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三化”让科技之花绽放沃野

2020-10-17 作者: 李媛 来源: 大众日报
  东明县麦丰小麦种植合作社小麦播种现场,省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王法宏培训小麦“两深一浅”栽培技术。(□赵君 报道)
  农业要腾飞,离不开科技的助力。我省立足科技服务乡村振兴,实施科技展翅行动,逐步探索出科技与农业融合的“三联三化”途径:推动科技联结农业、科研院所联结农村、科技专家联结农民,逐步实现农业智慧化、优质化、品牌化。“三联三化”带来了哪些新气象?科技如何插上飞入乡村的“翅膀”?请看记者发自一线的报道。
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崔健

农村科技人才 缺口还比较大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伊始,我就加入了“助力乡村振兴联镇帮村技术服务队”,现在是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服务平度的队长。
  这两年各级党委、政府越来越重视乡村振兴工作,尤其是在科技推广方面,为服务队提供了很多支持。而且,农民对新品种新技术是非常渴望的。从青岛全市来看,农业生产一线科技化水平比过去提高不少,百姓对于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新技术接受程度高,所以推广应用普遍,优良品种覆盖率也在逐年扩大。
  但是我们在一线服务时也发现,虽然一些品种种植已颇具规模,但生产中病害防治、绿色生产、高质量生产方面仍需要大量科技支撑,基层的农业科技服务力量不足,人才振兴空间较大。
  为更好发挥农技人员的作用,我认为,可进一步细化落实政策方案,形成长效机制来调动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可以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让科研人员定期到农业企业工作一段时间,有助于科技人员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同时从职称评定方面适当给予倾斜,在待遇提高和出行住宿方面给予补助,有利于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把专业人员吸引到基层,改善人才缺乏现状。(□李媛 报道)

日照市岚山区碑廓镇宋家岭村党支部书记
宋全胜

希望引进 更多农业新技术
  我们村是个典型的山岭村,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花生等农作物为主。全村150户共400多亩地,曾经亩均地收入不足千元。在村“两委”看来,距离富裕还相差甚远,更重要的是,“种地老龄化、管理模式老”“有地无人种、种地没钱赚”的问题也开始逐渐显现。
  为此,村党支部领办成立了岚山区第一个由村民注册、村民所有的集体种植合作社,让村民成为合作社的“股东”,合作社年底按具体经营收益进行分配。
  2016年,合作社对流转的400多亩土地进行统一规划种植。由村集体购买农业机械设备,现在村里基本实现了耕种收机械化,村民从传统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生产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这些年,合作社引进了不少农业新技术。其中,秸秆还田的推广,改善了土壤板结问题,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每亩可节约肥料15公斤,农作物的产量品质都有了显著提高。农业灌溉方面我们也全部使用了新型微喷技术,达到了旱涝保收的效果。我们还推广了花生单粒精播技术,花生的产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除草使用无人机打药,也大大节约了劳动力成本。我希望将来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能引来更多的农业新技术,帮助合作社继续发展壮大。(□丁兆霞 报道)
高唐县赵寨子镇北街村种植户
张宪贵

考虑对山药深加工 “榨”出更多价值
  这个月底,我们绿色佳园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300多亩麻山药就能丰收啦。去年丰收挣了21.9万元,今年也不会低于这个数。
  要说山药,我可是熟悉得不得了。2008年,我在朋友的建议下,从河北蠡县引进了麻山药,开始在自家8分地里试着种。当年产了近3000斤,销路也挺好,我就有了扩大规模的想法。
  随着流转的土地越来越多,我成立了合作社,想带着全村人一起种。哪知规模上来后,我们的管理却跟不上了。特别是那几年雨水大,山药在潮湿环境中容易得病,有一年还差点儿绝产,我们也有点儿慌了神。幸亏在那时候,高唐县农业农村局的农技团队开始对我们定点帮扶。
  应该在什么地方修排水沟,应该到什么时候浇水施肥,专家们盯在现场指导,亩均产量慢慢地稳定在了4000来斤,社员们也从中受了益。后来我们又听取了专家水肥一体化的建议,山药不但品相好了,而且产量也提高了,想要跟着我一起种山药的社员也增加到了42户。
  不过,只单纯卖山药还是挣不多,所以我们也考虑对山药进一步深加工。目前县里也在帮忙联系高校和企业,我们也争取“榨”出山药的更多价值,让社员们挣更多钱。(□孙亚飞 董哲 报道)

菏泽市牡丹区高级农技师
祁玉存

继续助力农民 成为“种地达人”
  发展农业,就需要依靠科学技术来提升农业产品的品质和价值。从这几年牡丹区的农业发展来看,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农民逐步认识到,用科技来武装农业,用技术来提升产值。
  例如小麦种植,种子的二次包衣以及宽幅播种,这些都是原来农民不愿意、不想做的技术,通过技术的宣传推广,这两项技术推广的面积越来越大,农民群众能够切身感受到这些新技术的运用带给他们的实惠效果,那就是不仅减少了管理成本,还提高了种植的效益和品质。其次是玉米种植方面,种肥同播技术的推广,也减少了群众二次追肥的劳动强度,无形中减轻了农民的种植负担。
  通过运用新的科学技术,不仅缩短了作物的生长周期,还减少了投入成本,也让农业种植收入得到了有效保障。单是这一点就凸显出了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所起到的促进和提升作用。看到新技术带来的改变,农民也有了自觉了解、运用新农技术的意识。
  作为一名农技师,下一步,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利用手机信息推送、广播宣传等形式和途径,提高农民对农业科技信息的认知程度和应用实践能力,让农民真正成为掌握科学技术的“种地达人”。(□蒋鑫 郜玉华 报道)