村打造成了一个集特色美食、手工作坊、红色教育、传统民宿、休闲养生于一体的4A级景区。自从压油沟景区2017年7月开业以来,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全部进入景区工作。目前景区累计为贫困人口提供创业、就业岗位600余个,人均年收入由之前的不足2000元,增加到现在的2万元以上。今年10月,压油沟村还凭借“企业+政府+合作社+农户”的组合模式,入选了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纪伟 冯磊 报道)
“木疙瘩”变“金疙瘩”
文化传承有载体

  肥城市正港木业工艺品厂总经理程银贵:每天在厂房里看着师傅们加工桃木,我心里就踏实很多。在师傅们手中,经过几道工序处理,这些“木疙瘩”会变成人们所喜爱的桃木制品。
  肥城是“佛桃之乡”,依托传承下来的桃文化和丰富的桃木资源,近几年桃木商品也广受消费者喜爱。我作为桃木雕刻技艺传承人,应该将这门老手艺传承下去。以往的桃木制品有易开裂、变形的问题,师傅们日夜试验,先后攻克了桃木易开裂、变形、虫蛀等难题,桃木雕刻焕发了新生机。面对工艺品产业的广阔发展前景,公司想到了举办非遗扶贫项目培训班,我们编制教材,自2017年到2019年培训学员2680人。
  如今肥城桃木不仅仅是工艺品,也是带动群众致富的重要载体,承载着这一方水土培育出的桃文化,远在他乡的肥城人家里都有一件桃木制品,饱含着对乡土的眷恋。无论走到哪,我都会带着几件桃木制品,让外地的朋友了解我们的桃文化。以前的贫困户成了雕刻师,残疾人也能实现家门口就业。(□刘涛 李胜男 周鑫明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